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07-2-9 14:50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协和等民营医院为何走上歧路
日期:2007-02-08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2月6日,上海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上海协和医院给予警告、罚款、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对医院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医师给予暂停执业活动六个月的行政处罚。
大型民营医院“发病”
违反医疗诊疗常规、规范,被吊销执业许可证
上海又一家民营医院栽了。
事情缘于1个月前的一篇报道,31岁的黑龙江籍未婚女士王某到上海协和医院求医,被诊断为“不孕症”,入院检查不到3小时、诸多检查结果尚未出来,医生便将她推上急诊手术台,不到24小时花去医药费近4万元。之后,医生又让她介绍妹妹来检查,两人两天共花费近8万元医药费。一周后,当王某拿到此前在另一家医院做的妇科检查报告时,发现自己竟然没病!
上海市卫生局表示,经过查实,上海协和医院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了医疗诊疗常规、规范,并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消毒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广告管理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定,上海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上海协和医院给予警告、罚款、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对医院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医师给予暂停执业活动六个月的行政处罚。
就在1年前,上海长江医院曾曝出类似事件:2005年6月4日,在上海崇明务工的叶某与丈夫,被上海长江医院分别诊断为“女性原发性不孕”和“男性不育”,治疗5天,医药费用共达3.5万余元。但随后在另外一家医院检查时发现,她其实早在5月17日已经怀孕!
民营医院走着什么路
定位“下三路”;广告砸市场;过度检查;夸大病情
几年来,对于民营医院的争议不断。一些民营医院的运作套路基本一致:一是定位于治疗不孕不育以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冷门”,业内俗称“下三路”;二靠铺天盖地的广告砸开市场,不惜血本,动辄数以千万元;三是过度检查,费用远高于公立医院,少数民营医院不惜更改检查报告;四是夸大病情,甚至干脆把没病的也说成有病。
据说,还有一项“潜规则”:金钱开路,“摆平”受害人。上海一家民营医院发生诊疗事故后,受害人意欲起诉医院,医院给了高额“封口费”,本来一起严重的事故于是不了了之。一位曾在上海某民营医院工作的知情者向记者透露,他的离开,就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一些做法超出了他的道德底线,太“黑”――他经常接到患者的来信、来电,心理受到很大冲击,很多患者迷信医院广告,对基本医学知识也一无所知,成了好欺哄的“弱势群体”。
还有一位知情者透露:有位妇女千里迢迢到上海治疗不孕不育,到某民营医院门前,却被另一个门诊部的“医托”拉走,骗去近万元。她回到这家民营医院,医院很“仗义”,派人扮演了“一个角色”,把受骗的钱要了回来,“结果是出了狼窝又入虎穴。她全家一年收入不过1000多元钱!来上海看病,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还借了不少债啊!”
民营医院“发病”根源
缺乏有效监管难免发生问题
信任危机,是民营医院普遍面临的尴尬。
对公众而言,面临的另一个更大尴尬是:由于公共财政投入有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速度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优质卫生资源明显不足。单靠政府财政投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力量单薄。
引进民间资金进入医疗领域,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
无法回避的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对民营医院实施有效监管?无论是上海长江医院,还是上海协和医院,都是先有报道,随后才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而实际上,一些违规违法的民营医院平时就“毛病”不断,患者投诉也很多,但有关部门为什么总“慢了半拍”?
事实上,医院投资很大,一些老板总想尽快收回投资,在强烈的趋利心理下,如果缺乏有效监督,难免不发生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说:“要开一个医院,可谓九九八十一道关!可是,有关部门批完了也就不管了。”
民营医院成为“正规军”?
关键要依靠政府扶持和规范
一些民营医院似乎也有“委屈”。上海一位民营医院负责人抱怨:民营医院进入“医保”非常困难,无形中流失了大量患者。同时,医生在公立医院工作,“四金”不用担心,职称晋升也容易,但在民营医院就难以操作,在吸引人才方面,民营医院也明显处于弱势,只好靠更好的待遇留人,甚至包括给外地来沪的专家买房。这些成本,最终还是要落在患者头上。
秀屿区的一位领导这样说,开办民营医院无疑是必要的,关键是政府如何鼓励、扶持、规范的问题。“政府不扶持,他们就可能要倒掉。”
一位曾在民营医院工作的人,建议从政府部门以及公立医院抽调一些力量,参与到民营医院的经营和管理中,促进民营医院早日成为医疗市场的“正规军”。 |
-
1
评分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