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贴] 同学聚会,也欢喜也叹息……(附漫画)

日期:2008-11-21 作者:施淑洪 来源:新民晚报


贺信                     
 
 
    毕业多年,你是否期待着一场同学聚会?同窗几载,一起走过青葱岁月,有着相同的学习背景,现在可能面临相似的职场挑战,以同学会为载体,或许可以声气互通,资源互享。
   
    品茶、聊天、吃饭、K歌、钓鱼……同学聚会的形式多样。职场上个人的境遇迥异,大家见面,有人得意,有人失意,参加同学会的感情也很复杂。你觉得同学聚会有意义吗?它带来的是满心欢喜,还是一声叹息?
   
知足常乐,善莫大焉
   
    花眼(HR)
   
    因为高中母校校庆100周年的关系,我们一帮子久未联系的老同学又热络了起来,旧友重逢,格外亲切,聚会顺理成章,而我这个昔日的团支书便当仁不让地挑起了联络人的重担。至今,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已经坚持了3年。
   
    当然,任何一次聚会都不可能实现“全家福”的目标,即使所有人起初都答应,最后真正露面的也不会超过一半。工作忙当然是最主要的原因,毕竟十几年不见,如今许多人的头衔上都带了一个“长”字,哪里能够“召之即来”?家庭生活也是一大牵绊,人近中年,拖家带口,别说家中小儿突发疾病,就是老婆闹个情绪,你也得飞奔过去安慰不是?而除此之外,还有些人次次缺席,原因不必挑明,大家心照不宣,准是郁郁不得志者,不愿意来这里充当绿叶,在意气风发的一众红花面前顾影自怜。
   
    作为组织者,我当然希望所有人都能到齐,可是,对最后这一种缺席者,我也非常理解。因为,身边就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
   
    我的一个大学师姐,常常在电话、Email和MSN里向我长吁短叹,抱怨自己时运不济,不如同班同学出类拔萃,让我不知从何安慰。其实,在我眼中,她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研究生毕业,辗转多个城市,目前就职于一家全球知名的大企业,几年前刚进去的时候,月薪已经超过7000元,年年加薪,到如今,算上年终奖、福利等,年收入接近20万元。我常打趣说,这简直就是局级干部的水准嘛!而且,她常借工作之便游山玩水,不时给我发来在某某景点的靓照,让我口水直流。她的先生,是一个三甲医院的医生,可以很负责任地说,隐形收入也是大大的,经常被医药公司邀请去各地旅游,回来的时候总是大包小包的。不只如此,医生手中的关系网好生发达,前年师姐的孩子上幼儿园,夫妻俩挑挑拣拣,把孩子送进全市数一数二的幼儿园,而被他们淘汰的那些幼儿园,个个都能雷倒我这样的普通人。
   
    可偏偏她还不满意,每次参加同学聚会后,总要跟我叹气:这个同学当了处长、区长甚至于某个中等城市的副市长,那个同学是总经理、总监。有时候,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故作矫情:“该不是一种变相的炫耀吧?”
   
    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是,她对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也太妄自菲薄了。3年来组织活动的经验,让我总结出一条规律,同学会更适合知足常乐的人参加,悲观者莫入!
   
心中长存同学情
   
    刘其舜(企业报主编)
   
    我们针织职大的同学聚会,那天是在一家饭店里举行的。
   
    同学里有当小老板、有下岗当保安的,也有当董事长、退休后在网上开店的……但要紧的不是现在的身份,而是同学的称谓。
   
    同学聚会,埋单是个事。我们聚会都是AA制,但考虑到有些同学家境不好,我们不想让他们掏钱,而他们却坚持要掏。不收吧,恐怕他们下次不来;收吧,尽管这钱数目不大,但对他们也是一笔开支。那些事业有成的同学,又往往抢着埋单,但我们再三强调:这里谁也不准提什么厂长、董事长、老板……我们都是一个身份:同学。这样就难为了组织者:家境不好的坚持掏钱、董事长要多掏钱,组织者总不能“贪污”吧!所以干脆把多余的钱,成立了一个“帮困基金”,放在下一次聚会或者有同学家境困难、身体欠安时用。
   
    当年职大的同学,年龄参差不齐,如今小的到了知命之年,大的已过了花甲,所以聊天的内容少不了各自的家庭。说来也怪,聊配偶的很少很少,因为这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利了,而说起自己第二代、第三代,却都眉飞色舞——第二代的成功、第三代的天真,都是热门话题。
   
    老同学相逢,免不了回忆起年轻时的浪漫事。尽管我们相当看不惯那些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风流事,但是回想起当年张三追求李四、李四爱上王五的事,也蛮有趣的。不管什么年代,年轻人都一样爱起哄,即使没有事也要编些事来取笑一下。如有点蛛丝马迹让人发现,更会添油加醋渲染,结果还真有几对在他人起哄中弄假成真,结成伉俪。如今讲起他们的恋爱,我们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
   
    在心中永远留一份同学情,你会感觉生活更美好。
   
和同学在网上聚会
   
    霍寿喜(公务员)
   
    我的网上QQ,一般多用于和编辑、文友的联系。前几天,我的一位叫王琴的中专老同学,突然给传来一个“聊天群”(后来才知,这些QQ号码都来源于某网站的“同学录”),7名成员都是20年前的同班同学,我的大脑和手指都开始兴奋了……
   
    这个王琴,20年前就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说话幽默极了。这回QQ群聊,她自然也是中心人物。我发现王琴打字极快,几乎就是“一对七”的速度。而且她是有针对性的——和我聊读书、写作,和当领导的同学聊工作艺术、福利待遇之类,和搞技术的同学聊课题什么的。
   
