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贴] 香港居民發貼抨擊內地遊客公共場所陋習

香港居民發貼抨擊內地遊客公共場所陋習


近日來,一個名為“內地人在港陋習”的帖子,在香港各大網絡討論區一轉載,就立馬升格為熱門帖子,似乎該帖引起了香港網友的強烈反響。這個文字不多的帖子中,鏈接有包括“媽媽帶小孩在地鐵撒尿”、“蹲在列車內吃飯”、“內地遊客在機場打工作人員”、“內地人在商場光身試衫”等11個有關內地遊客陋習的視頻。


有港人表示,“質素欠奉(素質差)”和“不遵守公共道德”,已成為內地遊客的標簽;在客氣、微笑的表面友善之下,港人心中對內地遊客的表現實
際很不滿意。在一個受訪者有限的香港網絡調查中,超過80%的受訪者稱不滿內地遊客赴港自由行。

“陋習視頻”引得全港關注

這個名為“內地人在港陋習”帖子的構成實際相當簡單,僅由10多個視頻鏈接組成。該帖除了標題邊的一句“請香港人幫手推下”以外,幾乎再無任何其他帖子常見的渲染性文字。據了解,這11組視頻全部由網友從某視頻網站收集整理後再發送到香港各大討論區。

但從今年2月底以來,該帖所到之處,幾乎無一例外立即成為香港各大論壇的超級熱門帖。因為看這個帖子的人太多了,而且跟帖者也超乎尋常地多。

由於觀看者眾多,這個頗受關注的帖子很快又被網友進一步轉載到香港其他一些公眾討論區。據記者觀察,這些帖子只要一被轉載到某個論壇,也無一例外會飛速升格為熱門帖,因為看帖者和跟帖者太多。目前,這個主旨為“抨擊內地遊客陋習”的帖子,已呈現出“香港全城關注”的發展趨勢。

據從事網絡工作的人士稱,這個帖子完全具備成為超級熱門帖的元素。從形式上說,該帖全是受網友喜愛的視頻片斷;從趣味性上來說,視頻呈現的都是“媽媽帶小孩在地鐵撒尿”、“蹲在列車內吃飯”、“內地人在商場光身試衫”等令人捧腹的情節;而從內容來說,這些題材全部涉及內地遊客,又都集中在港人所難以忍受的陋習方面,因此非常容易引起網友的共鳴。

有網友認為不文明僅為少數

在這些內地網友很難進入的香港本土論壇裡,跟帖者大都發表了針對內地遊客的不滿情緒,主要集中在內地遊客不遵守公共道德方面。有網友表示,現在來香港的內地遊客越來越多,有些人的確不怎麼遵守公共道德,隨地吐痰、丟煙頭的情況屢見不鮮。

而更多網友則對視頻內容認同,許多網友表示,自己曾目睹內地遊客放任小孩在街邊大小便和在地鐵裡吃快餐的情況。還有網友表示,她最不能容忍的是內地遊客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嘴邊還不時冒出粗口,令人無法忍受。

在各大論壇的跟帖者中,還出現了“不歡迎內地遊客”、“趕走他們”之類的極端發言。但在這些發言之後,也會有一些網友糾正道,不文明的遊客只是一部分,有許多內地遊客還是挺文明和友善的。

  被抨擊者身份無法証實

在這組引起強烈反響的帖子中,有大量被抨擊者出現在視頻畫面中。但據記者觀看這些片斷,有些視頻沒有聲音,無法識別是港人還是內地人,有些帶音頻的片斷中,主人公講的是帶內地口音的白話。而在另外一些畫面中,被抨擊者的衣著比較內地化。


據發帖者稱,11個視頻中被抨擊的主人公全部為內地遊客。但由於目前還無法聯系到視頻拍攝者和原始發帖者,目前記者無法証實這組視頻的抨擊對象是否確為內地人。

但在香港某論壇進行的一個名為“港澳居民歡迎內地自由行嗎?”的網友調查中,有83%的受訪者在“極討厭”一欄上打勾,“喜歡”和“很喜歡”的加起來不到7%.

