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灌水] 葛红兵戏说:《甄嬛传》

电视剧《甄嬛传》非常火爆,被舆论认为可以媲美当年万人空巷看《上海滩》的程度,老少一家三代每天准点一起看,不在少数。上海本地收视率最高破9%、全国最高1.87%的数字,创下东方卫视电视剧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年轻人不必说,连中老年妇女的圈子,尽在热议这部宫廷剧,完全不符合他们一惯的口味。为什么它能够红成这样?
葛红兵:这首先是一部女人戏。而电视剧的主流观众群是女性。晚上掌握电视机遥控器的更是女性。所以电视剧的收视率,一般由女性来决定。《甄嬛传》恰恰以女性的视角,迎合了某种心理,即女性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取得一切、战胜一切。同样是皇帝,这部戏中的皇帝和《还珠格格》里的皇帝完全相反,后者可以一语断内廷,但是《甄嬛传》中的皇帝却不是,看似强大,其实总被后宫嫔妃所摆布和利用,后妃们通过征服皇帝,从而征服天下。

其次,《甄嬛传》最大的看点,也就是勾心斗角,迎合了我们某部分文化心态。中国古代的信仰,只到忠孝为止。忠孝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明确指向,用现代话语来说,就是把领导伺候好、把爸妈伺候好。做到这两点,人生基本完整。于是在这个俗世中,围绕着“领导”和“爸妈”,激发了人与人之间或倾轧、或宽容等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西方文明与此不同,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里尽是人的罪与罚,生活似乎总是处于罪孽状态。而东亚文化中并没有这种概念,最高的人生哲学,到皇上为止,到一个可以决定命运、统领一切的人为止,于是古代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价值见解,基本就是怎么把一个人伺候好的心态,眼光很容易局限于人与人的关系上,如何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如何在复杂的人言舆论中立足等等,很少去思考真正的终极关怀和生命意义。《甄嬛传》把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这点心态发挥到了极致。这恐怕也是为什么白领们把它当做“职场宝典”的原因。

解放观点:面对《甄嬛传》的成功,很多文化人开始研究,比如有的认为它是“近年来鲜有的受众不分男女、不受地域、年龄限制的佳作,也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批判意义的宫廷正剧”。导演郑晓龙则是将成功归因为细节真实,以及厚重的历史感。您对此怎么看?

葛红兵:《甄嬛传》没有过分悲观和过分乐观,确实是老少皆宜、男女通吃的一部戏。此前在网络小说阶段,就积累了上百万点击率和粉丝群。再加上有悬念的情节设计,观众又可以随时随地插入看,不需要从头看到尾,前面没看不要紧,后面也能看懂,这就是很好的长篇电视剧形式。甚至还有丈夫鼓励太太看,看完得出一个结论:要对丈夫好一点。把它当做家庭伦理剧亦可。

但我不认为它具有“现实主义”和“历史感”。它恰恰是违反现实的。当代人际关系哪有可能那么复杂?《甄嬛传》是一种虚幻的斗智模式,把人的关系复杂化,夸张了女性的智慧。现实中,仅仅靠搞事儿生活的人真的能成事吗?成不了。现实中男性那么容易被摆布和掌握吗?不多。互相倾轧才能成为人上人的斗争哲学,是我们文化心理的幻觉。日常中,还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成大事。日常中,只有守住不作恶的底线,才能真正通往幸福和美好。所以观众应该相信这些底线,不要把自己轻易替代入戏。女性真正的力量在于爱,不在于恨;在于包容,不在于斗争。《甄嬛传》的写作,是把人当做神来写,把“甄嬛”塑造成一个女神了。而观众需要从斗争的幻觉中清醒过来,那不是现实不是历史。

解放观点:《甄嬛传》的成功,一反我们对宫斗戏、辫子戏的批判。是不是意味着国产电视剧在类型剧的制作上,终于摆脱了泛滥成灾后的弊端,探索出了类型剧的新道路?

葛红兵:恰恰相反,《甄嬛传》把宫斗戏做到了顶峰和极致后,我担心这种类型开始走向衰落和消亡了。
所有类型剧都有发生、发展、高潮再到衰落的过程。以前没有宫斗戏的时候,流行的是黑幕戏,后来演变为宫斗戏、穿越宫斗戏等。也不能说过去的宫斗戏做得很差,这是步步积累,打出模式,读者的接受从无到有,培养了固定受众,最后水到渠成。《甄嬛传》也许是这种类型的过熟状态,宫斗能用的招数都用上了。这不是开辟新道路,而是预兆着将被新的流行戏种所替代。

就好比武侠类型。古代经典的武侠类型,宣扬的是忠君或孝义,如《水浒传》。到了金庸手中,情超越了义,当时已经有人评论,武侠能用的经典桥段都已写尽,此后再难出大家。现实果然如此。据我们的研究,类型剧走向衰亡一般有几个特征:其一,是依赖跨类型。比如武侠,现在和修真、玄幻、神话结合,出现了“仙侠”题材,和穿越结合,和侦探悬疑结合等,不再是单一的武侠元素。说明单一的类型已经吸引不了受众。其二,是反类型。最典型的就是金庸笔下最后一位主角“韦小宝”,武侠已经从写英雄,变成写狗熊了,英雄消亡了。这意味着观众开始审美疲倦。艺术永远要新奇,当反类都没有吸引力,这种类型基本就走向衰落。同样可以想见,《甄嬛传》把绝妙的女人写到了顶点,至此之后,类似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观众必然审美疲劳。

解放观点:当代大众文化,本来就是喜欢古今中外、多种元素拼接。跨类型、反类型已经成为创作常态,单一类型已经不多见了,这又怎么解释呢?

葛红兵:只能说,我们正处在一个“镀金时代”,当代文化从外表看创意跌出、新奇不断,什么都可以做到极度精致,但其实一切都是虚假的。这是“伪时代”艺术品的典范。迎合了大众什么都不相信、什么都怀疑的集体心理。《甄嬛传》中的最后,荣华富贵都是空,逼得把真情变成假意,又把假意装作真情,人的世界只剩下勾心斗角。观众如此有共鸣和兴趣,或许是因为它确实象征了我们的某些生存状态。

我希望,有着真正终极关怀的剧本,将来会进入国产电视剧的视野,像《盗梦空间》那样的思维创新,会成为下一个流行,那才是比勾心斗角更加进步的文明征兆。 戏说嘉宾:葛红兵(上海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俺们上大的老葛还是有点水平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