    王琴对我的文字还是很欣赏的,口口声声称我“作家”,一个劲地夸我为同学成就的多样性作出了贡献。但她也坦言不喜欢我的某一类文章。我追问,王琴先是不说,当我承诺不会生气后,她才打出我的几篇文章题目,原来都是“太太题材”的短文,说我的这几篇文章都有性别歧视之嫌,能窥出我的大男子主义倾向。我解释说,这几篇文章多是另类搞笑的,文中的“太太”也并不真的就是我的妻子。我感谢(不,该是感动)老同学对我文章的细致阅读,还有她在家庭幸福方面的善意提醒。
   
    因为是群聊,自然也不会忽视另5位老同学。江西的易德军还是那么能侃,山东的蒋红霞还是那么憨厚,老班长车昌彪说话依旧那么富有逻辑性,而已是某公司老总的郭爱民总是说现在太忙太忙(20多年前,他最爱说的话可是“读中专太清闲了”)。不过变化最大的,当属现供职于安徽滁州某事业单位的袁学所。记得上中专时,他是个典型的“木讷”,很少和同学说话,有同学给他起了个“金口难开”的绰号。这回群聊,袁同学几乎和王琴一样活跃。只见他四处出击,妙语连珠,常常逗得同学哈哈大笑(网上有笑符)。
   
    约摸聊了一个半小时,王琴发话了:“毕竟不同于20年前了,大家还是各忙各的活吧。”几分钟后,同学们在祝福声中,结束了群聊。
   
相见不如怀念
   
    徐瑞娥(杂志编辑)
   
    在某网站发现有一套校友搜索系统,试着输入我的母校和班级名称,很快搜出了我班“同学会”,原来已经建立5年了。打开网页,一张张照片上是一张张曾经熟悉的脸。
   
    兴奋之余,我赶紧拨了网页上一个同学的手机,就这样,多年失去联系,我又重新找到了“组织”。
   
    “班长现在在市直机关,已经是处长了。团支书在教育局,也配上公务车了……”那位同学向我介绍了大家的情况,同时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过几天就要搞一次同学聚会。
   
    “唉,都是一个班上出来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一下午,我的心情都有些郁闷。
   
    “去参加,怕什么?你肯定不是最差的。如果不是休息日,我批你一天假,不扣工资。”知道我找到了“组织”,而且“组织”里还有不少“官员”,老板积极鼓动我去参加聚会,说可以建立个人人脉,也许这些关系今后对公司也用得着。
   
    “咱们是做文化产业的,文人不是用官衔、财富可以衡量的,你大可不必自卑……”老板给我打气道。
   
    几天后,在某四星级酒店,我们一班同学来了将近一半。互相简单聊了聊,这才发现混得比较差的都没有来,我这样自以为中不溜的,就是现场最差的。
   
    菜上得差不多了,简短的叙旧也就结束了,大家的话题更多地谈及现在和未来。混得最好的几位显然被众星捧月,虽然他们都微笑着、低调着,可是自得的神情还是掩饰不住,他们参加聚会的目的看来达到了,虚荣心基本得到了满足。而我们这些想来“号脉”的却很辛苦,脸笑得像包子一样,心里酸酸的,一桌好菜吃得没滋没味。
   
    聚会散场了,不知道其他像我这样的同学之后有没有“跟紧”目标,建立人脉。我给几个“目标”打过几次电话,对方基本都是客气中保持着距离,好像生怕你在他身上打什么主意,看来“号脉”非常难。渐渐地,刚刚建立起来的同学联系又差不多断了。
   
    相见不如怀念,假如一直不见面,也许心里还留有美好的回忆,而现在都没有了。不过“同学聚会”注定不会在社会上消失,混得好的同学都有举办聚会的心理需求,要找个T台秀“身段”;而我等中不溜的,潜意识里总想通过这种外交得到点什么,于是“同学聚会”,注定会一次次上演让人憧憬又让人失望的场景……

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昨天,天津的同学去嘉兴考试,来上海玩了半天。
一年半未见,大家都没什么变化。玩的很开心。还是同学好呀。
听说你曾回来过。
呵呵~好想找同学聚会~不过大家都各忙各的了...可惜
[url[/url]
马上又要到一年一次同学聚会的时候了
希望今年有点创意,不是简单的吃饭,K歌,做游戏,就好像公司年会
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亦醉人
看心态了 知足常乐
每次大家都不能来齐,这倒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米没多多少比去年多交一倍税。。。
还是同学好啊!
昨天开车去昆山参加同学婚礼, 大学同学几年没见,感觉特别亲切!
晚上回来又跟高中同学小聚了一下, 那叫一个爽啊!
与之相对应的是另一个朋友, 毕业后来上海认识的, 本来称兄道弟关系蛮好的,  最近帮他做点事情, 却没料到真心帮人却反目为仇, 唉,最近烦呐!
哎,同学在那里啊,以前也高聚会,这几年忙了,多不联络了
唉,今年春节高中母校打算为我们举办高中毕业十周年聚会,因为我们高中时候的班主任现在是学校校长啦!嘿嘿!
可惜我们上海的几个同学不能参加了,都刚刚升级做家长啦!
目前为止参加高中毕业聚会和大学毕业聚会各一次,给我的感受是知足长乐,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更重要!说到底,同学聚会也就是续续旧情,增加人脉的一种方式,别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也别太在意你对别人的看法。还有就是感觉在学校里面的所谓班级红人好像更不适应这种同学聚会,
我所关心的就是聚会是否有可能给我带来什么赚钱的渠道,但是每次同学聚会总是某些人显摆的机会,令我从内心中厌恶至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