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08-1-24 14:19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上海频道1月23日消息:据第一理财网提供的《2007年度理财产品市场分析报告》显示,随着银行间竞争愈演愈烈,个人信贷市场的细分在2007年也越发明显,对于满足同一类客户的房贷产品,产品差异化逐步拉大,同一个产品在不同银行的贷款期限、成数或是利率等这些具体政策上已经有所不同。各银行同一产品已从原来“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逐渐改观到“百花齐放”的形势。
随着市场的发展,个贷市场竞争在2007年进入白热化阶段,尤其是房贷市场。银行为争夺极富潜力的个人房贷市场,推出了更多新颖的房贷产品,以吸引购房者的青睐。
个人消费贷款大增:11个月增量8000亿
尽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的市场受到了影响,但据市场公开数据统计,2007年个贷市场尤其是房贷市场仍出现了增长。截至2007年11月末,13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个贷增量总计约8000亿元。在这8000亿增量中,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个贷增量达到4900多亿,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不包括个人商用贷款)余额为6985.3亿元,增量2628亿元,增幅为60.32%。
从单个股份制银行来看,更能显示出2007年个贷市场非常活跃。在2007年1-11月的个贷增量绝对值排名中,招商银行613.64亿元,(期末与期初相比)增幅为62.88%,位居第一;兴业银行607.39亿元,增幅为105.33%,排名第二;民生银行271.43亿元,增幅为40.91%,排名第三;中信银行增量为257.01亿元,增幅为58.92%,光大银行增量为246.17亿元,增幅为64.36%,深发展的增量为226.98亿元,增幅为73.21%。
2007年上半年中资商业银行新增个人消费贷款仅占各项贷款的不到10%,而在三季度,仅个人消费贷款中的个人住房贷款一项就占到了中资银行所有信贷增量的75%。就上海市场而言,2007年前三季度个人消费贷款209.9亿元,为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增量的两倍。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91.3亿元,比上半年多增123亿元。从数据来看,个人消费贷款占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已经超过8成,而个人住房贷款又占据各项新增贷款总量的绝大部分。
2007年12月份,随着央行出台关于第二套住房信贷政策的最新意见,关注房地产资产价格风险与银行信贷风险联动的态度已相当明显。众多商业银行正根据央行、银监会颁布的"二套房"新规修订完善各自的放贷标准和执行细则。对于此前以个人作为"二套房"界定标准的商业银行如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而言,无疑需要对相关规定作出重大调整。
市场数据显示,2007年个人贷款余额虽然在迅速上升,但新发个人贷款种类却同比减少,共计发行了38只个贷新品。其中,新发个贷产品数量上半年占58%,下半年占42%,上下半年呈现前多后少、总体较为平衡的状态。
就银行来看,四大国有银行新发贷款品种的数量较为平均,差别不大,建设银行新发贷款略高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占据了四大银行贷款发行总数的37%,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均为21%。就非国有股份制银行而言,光大银行的新发贷款数量最多,增长也最多。
产品频频创新:4成新发个贷为房贷产品
2006年12月11日,国内人民币业务正式对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正式全面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与此同时,截至2006年底,三大国有银行先后完成上市,这些变化加剧了个人金融信贷市场的竞争。
2007年各银行所有新发个贷品种中,住房类贷款占42%,成为各类贷款的主要发行品种。由于宏观调控造成商品房交易量下滑,市场弱势明显,为应对商品房交易量的下滑、争夺个人房贷市场这块宝地,各家银行在绞尽脑汁进行产品创新,尤其到了下半年,个贷产品创新进入了密集期,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房贷产品陆续推出。
在个贷还款创新方面,继兴业银行突破“购房者年龄+贷款年限”不超过65岁的业内惯例,将其延长到了70岁之后,招商银行推出了“随借随还”业务。
中信银行2007年推出了针对一手房按揭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商用房贷款、住房转按揭贷款、住房加按揭贷款、住房装修贷款、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业务的“阶段性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这种房贷方式可以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借款人可有效地规避利率风险。
浦东发展银行则推出了被称为“万能还款方式”的贷款产品,包含两个大类6种还贷方式,除了等额本息、等额本金、分期付息以及一次还本付息这些常见的方式外,还增加了本金等额递增、本金等额递减等方式。该业务的最大特点在于:新增了本金等额递增和本金等额递减还款方式,能使客户组合还款时,结合当前的经济实力、还款能力,将整个还款期间分为最多8个还款段,自主确定每段时间内的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这项业务涵盖了个人购房贷款、个人商业用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多个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