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康师傅方便面“悄悄瘦身” 消费者为何屡被“坑”?

    从日化巨头“联手涨价”到沃尔玛的“假冒绿色猪肉”,从肯德基的“勾兑豆浆”到达芬奇的“保税区一日游”……2011年里,消费者的权益屡被侵犯,我们不禁要问:如何让消费者不被“坑爹”?   一“坑”未平,一“坑”又至   如果说“涨”是物价关键词,“坑”则是2011年消费维权领域热词。   从日化巨头和“面霸”康师傅“联手涨价”到食用油巨头提价,在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成本涨价论”并非不可理解。但部分商家利用垄断地位,不仅以成本上涨为自己调价辩护,还采用减量不减价式的“悄悄瘦身法”,甚至“带头领涨”“顶风瘦身”,这样的行径令不少消费者头疼。   以“成本上涨论”为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半年间,康师傅方便面价格的“三级跳”令不少消费者印象深刻。在国家发改委约谈后,康师傅暂缓了“4月调价”,转而采用“减量不减价”的方法变相顶风涨价。媒体报道称,康师傅方便面部分产品面饼原来100克的降至95克,原来95克的降至90克。   如果说涨价、瘦身还有一层“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沃尔玛的“猪肉门”和“价签门”就可谓赤裸裸的欺诈。年初,沃尔玛刚刚因为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识等欺诈行为,被国家发改委处以重罚。10月9日,重庆工商局通报沃尔玛多家重庆分店假冒绿色猪肉事件处理结果,针对沃尔玛在渝企业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以虚假的商品说明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重庆工商部门依法对涉案门店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五倍罚款269万元,并实施15天的停业整顿。   好豆浆,勾兑造。被网友曝出所销售豆浆由豆浆粉兑制的肯德基,称传统的现磨工艺无法满足对品质划一及食品安全的要求。而记者发现售价6.5元的豆浆成本可能不足1元。   “坏孩子”为何屡屡得逞?   专家认为,不良企业屡屡得手,消费者权益不断被忽视,这不仅有消费文化和消费心态的问题,更是法律威慑力不够、监管部门被动性强、行业协会作用难以发挥的现状反映。   “行业巨头带头欺诈消费者,因为不少消费者有一种‘外资就靠得住’‘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消费观念。而这种对外资企业和大品牌的迷信和盲目崇拜,给不法企业带来渔利的空间,也造成了‘道德风险’。”上海大学教授顾骏说。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刘春泉认为,现行法律法规设定的违法成本,相对企业所得来说往往是九牛一毛,对企业威慑力不够。   比如,在欧盟,触犯反垄断法规的公司最高将被处以相当于违规年营业收入10%的罚款。今年3月,在洗发、护发产品领域占70%市场份额的宝洁、欧莱雅、汉高等8家化妆品制造商,在西班牙被发现结盟操纵价格达20年,被西班牙ZF处罚5000万欧元;4月,日化巨头联合利华和宝洁公司因操纵洗衣粉价格遭受欧盟反垄断机构的罚款处罚。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吴弘表示,执法监管陷入媒体报道在先、执法介入在后的局面,这显示有关部门监管科学化仍在探索中。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在多次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中,原本应该起到倡导企业自律和净化行业作用的行业协会屡屡失声,行业潜规则存在多年却没有人去“点破”,与行业协会本身“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性质也是分不开的。   “软”“硬”兼施,净化消费环境   专家建议,要净化消费环境,真正营造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环境,需从软件和硬件方面着手。这里面,不仅需要加强宣传,促使企业加强诚信建设,引导消费者建立更加健康合理的消费观,更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更严格的行业标准以及执行更严厉的监管,同时提高法律的威慑力,让不法商家寸步难行。   “企业应认识到合法与诚信是市场的底线,要正视消费者的感受,通过更合理的调配广告投入和管理商场促销人员等方法来消化成本,而不是一味将上涨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上海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建议,在用“硬规则”对不诚信的企业进行制约之外,也需营造一个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   业内专家表示,监管部门应改变现时的“被动执法”为“主动介入”,对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部分行业是否涉嫌滥用优势地位随意涨价进行调查。占据垄断地位的企业如果要涨价,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其向公众公布其具体成本和利润情况,并通过类似于公众听证会的形式,决定是否可以涨价。   此外,有关专家认为,应加强行政监督和消费者监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将不诚信的企业予以约束。通过刚性手段,使伪诈者付出应有的成本,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刘春泉建议,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不诚信企业要提高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加大法律的威慑力。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