而在香港各大討論區,有關“抨擊內地遊客和新移民”的帖子不時可見。一名對此事表示中立態度的香港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網絡中發出的一些聲音,的確代表了少數港人的心態。

“說實話,我不排斥內地人來香港,因為他們繁榮了香港經濟。但從另一方面,一些內地遊客的行為,也確實讓人難以接受。”這名不願公開身份的港人表示,香港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有關公共秩序都受到法律和道德雙重的約束,類似那11個視頻上出現的行為,在香港本地幾乎很少會出現,因為大家都是互相尊重,互相彬彬有禮。

這名港人表示,香港人從小開始就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中接受守秩序、講文明之類的教育。在港人心中,即使得了感冒也要自覺戴口罩,而類似內地遊客隨地吐痰的現象,一直被視為非常不可接受的情況。

自從自由行開放後,內地遊客來得頻繁,類似隨地吐痰、丟垃圾的場景也帶到了香港,所以引起香港人的心理不適。

男子裸上身試衣


一家門前人來人往的服裝店,現場正播放著賀年音樂。幾名男女站在一個櫃位前挑選服裝,其中一名肥胖男子在試衣。“奇景。”旁白說,“內地旅客,在迪士尼樂園即試T恤,即脫即試。”

說話間,試衣男子站在原地,一下脫掉試穿的紅色T恤,一身白肉頓時裸露於人前,鼓出的大肚腩分外惹人注目。

試衣男子顯然未意識到自己已成為視覺中心,他裸著上身,笑著與同伴研究衣服尺碼大小。接著他隨手又拿起一件紅色T恤往身上套,稍作整理,隨即走到鏡子前觀察。試衣男子顯然對這次的效果很滿意,他笑容滿面,又轉過身讓同伴欣賞。

“真是(有)型到爆。”懷疑是拍攝者的一男一女這時在鏡頭後交談,兩人不時低聲發笑。

阿嬸臭腳熏走女童


在一列行進中的車廂裡,兩名中年婦女帶著一名少女坐在座椅上,座椅靠擋板一端則坐著一名身穿紅衣的女孩。

短片一開始就見一名中年婦女脫掉左腳鞋子,蹺起二郎腿,腳底正對右邊的女童。只見她一邊雙手慢慢揉捏自己的腳,一邊看著左邊的同伴。其時同伴彎腰俯身,也在摸腳。

兩女相談甚歡。從表情上看,一直蹺著二郎腿的中年女子似乎很享受這段邊揉腳邊閑聊的地鐵時光。紅衣女孩因受遮擋未見其表情模樣,不過當短片進行到第6秒時,女孩可能實在忍無可忍了,她突然站起來,走到其他車廂。

揉腳的女子瞟了一眼女孩背影,馬上把腳放回鞋中,屁股一挪,將女孩留下的靚位據為己有。她隨後再次脫掉左腳鞋子,把左腳搭在右腳跟上繼續閑聊。說話間,她雙手無事,於是抓住椅旁扶手。

母親教小童當眾小便

據上傳者稱,片中主角為內地人。短片長度僅十秒,拍攝時列車正停在月台,車廂門打開,只見一名男童脫掉褲子站在車廂門口,向月台方向小便。一名估計是男童母親的女子在男童身後協助,完事後幫男童拉上褲子,又帶男童回座。男童小便期間,車廂乘客均側目斜視,但無人出聲。

港鐵為提醒年幼乘客使用扶手電梯時注意安全,有告示曰“年紀細,學姿勢,小心梯級夾腳仔”。可港鐵又怎能預計居然有小乘客冒險趁車門打開之機小便?為此上傳者提醒各位“小心車門夾雀仔”。


為4.2元當街罵司機

此短片主角為內地人士無疑,年輕女主角頭染棕發,身穿黑色吊帶連衣短裙,她身上斜挎手袋的裝扮加上帶有濃重北方口音的廣州話,則顯出女主角是自由行旅客。

當時該內地女從佐敦道乘的士前往尖沙咀彌敦道。到達後,計程器顯示車資19.2元,但內地女堅持車資是起步價15元,為此與中年男司機下車,當街理論,引來路人圍觀。

司機建議內地女憑的士票去投訴,但內地女非常暴躁根本不予理會。在3分半鐘的短片裡,內地女全程雙手叉腰叫罵,偶爾揮手直指司機面門或拍打的士車身。司機警告她不要再拍車,內地女喊道,“我拍又如何?!”話音剛落又拍一下,她又大叫,“你欺負我內地人啊?”

