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狠手治污——昔日“污染大户”桃浦镇经济转型调查

狠手治污——昔日“污染大户”桃浦镇经济转型调查
中国上海

( 2008年6月16日 )


  关停并转污染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道理已被实践反复证明,也为社会普遍接受。然而现实之中,当长远和当前、全局和局部、生态和经济等利益关系发生矛盾的时候,一些地方就会出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的情况。这种现象应予纠正。

  关停并转污染企业,并不是要限制经济发展,而要视之为转型发展的契机。有些地方面对要关停并转污染企业,或放弃发展,无所作为;或不谋新路,无所用心。这种把关停并转与限制经济发展等同起来的认识也应予澄清。

  桃浦镇的做法和思路给我们的启示是:关停并转污染企业,需要扩大共识,推进有力;需要结合实际,进退有序;需要明确方向,接续有方。

  桃浦,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名,一个曾有过一段灰色记忆的地方。

  普陀区桃浦工业区曾经是上海的“污染大户”,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列为上海三大“严重污染地区”之一。当年经常乘坐北嘉线公交车的市民陈先生记得,人们过去曾编过一句顺口溜:“气味怪、桃浦到”;桃浦镇金光村村民秦女士回忆,附近一些工厂排放严重时,天色灰黄、空气刺鼻,异味呛人,马路上也看得见黄绿色的粉尘。

  1997年,经过十年的艰难治理,桃浦工业区摘掉了重污染的帽子,桃浦镇的环境也有了极大改善。帽子摘掉了,心头的石头仍悬着:集中污染治理后,如何防止反弹?笼子腾出来后,让什么鸟儿进来?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究竟如何兼顾平衡?毕竟,地域之大不能忽视,面积18.83平方公里的桃浦镇,占到整个普陀区的三分之一。

  弹指一挥,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桃浦镇开始迈向生产性服务功能区,探索一条传统工业区转型发展的创新之路。好在,经济数据令人振奋,全国60%的医药物流、全市75%以上的超市物流在此配送;一个以省际物流集散功能为主的大型陆港正在崛起;去年一年,仅桃浦的工业总产值就占到整个普陀区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桃浦镇是如何出狠手治污,告别灰色记忆的呢?

  污染治理:壮士断腕,关停并转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以医药化工产业为主的桃浦工业区有着明显的“黄金效益”:4.16平方公里中,曾集中了全市6大控股集团的36家企业,园内企业总产值超过3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及税收达到3亿多元人民币。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社会共识所汇成的时代潮流,还是把桃浦工业区这一“污染大户”推入了“摘帽程序”。

  从1987年至1997年的10年内,有关各方累计投入7亿多元,在桃浦地区建起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集中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6台每小时集中供热170吨的热电站,拆除了所有的锅炉,完成了工业企业清浊分流、恶臭治理、锅炉脱硫等各类污染治理项目99个。经过第一阶段的治理,桃浦工业区的重污染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摘帽”成效有目共睹。

  “摘帽”容易,维持更难,治污不是一劳永逸。对企业而言,重经济利益、轻环保责任是种通病。由于很多企业不愿意在环保设施上投入,或者是安个设备,做个样子,应付检查而已,1997年“摘帽”后,一些工厂旧病复犯,治污成果面临挑战。关、停、并、转,进入决策视野。这无异于壮士断腕。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按照当时国家对工业区的三类空气质量环保标准,桃浦工业区内多数企业还是符合要求的,但附近居民仍能闻到工厂散发出来的异味。提高环保标准成为解题路径,将工业区三类空气质量环保标准提高至二类标准。环保标准一提高,那些经济效益原本就不太好的污染企业一算成本账,如果要改造工艺实现达标,势必入不敷出,退出就成了唯一之选。

  关停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双无企业,易做;关停无环保效益、却有经济效益企业,难办。当时生产化学粘胶纤维的上海月季化纤有限公司,尽管恶臭让人们戏言“麻雀飞进去,就地掉下来”,但即便是在关掉一部分污染生产线后,年产值仍能达到1亿多元,净利润540万元;当时的嘉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仅一个香料产品,每年产值就有上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000万元。关停这样的工厂,意味着要痛失“摇钱树”,还要面对人员分流安置等一系列难题。

  但是,如果对这类企业心慈手软,治污大计就会大打折扣。嘉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关停前,有人提出,经过工艺改造,该厂的环保参数已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类标准,能否手下留情?环保部门监测后发现,在生产高峰时,该厂的污染排放又会超标。“不稳定达标”怎能算达标,公司最终关门歇业。厂里工人通过提前退休、参加协保、合同到期解聘、再就业安置等四种方式实现了分流。而上海月季化纤有限公司退出历史舞台时,有关方面贴补巨资,对大量员工以多种方式进行了安置。

