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上海西郊 神秘后花园[图]

有一则比喻,外滩是上海的客厅,西郊是上海的后花园。客厅是对外的、让人看的;后花园则是私密的、供自家赏玩的。客厅都是些冠冕堂皇的体面话,而后花园才是放在心底的私密话。

  据《上海壹周》报道,有一则比喻,外滩是上海的客厅,西郊是上海的后花园。客厅是对外的、让人看的;后花园则是私密的、供自家赏玩的。客厅都是些冠冕堂皇的体面话,而后花园才是放在心底的私密话。
  两年前,纪实频道拍摄了一部《外滩》,学界称之为“一部上海史,半部中国近代史”;两年后,纪实频道以“虹桥-西郊”为题,重读上海史。
  4月8日,“波澜深处,印鉴上海”暨纪录片《西郊传奇》开机仪式在西郊宾馆举行。该片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真实传媒)制作、复星复地集团跨界投资出品。纪录片将解读上海历史中的西郊现象,挖掘上海西郊文化源头。
  发了财就在西郊盖别墅
  著名作家、诗人熊召政这样说:“中国古代讲究阴阳,如果外滩是阳,展示了上海的阳刚,西郊则是阴,展示上海的阴柔。一阴一阳为道,只有两个传奇在一起,才是立体的上海。”
  外滩的建筑被称为“外国建筑博览”,实际上,西郊建筑种类更为丰富——古典式、新古典式、现代式,甚至还有拜占庭式的建筑。张爱玲说,有人发了财,就到虹桥路上买地盖别墅。在小说《半生缘》中,那座位于虹桥路上的别墅,正是曼祯姐姐的家——“祝公馆”。
  1930年代,地处西郊农村的虹桥路还是一片清幽的乡野风光,四周遍布农田,空气新鲜。飞速发展的工业化令富人厌倦了城市的逼仄,越来越多的淘金者涌入市中心,标榜生活品质而非便利性的有钱人则将目光投向郊区。外滩代表金融便捷,西郊则追求着生活安逸,“一个城市现代化发展得怎样,要看它有没有高品质的郊区——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可能没有第二个城市能超过上海”。
  商贾、官僚在此处度假,兴起建造别墅的风气。如今虹桥路两旁风格迥异、充满异国风情的别墅大抵都是那个时候建成的。其中最出名的是虹桥路2409号,沙逊别墅。它命运多舛、几番易主。
  1918年,英籍犹太人维克多·沙逊来到上海。1930年,他购进了租界以外约60亩土地,盖了一幢私人别墅,名为“Sasson’s Villa”,还有一个更特别的名字,也透露着主人的向往——伊甸园。别墅从英国进口橡木和其它材料,造价高达317银元/平方米。沙逊经常到那里度假,或到旁边的高尔夫球场打球,或在空地上遛马。举办盛大的宴会时,“伊甸园”张灯结彩,甚至延伸到虹桥路上。酒菜一般由华懋饭店承包,时令蔬菜则一直等到下锅前的半小时,才到附近沙逊的私家菜园内采摘,以保持鲜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沙逊别墅曾被日本人强占。日本投降后,沙逊以12万美元的低价卖给当年上海金融业巨子、宁波人厉树雄。厉树雄在这座私人别墅成立起一所“虹桥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会费每人500美金。会员大多是上海、南京财政金融界的大人物,曾有人开玩笑:“假如在某个星期天中午有一枚炸弹落在俱乐部的房顶上,第二天中国的金融就会出现一片混乱。”
  1948年末,厉树雄举家迁往香港,俱乐部随之关闭。
  不得不叹一句幸运,在历史的印迹上颠沛流离一番,沙逊别墅却依然完好无缺。熊召政道:“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上海这座城市对外开放。到今日,还能看得见摸得着往昔辉煌的,只有上海。”
  将一切传奇化、浪漫化
  奇怪的是,对很多上海人来说,西郊并不那么熟悉。它并不平易近人,也绝不供游客游玩。专栏作家小宝说出了众人的心声:“我是小市民,也是老上海,小时候远足最常去的两个地方,就是人民广场和西郊公园。在心里,西郊公园就是世界的尽头,最远的地方。”
