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再见,路易十四!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做RER小火车回到埃菲尔铁塔附近,突然想起维佳的介绍,想要去看看附近的一个景点。


过去的路上看到这个纪念雕塑,可能是纪念被纳粹迫害的犹太人。


RER小火车从塞纳河上的铁路桥穿过


虽然这里离埃菲尔铁塔只有一站路,但是难得这里允许建一些现代风格的高层建筑了


本帖最后由 大卫 于 2012-6-11 21:07 编辑

铁塔附近雨下得很大,这张照片上能看得很清楚




等等,这是什么?
自由女神?


没错,这个就是赛纳河上的自由女神像


世界上其实有好几个自由女神像,当然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根据WIKI的记载: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 ... 3%E7%A5%9E%E5%83%8F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Statue de la liberté),又称“自由照耀世界”(英语: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语: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坐落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附近的自由岛,是美国重要的观光景点及地标。

有传言说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塞纳河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也有说法称法国塞纳河的自由女神像是于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竖立后三年,即1889年,由旅居美国的巴黎人送给巴黎市的。还有一说是旅居巴黎的美国人送给巴黎市的。而据称作为美国自由女神像蓝本的,其实是位于卢森堡公园内。

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来源请求]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五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一本封面刻有“1776年7月4日”字样的法律典籍,这一天正是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日。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元建成的。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美国九一一事件,自由女神像顶部一直对公众关闭。2009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美国ZF将其重新开放。


而自由女神像,本来就是法国人民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并且美国的自由女神有可能就是以塞纳河上的这个自由女神像为蓝本的呢
自由女神像就坐落在塞纳河中的一条细长型的小岛的顶端,这个小岛其实就是这样一条长长的小路,供人散步和跑步锻炼用。

小岛的另一端,就看到了这座熟悉的公路铁路桥。这座桥就在埃菲尔铁塔附近,《天使爱美丽》里面多次出现这座桥的景色,前面的那个轻轨站就在图的右面。

这个雕塑和景色也在《天使爱美丽》最后的场景中出现。
大卫,你用的是什么相机?
俺用的是宾得K-10D,属于比较老的机器了。

宾得公司不行了,现在想换门,是进C还是N还在纠结中,换门代价大,以前的镜头什么的都不能用了,郁闷啊。
本帖最后由 大卫 于 2012-6-27 18:23 编辑

这几天网站怎么了?好不容易才上来
不好意思,拖了这么久,继续更新

这次主要介绍卢浮宫

本帖第14页已经介绍过一些了,现在重新贴一下吧

卢浮宫
以下转自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A2%E6%B5%AE%E5%AE%AB

羅浮宮(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边,原是法国的王宫,现在是卢浮宫博物馆,拥有的艺术收藏达3.5万件,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

盧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由法王腓力二世(「奧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防禦的城堡,邊長約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積大致相當於今盧浮宮最東端院落的四分之一。當時的盧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
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覺得盧浮宮堡比位於塞納河當中的城島(西岱島)的王宮更適合居住,於是搬遷至此。在他之後的法國國王再度搬出盧浮宮,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為居住在盧浮宮的第二位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築師皮埃爾·勒柯(Pierre Lescot)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對其加以改建,於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盧浮宮建築群最東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ee)。擴建工程一直持續到亨利二世登基。亨利二世去世後,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集中力量修建杜伊勒裡宮及杜伊勒裡花園,對盧浮宮的擴建工作再度停止。
波旁王朝開始後,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連接盧浮宮與杜伊勒裡宮的大長廊,又稱「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路易十四時期曾令建築師比洛(Claude Pe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對盧浮宮的東立面按照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加以改建,改建工作從1624年持續到1654年。
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後,盧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路易十四曾計劃放棄盧浮宮,並將其拆除,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盧浮宮的空房,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和藝術家被國王邀請住在盧浮宮的一層和大長廊的二樓。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盧浮宮的計劃。但由於宮廷開支過大,缺乏足夠的金錢來僱傭拆除盧浮宮所需的工人,該宮殿得以倖存。
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婦集群前往凡爾賽宮,將法王路易十六挾至巴黎城內,安置於杜伊勒裡宮,該時期對盧浮宮進行了簡單的清理打掃工作。法國大革命期間,盧浮宮被改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拿破侖即位後,開始了對盧浮宮的大規模擴建,建造了面向裡沃利林蔭路的北翼建築,並在圍合起來的巨大廣場中修建了卡魯索凱旋門,作為杜伊勒裡宮的正門。拿破侖三世時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完成了盧浮宮建築群。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曾在杜伊勒裡宮和盧浮宮內舉火,試圖將其燒燬(當時公社決定燒燬的還有巴黎市政廳、王宮(Palais Royal)等標誌性建築)。杜伊勒裡宮被完全焚燬,盧浮宮的花廊和馬爾贊長廊被部分焚燬,但主體建築倖免。第三共和國時期拆除了杜伊勒裡宮廢墟,形成了盧浮宮今日的格局。
[编辑]博物馆



羅浮宮平面圖。
法国国王对艺术品的收集始于弗朗索瓦一世时期,弗朗索瓦一世曾从意大利购买了包括油画蒙娜丽莎在内的大量艺术品。至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王室已经收集了约2000幅油画、150多座雕刻、700多张素描、以及其他大量美术作品。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继续从意大利、佛兰德斯和西班牙购入艺术作品。法国大革命期间的1793年8月10日,共和ZF决定将收归国有的王室收藏集中于卢浮宫,并将其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命名为“中央艺术博物馆”。11月8日,博物馆正式开放,展出了587件艺术品。此后共和ZF又用从教堂、贵族和地方ZF等处没收来的艺术品源源不断地补充博物馆收藏。
拿破仑在征服欧洲各国的同时,将被征服国家的艺术品大量运往法国,送至卢浮宫(此时已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展出,还增加了古罗马和古埃及艺术品展厅。但随着1815年拿破仑的第二次退位和终生放逐,卢浮宫藏品中约有5000多件艺术品被归还给原来所属国。
此后的100多年里,卢浮宫的收藏范围不断扩大,加入了东方(远东)、亚述、古埃及等时代的藏品。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多,展览空间越来越小。1981年,法国ZF决定将卢浮宫建筑群的全部建筑划拨博物馆,并对卢浮宫实施了大规模的整修。由華裔美籍设计师贝聿铭(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设计的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筑。整修后的卢浮宫于1989年重新开放。其展览区域划分为:
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远东、近东、伊斯兰文物;雕塑;14世纪至17世纪的法国油画;德国、尼德兰和佛兰德斯油画;其他绘画和形象艺术
苏利庭院(Sully Wing):古埃及文物;近东文物;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文物及雕塑
德农庭院(Denon Wing):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雕塑;17世纪至19世纪的法国油画;意大利及西班牙油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