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08-8-14 16:36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属于吴语区,上海人极端鄙视苏北话(江淮官话)。近代历史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落后使得苏北话(江淮官话)沦为弱势语言。上海苏北人现在大多羞于说苏北话,在某网站的调查上显示绝大多数苏北籍人士竟然认为苏北话和吴语关系密切而和北方话无关。江南江北的人们本是同文同种,几千年的血脉交融,同文同种这个在中华文化大圈子是这样,不过大圈子之下还有小圈子,淮和吴越就是两个小圈子。对于沪人而言,所谓的江北人是指扬州、盐城、淮阴等地的人(可能就是苏中地区吧),应该不包括徐州那里。所谓的江北人应该是沪人对于原江苏中部地区人的一种蔑称,但是,在上海,文革前的人口统计,上海本地人仅占18%,江苏人占39%。现在的情况更加突出,上海本地人只占12%,江苏人占42%。历史上跟上海淮裔发生矛盾的主要是上海浙裔。
上海话其实是北部吴语的通语,因为上海近代的居民就是主要由江浙移民和土著混合,语言也是如此;上海话里面有宁波话、绍兴话等浙北成分,也有苏州话乃至苏北话的成分。比如:上海话说“大饼”的“大”发“da”音,这就是受苏北话影响,上海吴语“大”念“du”;还有“脆麻花”的“麻”发“ma”音,上海吴语“麻”本音是“mu”。
我虽不是江苏籍贯,但是我认为尊重少数族群的文化权益,保障而不是借势侵蚀他们的语言使用空间,这才是普世价值下的天经地义。上海是一座人口和地域上的特大城市,不是皖南宣州那样的山区农村。上海从开埠以来就是众多族群共同的生活区域,从来就不是纯吴语城市。上海经济是靠不同族群的移民一起发展起来的,每一群体都发挥过作用。不光淮裔是外来人,占上海市区人口大多数的狭义上海人也是移民。而如果采取种种显性隐性的文化歧视,企图以此消磨淮裔的文化自主性,则是不折不扣的沙文主义,而且站在大家同为移民的基础上,尤为可恨。
近年来吴语群体的“毁自己”,问题主要出在自己内部,是自己放弃向下一代传授吴语,而不是因为淮裔继续存在的缘故。吴语族群当然有权自保,但是自保不等于要去以卑鄙手段同化淮裔移民。淮裔也并没有完全被同化,他们的母语耗损比较严重,那更是需要保护。
有一部分狭隘的吴语居民,总是以有色眼镜和有罪推定论去看待上海淮裔。对于文化的差异,不是怀着平等的心态,而是钻进猎奇和先入为主的成见。
他们时时刻刻在言语中,在肢体表现上,在社会交际的其他方面歧视和排斥淮裔。这些所作所为,跟白人种族主义分子在美国、在南非歧视非洲裔并没有本质区别。因为上海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最蓬勃的区域,所以也萌生了最严重的族群矛盾。但是,上海人从来没有像美国、南非、澳洲的白人社会那样反思过族群歧视的严重性。相反,今天甚至还有很多不明是非的人,希望通过时间与同化去遮蔽这些社会问题。
我只想提醒一点:上海淮裔一直存在着,他们的权益一直在受到事实上的侵害。只要淮裔的文化待遇一天不与吴裔平等,那么上海的文化多样性就一天实现不了。既然连上海市民内部的文化分歧都不能和谐存在,那么哪里还有可能向外争取和谐上海要实现多元文化的气氛,最关键的倒不是向国语群体争取吴语的权利。而是“反求诸己”,彻底偿还吴语群体压迫淮语群体而欠下的一笔历史债。
[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8-8-15 08:0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