  交通并不便捷的时代,到西郊就感觉穿过了整个上海,长途跋涉来到西郊公园,那里呈现出与市中心完全迥异的面貌:没有密集的建筑群,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绿化程度如此之高,像是一场奇迹。
  这是富人圈地后营造的自娱自乐的游乐场。
  绿荫间,知道那里有新奇的建筑,却只能望见它的一角,神秘始终笼罩。上影集团导演梁山好奇:“怎么表达西郊传奇?故事,还是故事!我是以现实主义寻找世界的,人类对于故事的需求永无止境。”小宝最愿意等待着“揭示出一两个大家不知道的秘密”。
  “我一直觉得上海和巴黎一样,是一座移动的盛宴。西郊是繁衍传奇的地方。”上海女作家淳子手头正筹备一个剧本——把一则婚外情故事美化得浪漫、多情而又激扬,而它上演的舞台正是在虹桥。
  “女主角是《纽约客》的特约撰稿人项美丽,男主角是邵洵美。1935年的春天,也是4月,项美丽受到沙逊的邀请到虹桥,参加沙逊别墅每周都要举行的派对。这位美国来的女记者和邵洵美一见钟情,演绎出一段很传奇的故事。”邵洵美是清末高官后代,新月派诗人。传闻,他越是赌钱,诗越写得好,自称“赌国诗人”。有人评价他有三重人格:一是诗人,二是大少爷,三是出版家。
  邵洵美和项美丽合作编辑出版了一份中英文双语的《声色》画报,合作翻译了沈从文的《边城》。“他们还翻译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晚上开着豪华轿车一户一户给使馆发传单。后来项美丽在抗日的时候去香港,辗转到重庆,采访了‘宋氏三姐妹’,首本关于‘宋氏三姐妹’的书,奠定了项美丽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
  项美丽与邵洵美交往期间,邵洵美已经和表姐盛佩玉结婚8年。
  大结局,一路往西
  如果愿意发掘,西郊不乏故事,每一栋建筑背后都能说上一段。
  虹桥路1440号,现在的申康宾馆8号楼,原本叫作美华新村5号别墅,是陈纳德将军和夫人陈香梅女士的寓所。陈纳德寓所是一幢英国都铎式假三层别墅。这种建筑形式起源于英国中世纪都铎王朝,因此得名。别墅黄墙红顶,在绿树的掩映中显得格外醒目。室内盘旋而上的楼梯间各式造型古典的吊灯成串垂下,屋前则是中国式的大庭院。
  1947年12月21日,陈纳德将军与陈香梅的结婚典礼就在别墅里举行:所有的壁灯都点缀着青翠的松柏枝叶,由1000朵白色菊花装饰的大花钟,垂悬于天花板下,披上了雪白婚纱的陈香梅与陈纳德在花钟下宣誓。婚礼上,小型管弦乐队奏起了《允诺》、《你是我的阳光》、《你的眼睛是甜酒》等乐曲,新郎用缴获的日本军DAO切开了大蛋糕。新郎新娘在大厅中翩翩起舞,曲终人散后,陈纳德拿出一个用红丝带系着的淡黄色绸子做的小盒子,陈香梅以为是首饰,打开一看,居然是一把金钥匙——美华新村5号的大门钥匙,上面附着一张小卡片:“送给我亲爱的小东西,连同我完整的爱。”
  陈香梅回忆起那段时光:“该处境地清幽,无市声之扰,屋后有园地,植瓜蔬,种花果。三月春花放,九月鸣蝉,自有一番幽趣……清晨起来,到楼东看日出,晚间无事,在月影下散步;有时邀二三密友到家里玩纸牌,听听音乐,逸兴横飞……”
  个中妙处,皆不是寻常人家所能体味的。名流们坐看花开花落云舒云卷的惬意生活,像是如今的电视剧情,仿佛发生在身边,实际却遥不可及。见诸报端的花边新闻迅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添西郊的神秘和华贵。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天纲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上海发展最早是要往北走的,沿着黄浦江一直北上,但受到《南京条约》的制约而受阻,上海只好呈现往西的态势——沿着静安寺路,到愚园路、虹桥路,一路往西。我倒认为,这里是近代上海160年发展的大结局。”
   

  
  [url=][/url]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