內地女叫罵時保持高音不停頓,司機毫無駁嘴機會,只好走到圍觀街坊面前訴苦,而不論他如何走動,內地女總緊跟在後,不停重復用粗口厲聲“問候”司機母親。


短片長19秒,片中的白衣男子全程蹲在車門口,靠著車門,左手拿著個飯盒,地上放著一個白色塑料袋。該名男子用右手不時撥動飯盒裡的食物,然後從中抓出食物往嘴裡送。19秒的時間裡,他往嘴裡送了5次食物,其間沉醉其中,沒有看過周圍。

短片上傳者在說明裡用英語描述了短片沒有記錄到的情況。他說該名男子是內地人,該男子吃的是很油膩的雞肉,而他是徒手去抓的。上傳者又說,在短片裡看不清的是,該名男子吃的時候,車廂的地面掉滿了雞皮和雞骨的碎屑。而當他停止拍攝後,該名男子又用滴著油的手指在行李裡掏出一瓶水。

“滿地是油膩和雞皮,”上傳者說,“車上的乘客都驚呆了。”

-香港導遊說法 不文明者所佔比例不大

導遊孟小姐認為,文化和生活習慣不同是誤解原因之一

對於赴港內地人的評價,經常與內地旅客接觸的香港導遊又是怎麼看的呢?昨天,記者隨機採訪了數名香港導遊,發現他們與一些香港網友的“義憤填膺”相比,看法平靜了很多。

“其實在一個團裡,有不文明行為的內地旅客只佔很小的比例,而且還不是每個團都有。”導遊孟小姐說,出現不文明的行為,有些是旅客自身的素質問題,但有些其實是文化和習慣不同造成的,“比如我帶過的一些內地旅客,他們在香港逛街停留下來的時候,就很喜歡在店舖門口蹲著。呵呵,這個其實也不是素質低啊,只是文化和習慣不一樣!”

而對於一些港人特別提及的吐痰、闖紅燈、亂扔垃圾等惡習,孟小姐說,在提醒之後絕大多數內地旅客都會馬上聽取建議,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根據自己多年的帶團經驗,孟小姐認為內地遊客的素質還因地域而有所差別。“一般我更喜歡帶北京、上海還有浙江一帶的遊客,他們都很有教養。”

內地香港值得相互學習

導遊黃先生認為,很多時候雙方因溝通不夠引起誤解


對於孟小姐所說的地域差別,另一名資深導遊黃先生也深有體會。“其實這是消費者層次的問題!”黃先生明確地說,其實排隊不守秩序、個人衛生不甚注意這一類問題都是小問題,而在這些現象背後,過低的團費才是罪魁禍首。
“我真的建議兩地的旅行社都應該對團費制定一個明晰的標準。”見記者對“明晰標準”不解,黃先生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很多時候,一些消費能力本來就不高的內地人,因為貪圖便宜,去參加一些零團費甚至負團費的旅行團。”黃先生說,他曾經帶過從青海、陝西坐車來到香港的旅客,五天四夜的團費才880元。

“你想,這些地方來回深圳的車票就不止這個價格了。那旅行社靠什麼賺錢?當然就是拼命逼迫他們購物。”黃先生說,當遊客和導遊因為購物出現糾紛後,就會對導遊產生抵觸情緒。這個時候,這些內地旅客經常自顧自地遊玩,導遊之前的提醒他們也不聽取,甚至故意把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直接搬了過來。

“而香港的市民或者導遊看到這些,更對大陸遊客印象差,等他們走後除了嘲笑就是詆毀。這樣兩地的誤會和矛盾都會加深。”黃先生說,很多時候問題都是因為溝通不夠引起的。同時,黃先生也承認,團費高的旅行團,遊客一般“素質更好”,這點不論大陸還是香港遊客的旅行團都是一樣。“其實內地遊客也帶來了很多新的資訊,介紹給我們香港人啊。”黃先生最後說,兩地的市民生活習慣和背景不同,但其實都有值得互相學習的地方。

-港大調查 港人對內地遊客好感度不高

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2007年的一個調查,在接受調查的上千名香港市民中,39%的人表示對內地遊客有好感,而16%的人持反感的態度。而對比香港人對自己的評價,好感率和反感率則分別為58%和5%.也就是說,香港人對當地人的評價遠遠高於對內地人。

記者還注意到,被調查的除了香港、內地、中國台灣,還有新加坡、英國和美國等地。相對於中國台灣的40%,澳門的51%,新加坡的63%,香港人對於內地遊客39%的好感率也較靠後。

說實話,我不排斥內地人來香港,因為他們繁榮了香港經濟。但從另一方面,一些內地遊客的行為,也確實讓人難以接受。

───一港人

其實在一個團裡,有不文明行為的內地旅客只佔很小的比例,而且還不是每個團都有。出現不文明的行為,有些是旅客自身的素質問題,但有些其實是文化和習慣不同造成的。“

───導遊孟小姐

有些零團費旅遊團,旅行社拼命地逼迫遊客購物,雙方就產生矛盾。這個時候,有些內地旅客甚至故意把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直接搬了過來。而香港的市民或者導遊看到這些,除了嘲笑就是詆毀。這樣兩地的誤會和矛盾都會加深。

───導遊黃先生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以台灣為榜樣,包括你我在内的全體國人努力吧!




