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08-5-29 13:26
| 只看该作者
来 源:新闻晚报
正在经历抗震救灾和奥运圣火传递的中国人民,变得更加坚强和团结。大地震发生后,各地、各级、各社团都积极组织捐款,与灾区人民共度难关。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网上,打招呼都改成了“你捐了吗?”设计师们也用妙手描绘出五彩斑斓的时尚风潮。地震是可怕的,但我们真诚地看到友情的伟大,相信有了大家的支持,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卖菜的早市上,两个熟识的老太太见面就问对方:
“你捐了吗?”
“捐了,老头去世
后我享受劳保,只拿最低生活费,就只捐了30元。你呢?”
“我捐的也不多,老头的退休金我俩用。他捐50元,我也捐50元。”
“多少是个心意吧,不捐心里不踏实。”
这里的“你捐了吗?”,只是一句普通的问候,就像“你吃了吗?”。
早晨,公园里,两个相约晨练的退休老头边锻炼边聊天:
“你捐了吗?”
“当然捐了,没退休的时候哪次都少不了咱,这次国家发生这么大的事,能无动于衷嘛!我和老伴留下一个人的退休金吃饭,捐出去一个人的给灾区。你呢?捐了吗?”
“捐是捐了,就是不多。孙子下月要高考,儿媳妇下岗了,我早就答应过:如果考上了,我当爷爷的要负担一部分学费。唉——捐的少,不好意思啊。”
这里一句“你捐了吗?”除了普通的问候,可能还包含一点“面子”的意思。
一效益一般的建筑施工企业组织捐款,要求每人最少捐50元,鼓励多捐,结果没一人少捐,最多的捐500元。
这里的一句“你捐了吗?”,是同事之间的相互提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