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发表于 2008-3-29 22:25
| 只看该作者
施小姐的冬季月度平均账单
房租:1000元/月
水电煤上网费:300元/月(冬季每日必须使用空调)
通讯费:100元
交通:上下班公共交通200元(上班以外打车除外)
吃饭:午饭15元/日×20天=300元;
晚饭无法计算,可以不吃,也可以一顿聚餐200元,保守算每月500元
娱乐费:200元
美容美发:发型可保持3个月,1个月做2次脸200元
置装费:冬季大衣靴子比较贵,600元特殊
爱好费:网购300元
培训费:日语班,2000元/年,分散至每月80元
杂费:去向不明
500元
意外支出红色罚款单:1000元(一个结婚,一个生孩子)
总计:4980元
施小姐冬季月收入5000元
施小姐自去年那次跳槽后,一直喜欢把朋友约去她的新公司,她在泰康路上班,在一条非常怀旧的弯弯曲曲的小弄堂深处,拉开红色的移门,能够看到公司门前吐水的一排黑色大理石柱,院子里还有石槽,里面有流水以及荷花。
弄堂、荷花、弄堂里的诸多小咖啡馆,这些都是促使让她下决定离开上一家公司的重要原因。她的上一个东家把写字楼选在杨浦区的控江路,周围没有像样的餐馆和娱乐场所,难得一个周末外出泡吧,坐上一部220摇摇晃晃乘到河南中路再打“的”,跋山涉水让人感觉很不好。
可这家公司看起来就不一样,能把办公室选在这样一个幽静、有味道的弄堂里;能把办公室设计布置得那么优雅而有气质,这也许说明老板的文化产业未来可能有前途,跟着他也许自己的未来也会有前途,这么一盘算,施小姐毫不犹豫地签掉了合同,尽管这次跳槽只比上一份工作多了200元。
她是在上班1个月后才慢慢意识到,在小资味道浓郁的区域上班是件多么伤人的事。
施小姐是上海人,但家在宝山,此前在杨浦工作时,她同另4位陌生人合租在一个高档住宅小区,她的那小间房租金为650元。这一次跳槽把家安到徐家汇,在破败小区的两室一厅,她需要支付一半租金1200元。
泰康路的办公室周边环境优雅,可优雅的代价是周围全是单行道,交通不便,虽然打车只要15元,可很多时候打不到车,换公交需要两次,走到打浦桥的车站需要10分钟。
吃饭就别提了,那些当初吸引她来这里上班的弄堂里的咖啡馆和小餐厅,一杯咖啡就要30元,中午的商务套餐折了再折也要30元,只有老板接待客人,才会去那里。
虽然施小姐每天都在往那些漂亮的小餐馆打订餐电话,只是订来的食物通常直送里面的那间办公室,并且在经过她面前时飘过一阵香气。
上班1个月后,原以为上去的只是租房、交通和食物,自己接近5000元的工资,去掉一半还该剩下不少。
可后来的信用卡账单证明,多出来的开销远远不止这些。
那个把办公室搞得那么漂亮的外籍女老板,她和她的办公室给了施小姐无形的压力。
早在杨浦区上班的时候,施小姐就是办公室里的时髦女孩,那家视觉公司里坐着的大半设计师都是通宵画图纸的男青年,在施小姐工作的朝九晚五的时段里,办公室里人不多,尽管她自觉已经打扮朴素,可和那些一个冬天只换两件外套的男青年相比,还是有点铺张浪费。
可现在不对了,女老板一年365天,从没有一天见她穿重复的衣服。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浑身都是logo不外露的大名牌,她还经常开会同大家讲,“我们是文化公司,第一眼能看见的一定要体面”,有一次,她要公司一个小伙子去接客户,交代完了工作上上下下将他打量了一番,然后从钱夹里掏出100元,“拜托换个好一点的发型。”
“她显然也不满意我们女生,经常会从家里搬两箱自己只穿过一两次的衣服来,要大家随意挑。”虽然衣服都很好,但这在施小姐眼中都属于“侮辱性行为”,在工作的前半年,她几乎把剩下的所有钱都用在了衣服、鞋子、包包上,这才觉得自己踏着高跟鞋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和周围的环境比较协调。
这些钱还没完。
女老板隔三岔五会选择中午去不远的美容店做脸,作为同样“善于打扮、注重美丽”的上海姑娘,施小姐肩负起了陪同的工作。
她和老板一人办张卡,信用卡“滋溜”一下4000元,好在信用卡有好几张,可以滚动着还。老板还怂恿她一起到徐家汇办张健身卡,这件事总算被推掉了,原来她办过一张,很久没时间去一次。
买的东西品类越来越多,东西也越来越“非必需”,差不多每周都有包裹,越是工作压力大时,买得越狠
在上一个写字楼工作时,施小姐总心疼出去娱乐回家的打“的”费,这下好了,挨着娱乐场所,打的费是便宜了,可是唱歌泡吧的钱,哪一样不比车费贵?
还有网购,这也是新近染上的恶习,先前是觉得在网上买东西省钱省力,后来发现,买的东西品类越来越多,东西也越来越“非必需”,差不多每周都有包裹,越是工作压力大时,买得越狠。
如果算上每周老妈赶来自己的租房搞卫生工作的话,那又是一笔花销,打扫完请妈咪出去吃顿好的,妈妈觉得女儿赚得也不算少,为什么老是存不下多少钱,老人家一直叮嘱说赶紧结婚就好了,找个老公就不会再乱用钱了。
“我妈显然是在胡说八道,还好我还单身,我背上房贷的同事每次加息表情都很严肃。”
施小姐在文章开头的那笔账是粗粗算出来的,她没有记账的习惯,除去固定的开销,还有很多意外花销是算不出的,比如算不准这个月谁要结婚,谁要生孩子;也算不准这次百货店打折,有样什么东西打折超划算;还算不准今年的“十一”机票会有多贵。她前不久报了一个日文培训班,因为工作经常遇到日本人,施小姐觉得,要是自己的日文说得好,说不定将来可以更有发展,她选的也不算贵,2000元学1年,马上就要开课了,她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来。
来 源:申江服务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