曾經陋習如今已少見 臺灣花20年改善遊客形象



大陸“十一黃金周”結束後,不少媒體相繼報道了大陸遊客的不雅行為。其實,臺灣民眾在出外觀光早期,由于不注意生活習慣及不熟悉國際禮儀,也鬧出了不少笑話。不但在國際上飽受批評,甚至被其他國家或地區列為不受歡迎的對象。此後,當局用盡宣傳與教育等各種手段,經過20年的努力,臺灣遊客的形象已經大為改善。

“臺客”暴發戶的“惡行”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經濟迅速騰飛,土地與房屋價格的上漲使臺灣在短期內冒出大批“田僑仔”,即所謂的暴發戶。他們與辛苦積累財富的中產階級不同,由于有錢有閒,加上當局大幅開放民眾出外旅遊,這批“田僑仔”成為最早出外觀光的一批人。那時臺灣人出去旅遊,幾乎都是跟著旅遊團走,去日本和美國當然很常見,而最流行的路線則是歐洲11天8國遊,包括英、荷、比、法等國。所到之處,他們無不瘋狂購物。在他們看來,這無疑是展現臺灣經濟實力的大好機會,沒想到卻成了國際媒體重點報道的“笑話”。

總結起來,臺灣遊客的“惡行”基本上可以分成如下幾類:

一是把原本的不良習慣帶到其他地區,如當街吐痰、大聲喧嘩、喝酒鬧事、不排隊、隨地亂丟煙蒂垃圾等,還有的人披著浴袍、圍條浴巾、穿著拖鞋在飯店裏來回走動,讓講究穿著禮儀的西方人目瞪口呆。當時,臺灣某報曾有一個“老外看中國”之類的專欄,其中有一篇文章專門講老外對于臺灣人吃檳榔的看法。臺灣人愛吃檳榔、亂吐檳榔汁,走在路上可以隨地亂吐,坐在車裏也可以開窗伸頭一呸,搞得隨處可見鮮紅的檳榔汁。不明就裏的外國人都納悶:“臺灣人怎麼成天在吐血?”

二是由于對現代化生活用品不了解鬧出不少笑話。當時在臺灣遊客中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歐洲旅館大多在抽水馬桶旁裝有一個下體衝洗清潔器,供賓客方便後衝洗下體。但是,臺灣遊客當時卻不問青紅皂白,有的把它當飲水器,有的把它當洗手臺,西方人對此極為鄙夷。

三是暴發戶行徑令人反感。不少臺灣遊客到了商店買東西頤指氣使,動不動就責罵店員,許多歐美國家形容他們的“購物哲學”是“拿一大把鈔票,只問貴不貴、不問好不好”,有的人甚至到了博物館參觀也要問一句展品值多少錢。對他們而言,觀光不是去看各地的風土人情,而是炫耀自己的富有,所以當時有到歐洲大買名表的“勞力士團”,有專門在東南亞橫行的“買春團”,甚至有特意到災區去看災難現場的“災難觀光團”……

不過,在一些地方他們又處處貪小便宜:在旅館內、車船上和飯店裏,只要能拿的東西,他們都能面無愧色地拿了就走,好像那些都是他們家中的物品。毛巾、茶杯、肥皂盒……這些被“打包”回家倒還可以理解,更絕的是,有一次臺灣旅行團過海關時,海關人員發現某人的行李有一件怪怪的東西。打開一看,竟是救生衣。原來遊客搭了觀光船後,還“費心”地把座位下的救生衣帶走。

“別讓嫦娥笑我們臟”和“禁煙”深入人心

當時,島內外把這些臺灣遊客稱為“臺客”,有的國際級飯店為避免影響自己的聲譽,嚇跑其他客人,甚至明確表態不接待臺灣客人。世界知名的《讀者文摘》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更是數度刊出類似報道,使得“臺客”在國際上聲名狼藉。這也促使島內有識之士開始反省:同樣是花錢不眨眼的大戶,在外守秩序有禮貌的日本遊客大受歡迎,臺灣遊客卻被歧視,臺灣不應淪為海內外的笑柄。

