|
1#
发表于 2013-3-17 08:19
| 只看该作者
在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收到的投诉中,公益投诉日益成为新亮点。公益投诉的问题,与投诉人的个人切身利益并无直接联系,涉及的多是公共利益与他人利益。比如,石女士反映浦东新华路一处人行道上一块长形窨井盖缺失,会给行人带来安全隐患,促进了这一问题的及时解决。其它像消防栓的损坏漏水、盲道被占、流浪犬未被收容等等投诉,都是出于对公共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心与维护。对此有人赞扬说:爱管“闲事”的人多了。 管“闲事”,是传统的“明哲保身”哲学所排斥的。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要狗捉耗子”之类的俗语,败坏了人们应当发扬的急公好义、与人为善的美德。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是生活在孤岛中,只有在相互关爱相互扶持中,才能赢得共同的幸福。人固然要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但不能漠视他人的需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救死扶伤,守望相助,济困解危,热心公益,方能使社会像春天般温暖,温暖着每一个人。实际上,这样的“闲事”并不“闲”,并非份外事,而是每个人的份内事。按卜伽丘的说法,同情帮助他人,是一种德行。现代的公民,更应有这样的公德。近年来出现的助人为乐的“最美妈妈”一类雷锋式人物,显示了这种公德的耀眼光辉。 1933年7月,鲁迅在题为《经验》的一文中写到,“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便是其一。”“莫管他家瓦上霜”,就是莫管“闲事”的意思,鲁迅早就对其摇了头,说它“给了后人坏影响”。坏就坏在它倡导一种自私冷漠,“只要事不干已,还是远远的站开干净”。因此,需要爱管“闲事”、热心公益,需要“让我们沉睡的同情心受到激发,我们麻木的自私心受到震憾”。 不过,在社会生活中,关心“他家瓦上霜”,并不排斥“各人自扫门前雪”。1994年年底,我在纽约恰逢大雪,清晨起来,只见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铲雪扫雪,以维护行人安全。当地ZF有规定,这是公民的责任。如果由于没有清除积雪造成行人跌倒,在谁家门前由谁家承担责任。这样的“自扫门前雪”,在境界上虽不及关心“他家瓦上霜”那么高,但相对于连“门前雪”也不肯“扫”的情况,也是值得肯定的。 需要花大力清除的,是那种连“门前雪”也不肯“扫”,反而到处乱抛“垃圾”的行为。社会上一些给人带来不安不快而需要关心的“闲事”,如窨井盖被偷,盲道被占,消防栓被破坏等,正是由于这些人的蛮横无理、自私冷漠、损公肥己造成的。管“闲事”,也就要管住这些“人性恶”,通过教育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改恶为善。 王国维用三句古词,表明了治学的“悬思——苦索——顿悟”的三重境界,是否也可以用三个俗语来形容公德的三种境界:上品为关心“他家瓦上霜”,急公好义;中品是“自扫门前雪”,独善其身;下品则是不及格的“随地乱抛垃圾”,污损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弘扬上品,多一些爱管“闲事”的人;提升中品,把“自扫门前雪”与管“他家瓦上霜”结合起来;要改造下品,让这些人不愿、不能也不敢在社会上“随地乱抛垃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