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11-1-25 17:09
| 只看该作者
春运把大量流动人口的痛苦留在了路上,也把另一种痛苦留给沿海城市。从现在到春运结束前,中国东部各城市的很多餐馆将悄悄关张,快递没人送,保姆奇缺,洗车房、理发馆减少超过一半,城市的服务业总体上进入半瘫痪状态。
全球化将世界连为一体,中国内部的“全国化”上演得或许更深刻。它不仅制造了在规模和强度上人类都从未见过的春运,塑造了数以亿计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它还是中国现代城市不断扩大、繁荣,也不断痛苦、扭曲的最大推力。
中国的地域辽阔和内部差距,都大得足以装下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大城市的吸引力,比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的吸引力还要强,追寻大城市梦,比全球化中的“美国梦”,个人风险要小,“起步费”便宜,因此“出去闯闯”的劳动大军迅速超过当年免费“大串联”的红卫兵。
这是一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过程,全国化的好处和问题中国社会必须打包接受,我们不可能像把萝卜和缨分开那样,只买下其中的一半。
全国化从长远看是缩小中国地区差距的过程,但也是以最强烈的方式呈现这些差距的过程。海外移民必须一代完成,第二代就消化掉大多数痛苦。而中国内部却出现大量季节性移民,从历史纵深看,是一代要做的事,延长到几代人去做,城市贫民窟的痛苦,化成了春运的痛苦,以及“留守儿童”那样的亲人离散的痛苦。
农民工的定位,包含了城市以及本人对他们未来角色的犹豫不决。他们其中的多少人,将以什么样的条件成为城市永久居民呢?城市现有居民,将拿出多少现有的福利,与这些新入城者分享?
全国化使大城市的膨胀看似不可逆转,上海的流动人口据称已有900万,北京也少不了多少,这些人构成了东部大城市经济的主要活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活力的继续营造,但这也是城市发生嬗变的决不轻松的过程。
关于平等的抱怨过去来自中国经济发展带的边缘位置,但现在以及今后,这些不满将越来越在中心城市堆积。尽管国家开始重视并投入资源解决一些问题,但总体看,东部城市并没有做好创造更多公平的准备,就像春运,国家很重视,但需求涌来的速度将全部铁路撑得满满的,中国铁路成了千夫所指。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东西部收入差距是现实,大城市的户口制度仍很牢固,全国化在与所有这一切对抗,但它不是一个组织缜密的运动,它的自发性来自市场的力量,由无数个人的命运编织,它的宏观景象轰轰烈烈,但它的细节却让人不胜唏嘘。
中国是个又大又穷的国家,它走向富裕过程的每一厘米,都嵌着一个中国人改变命运如泣如诉的故事。越伟大的民族复兴,就越不堪回首。让我们忍耐,坚强,不对自己,也不对自己的祖国灰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