  2003年至2005年的三年中,桃浦工业区内的21家重点污染企业,相继实施了关、停、并、转。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说:“这不是环保部门一家所能做到的,而是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据统计显示,从1985年至2005年的20年中,市经委、市环保局、普陀区以及全市6大控股集团先后出资近15亿元,共同推进和落实桃浦工业区各项环境综合整治措施。一项相关公众满意度调查显示,近80%的公众对桃浦工业区的环境综合整治表示满意。

  环境重建:

  退中求进,舍中有得

  如果说,通过污染治理,桃浦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那么,这还远未达到桃浦发展的终极目标。

  2004年起,环保部门开始每年一次对桃浦工业区开展区域环境臭气浓度监测,以跟踪桃浦的环境质量。普陀区委书记周国雄说:“要根治桃浦地区恶臭顽症,就必须调整桃浦工业区的产业结构,让污染企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种思路既符合环境重建的迫切需求,也适应中心城区级差地租的变化趋势,起到了“腾笼换鸟”的作用。

  但是这种“退”和“舍”,充满着辩证法,是战略和战术的结合,是长计划和短安排的结合,是对力度和进度的拿捏。

  成立于2001年的上海方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在建厂时曾经有过一个引发争议的举动: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一个污水处理站。其实,按照当时的环保要求,方大药业的污水排放已经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可以实现直排。在一些人看来,这是自找苦吃,除了不菲的初期投入,每年还需掏出20多万元用于运营维护。但考虑到日后产品生产升级的需要,方大药业还是建了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其污水排放等级从三级提高到了二级。公司副总经理赵鹏说:“尽管此后新上的生产线,污染程度并没有提高,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当时的决策是有远见、负责任的。”

  几年来,和上海方大药业毗邻的许多企业,相继离开了桃浦工业区。上海月季化纤有限公司、嘉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经纬化工厂、工业区污水处理氧化塘等予以关停;上海第六制药厂化学合成原料的生产车间,染化八厂、大可染料有限公司及桃浦染料公司的染料中间体生产车间,橡胶总厂和橡胶四厂的炼胶车间、敦煌化工厂的氯化镁生产车间等予以搬迁。即便是仍然留在桃浦工业区的企业,也在不停地实施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如交通轮胎翻修厂将主营业务转型为轮胎机械加工、桃浦精细化工厂将主打产品由粉煤灰添加剂调整为减水剂,还有一批企业对污染物治理设施进一步改造,以提高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在赵鹏看来,持之以恒的产业结构调整,才是桃浦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

  在企业“加减法”上,循着“去劣留优”和“提高门槛”有两条途径推演,严格项目审批,通过买地、租地和合资开发,建成了50多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华润园、春润园、兴润园等诸多花园式的都市型工业街坊相继诞生,涉及印刷包装、家具制造、文教用品、精细化工等百多家各类企业入驻。来自普陀区经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桃浦镇先后淘汰了40家企业,减少了19.5万吨标准煤的使用,100万平方米土地面积和64万平方米厂房可以用于“腾笼换鸟”。桃浦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财政税收从2001年起,以年均2亿元的速度递增。

  一手抓源头治污,一手抓绿化建设,桃浦镇相继建成了外环线林带、中槎浦河世纪林、河道特色绿化等十大绿化景观,以及桃浦历史上第一个公园———未来岛公园,并开始启动建设桃浦有史以来最大的集中绿地———一块占地1平方公里的楔形绿地,努力构建“点上有景、面上有绿、线上有荫、环上有林”的绿化格局。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未来岛公园?呵呵。。。。
产业转型:存量盘活,增量发展

  摘污染之帽不易,走转型之路亦难,但是卸下包袱后不转型,要么重回老路,要么放弃发展,两者必选其一。

  土地资源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最稀缺资源,其单位土地税收率的高低最能反映资源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记者了解到,从全部土地地均税收率看,2005年和2006年普陀区每平方公里土地带来的区级税收收入分别为0.82亿元、0.64亿元,远低于中心城区1.09亿元和1.10亿元的平均水平。随着上海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向高端化发展,受到级差地租和商务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影响,桃浦工业区发展占地较多的制造业明显不经济。与此同时,桃浦地区还有近20个大小停车场,每天有近5000辆货运车进出,尘土飞扬,也与上海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不相符。

  除了转型发展,别无选择,但难就难在选择怎样的转型路径。

  传统工业区在转型发展中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方向定位,桃浦工业区也不例外。问题在于桃浦都市型工业园转型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过程中,如何成为上海传统工业区转型发展的特色区,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普陀区区长蔡志强表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长三角联动发展的历史机遇,将是桃浦镇二次腾飞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两翼”。

