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育儿新法:总夸孩子未必是好事

几十年来,教育界一种盛行的观点是,自尊心强的人往往能成功。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都能得到大量表扬,学校也经常举行各种颁奖仪式,但由此带来的学业上的进步却并不明显。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避免这种“空洞的表扬”。基于心理学以及大脑方面的研究,教育工作者们开始
使用更精确、更科学的“表扬词汇”,以促进孩子们切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承担更多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美国蒙哥马利县沙尔·赫利老师的新方法。
总夸孩子聪明未必是好事
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西班牙语最基本的语法,赫利多年来一直试图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如果有学生不能轻松地回答问题,她会轻轻地说出答案,然后大声说:“你真棒!”
但是一月的这个上午,在洛基希尔中学,微笑着的赫利老师没有说出答案。一名七年级的男生3次回到投影机前重写一个句子,每次都犹豫不决,同学们不安地保持着沉默。
当男生最终确定所写的句子时,赫利微笑着夸奖了他所取得的进步。她说:“你大脑里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神经细胞!”
过去30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于轻率的表扬对学生们不仅无益,而且会干扰重要的学习机会。当学校逐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业标准时,新的口号是“坚持”、“冒险”和“适应能力”,每一个词都意味着要承受更多痛苦和压力。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在蒙哥马利等地的学校进行的研究表明,夸奖孩子“你真聪明”也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更有可能因担心损害自己的“声誉”而回避困难的任务。
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
但是,因为学习努力、敢于冒风险而受到夸奖的孩子往往更乐于接受挑战并取得更大的成功。认为智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可以通过学习新事物不断发展的孩子,其长期表现也更好。
大脑造影证明,这种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当人们学习和实践新技巧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增加并变得更加牢固。事实证明,这对学习困难的孩子具有激发作用,因为这能使他们产生一种对成功的控制感。
对于智商高的孩子,这种做法同样有帮助,这些孩子因为经常被夸聪明,在遭遇失败或挫折时很容易随波逐流或者感到灰心丧气。
正因如此,洛基希尔中学的老师们开始在培训课程中讨论 “神经可塑性”和“树突状分支”。这一学年,他们为全校1100名学生开设了大脑发展的短期课程。
赫利说,在播放有关大脑发展的视频之前,她对学生说:“这是今年你们要学的最重要的东西。这关系到今后你们将如何生活——会继续学习、保持好奇心、拥有活跃并不断发展的大脑,还是会消极地接受发生的一切。”
德维克和另一名研究人员在2009年开设的名为《脑科学》的网上课程已经被300所学校采用,这给许多学区的课程带来了明显变化。例如在费尔法克斯县,各学科的老师不再把部分学生称为“有天赋的学生”,而是把学生们分成从“新手”到“专家”的不同档次,这种语言也渗入到教师对学生的夸奖中。
不要培养“表扬瘾君子”
教育专家其实早就对过于夸奖孩子的坏处提出过警告。
《奖励的惩罚》一书的作者阿尔菲·科恩说过,大部分表扬,即便是对努力给予的表扬,都会促使孩子成为“表扬瘾君子”,导致他们不能培养自身的判断标准和学习动机,而是依赖外界反馈。
华盛顿特区主管教育的前官员米歇尔·里常常讲述她的女儿在足球方面获得的许多奖如何歪曲了她们对自己运动能力的判断。她去年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女儿们“足球踢得很差劲”。里说:“我们一直沉迷于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觉,却忽视了帮助他们构建真正做好一件事所需要的技能。”
盲目表扬造成的弊端使人们产生一种焦虑,即美国学生不够努力,将来难以与国外学生争夺就业机会。
布鲁金斯学会布朗教育政策中心200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8年级学生在一次国际数学竞赛中成绩中等,但他们的自信心却非常高——与新加坡、韩国等成绩更好的国家的学生相比,美国学生更容易说自己“数学学得很好”。
一家教育智库研究所的负责人切斯特·芬恩说,表扬应该与客观标准相关联。他说,如果学生们没有达到精通和熟练的水平,不管是为了让孩子们感觉好还是因为“他们至少努力了”,表扬都没有好处。芬恩说:“在实际生活中,输赢也很重要。你要么打败对手,要么不能;要么得到金牌,要么得到银牌。”
德维克说,应该明确告诉孩子最好的表现是什么,这样他们才知道该如何努力。但她强调了通过表扬鼓励学生们勇于冒险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这样的经历会带来发明、创造和适应能力。
但是,对于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认为因努力而得A是一种奖赏的成年人来说,改变夸奖的语言并不容易。
蒙哥马利新任教育厅长乔舒亚·斯塔尔在读书俱乐部里讲述了他儿子的一件事,这个3岁的孩子刚刚明白“Brown”这个词是B开头的。斯塔尔回忆说:“我妻子对儿子说‘你真聪明’,”当斯塔尔阻止她夸奖孩子的智力时,“她看着我,好像我奇怪之极。”
对于夸奖,年幼的孩子通常不会多想。但十几岁的孩子会明白什么样的反馈是有用的、真实可信的。赫利说:“他们知道并不是他们做的每件事都那么棒。”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