當時,一位美國在臺留學生曾在《中央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中國人有人情味但缺乏公德心,導致在社會生活中時常有不顧社會公德的行為出現。這篇文章在島內引起極大反響,臺大學生特地發起了“生活自覺運動”,民眾心中開始埋下了“生活自律”的種子。在此基礎上,臺灣當局和民間團體又倡導了十幾項運\動,像“請勿隨地丟棄果皮”、“勿隨地吐痰”、“說話講禮貌”、“上車請排隊”、“拒吸二手煙”、“別讓嫦娥笑我們臟”、“不二價運動”和“微笑運\動”等,共同組成了臺灣的新形象運動。其中“別讓嫦娥笑我們臟”運\動,是由當年的“行政院長”俞國華的夫人董梅真提出的。臺灣人喜歡在“中秋節”邊賞月,邊烤肉。每次完畢,公園就像歷經浩劫般,留下眾人踐踏的足跡與滿地垃圾。“別讓嫦娥笑我們臟”就是倡導留下快樂的足跡、帶走惱人的垃圾。20年來,這項運動逐漸演變為“垃圾不落地”。馬英九當選臺北市長後,更進一步朝“丟垃圾要付費”方向發展,即無論家庭或商店處理垃圾,都得花錢購買專用垃圾袋。臺北街頭很少看見公共垃圾桶,雖然很不方便,卻保證了道路清潔。

另一項深入人心的運動是由董氏基金會倡導的“禁煙”,不少藝人參與其中。1990年底,罹患癌症的音樂人薛岳倡導尊重生命,此後,民間公益廣告被允許在電視臺免費播出。1992年,基金會發行“拒煙身份證”,並由藝人帶頭喊出“我X歲,我不吸煙”的口號。臺灣領導人也親自出馬,2500人共同拍攝了“向煙說‘不’”公益廣告。後來,又邀請功夫巨星成龍擔任“國際拒煙大使”,為“拒煙”與“抽煙”勾勒出“好”和“壞”的具體形象,讓吸煙者懂得尊重不吸煙者的權利。經過多年努力,臺灣“立法院”于1997年完成防治煙害的立法,2000年開始對香煙徵收“健康福利捐”,並專門用于煙害治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臺灣重塑形象工程基本上都是由民間團體帶頭發現問題,媒體負責向民眾不斷灌輸新的觀念。其中宣傳活動進入校園,更是民間運動摸索出的最有效渠道。要知道,小朋友最聽老師的話,通過孩子把“上車不爭先恐後”、“禮讓老弱婦孺”等觀念帶回家影響父母,比靠警察維持秩序更有效。其他像“環保”、“動物保護”,甚至“反賄選”運\動,也都是先通過學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再由學生影響家長。在此過程中,當局在幕後給予了強有力支持,制定了不少措施,像隨地吐檳榔汁將被罰款新臺幣3000元(4元新臺幣約合1元人民幣)。

抽煙會先問“你介意嗎”

現在,臺灣年出外旅遊人次高達六七百萬。加拿大最新調查報告顯示,近幾年臺灣遊客年齡逐漸降低,平均30—39歲之間,他們非常喜歡主題之旅等較有深度的旅遊方式。早期習以為常的加塞、買“黃牛票”等陋習,已經基本絕跡;吐痰會用紙包著,抽煙前會先問“你介意嗎?”……

但是,一些陋習仍然沒有杜絕。不少臺灣人喜歡到太平洋國家帕勞觀光,那裏氣候景色俱佳,島上有自然生成的水母湖。但是一批批臺灣遊客到來後,不但喧嘩吵鬧、亂丟紙屑、污染環境,還有人在遊覽水母湖時,把美麗的水母抓出水面,拿它當水球打水仗,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發生改變。帕勞政府差點宣布臺灣遊客為不受歡迎的人。

只有2300萬人口的臺灣,花了20年時間改善遊客形象,但仍然不能令人完全滿意。可見,告別陋習是一個多麼艱辛而漫長的過程。

(本報臺北特約撰稿人 孫香蘭 本報特約記者 趙聲)(《環球時報》 2006-10-09 第10版)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t_5193799.ht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