  普陀区是上海“西大堂”,桃浦工业区所在之处,正是沪宁发展轴线的起点,沪嘉、沪宁、沪杭三条高速公路交汇,将整个长三角地区紧密相连。桃浦镇党委书记陈建国认为,从上海的空间形态布局来看,桃浦恰好位于中心城区中环与外环之间,不仅具备紧邻中央商务区的区位优势,更拥有中央商务区无可比拟的商务成本优势,可以承接中心城核心区外溢的服务功能;桃浦工业区内,轨道交通11号线和7号线在建,将与全市多条轨道交通线接驳,其中仅轨道交通11号线就有2个站点设在园区内,这在上海的工业园区中是绝无仅有的。正是从这一区域方位特点出发,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要成为转型发展特色区,必须放大原有优势,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原上海大众药业部分地块经过“腾笼换鸟”,迎来了一家国际知名的从事电子材料和小分子化学药物的外包配套生产服务企业———康鹏化学高科技公司,这家民营企业占据着全球平板电视延时器三分之二销量,去年一年就实现销售收入6亿多元。此番,康鹏化学将其研发中心和结算总部从浙江整体搬迁过来,成为桃浦镇一个新的税收大户。该公司负责人认为,桃浦工业区原先已积累起了显著的产业基础优势,包装印刷、医药化工、现代物流、要素市场等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大力发展与上述先进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周边重点产业或产业集群提供相应的创意设计、展示交易、商贸休闲等配套服务,必将大有可为。而借助上海的人才优势,企业的“头脑”将更为发达,也能更好服务于浙江的生产基地。

  上海金环工业有限公司和上海示范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是两家专司桃浦工业区改组改造的实体操作公司,金环工业公司党委书记王焰说,桃浦工业区此番转型,将致力于充分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形成园区发展特色。通过存量盘活与增量发展的有机结合,重点关注集聚那些想通过上海走向国际市场的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型机构,打造成为长三角民营企业进入上海、连通国际的平台,成为上海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关键节点和经济枢纽之一。

  物流升级:虚实结合,纵横拓展

  形成多式联运的现代物流园区,是桃浦产业转型中着力打造的一个产业特色。普陀区副区长裴崎说,作为上海“西大堂”的重要对外门户,桃浦发展经济应站在服务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服务全国的角度,规划好、建设好上海的西北物流园区基地。

  北芳物流公司很能说明桃浦物流升级的重要性,公司固定客户中每天有超过100吨的3.2类危险品要从张家港提回上海,但这些往返于张家港和上海之间的运输车辆,常常是满车到沪,空车回张家港。

  经过北芳物流穿针引线,这些车辆轻松赢得了巴斯夫公司每天运往张家港的5个集装箱货物的标书,车辆实载率提高45%以上。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桃浦工业区的存在,其周边聚集了一大批物流企业,但一开始,这些有着时髦名称的物流企业,还是粗放的经营模式,主营业务仅仅是运输和仓储。2001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在桃浦工业区周边的真建、槎浦村原址上,规划成立了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的建设目标十分明确,将以桃浦地区为中心,未来岛开发为标志,形成多式联运特色的现代物流园区。“园区”+“网络”,虚实结合,大大拓展了经济发展的空间。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据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推进办主任王大明回忆,2001年时,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的原址还是一个污染严重、环境脏乱的地区,2平方公里面积中,外来人口最多时超过1万人。经过几年建设,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环境优美、产业先进、效益良好的科技园区,而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则以市内外物流集散功能为主要内容,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不断提升集货运、配载、仓储、配送、信息服务、流通加工、展示交易于一体的物流服务功能。

  从单纯的货物运输,到建设陆路口岸型物流园区,实现物流转型升级的第一步,是拓展陆上货运交易功能。而56135信息平台(www.56135.com)的设立,搭建起西北物流园区服务全国的物流信息平台,目前,已有逾2万家物流企业在此充分交流供需信息,寻求合作机会。从企业构成来看,上海、苏浙两省的长三角城市、珠三角城市及其他内地城市各占四分之一。今年8月,上海西北物流园区内还将诞生一个集陆上货运公共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中转平台于一体的实体操作机构———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内,将设150个席位,面向遍布全国各省区市的150个城市公开招标,从每个城市引入一家最具竞争力的货运企业入驻,形成陆运定班专线市场。今后,交易中心内,利用场内交易席位动态刷新专线运价行情,发布运价行情和运价指数,场外会员企业则在网上公开竞价。

  增强市内配送功能和物流保税功能,则是上海陆港要着力强化的另外两个功能。目前,上海西北物流园区内已经集聚了华联、农工商、乐购、迪亚天天等大型卖场超市的配送中心,以及美国普洛斯、惠尔物流、量华物流等国内外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是上海商业配送的重要基地;总建筑面积为30万平方米保税物流中心(B型),一期17万平方米也已结构封顶,进入后续配套设施建设。今后在保税物流中心内,将引进优质的保税物流企业,开展保税仓储、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等业务。而未来岛物流科技基地则朝着一个集物流科技的研发、孵化、咨询、办公、信息、产业化为一体的物流科技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目前有施耐德、科尼起重机、艾配达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入驻,还将建成2.6万平方米的上海物流信息产业大楼、6万平方米的物流总部大楼和多家科技型企业的总部及研发大楼。

  摘帽再造,令人遐想———

  桃浦,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名,一个拥有美好未来的地方。
NND,不要物流到江桥就行,最恶不过物流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