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11-9-6 13:46
| 只看该作者
经济转型中的上海劳动力市场来源: 作者: 时间:2010/09/28 http://www.lawtime.cn/info/laodong/ldzy/laodongjiuyebaozhang/laodonglishichang/2010092857728.html
在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的上海,经济转型对于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强大的撞击,使之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由其社会经济特征所决定,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在某种意义上还具有特质方面的浓缩性和趋势方面的指向性。 市场需求的裂变与应对 传统体制下上海象全国一
在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的上海,经济转型对于劳动力市场产生了强大的撞击,使之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由其社会经济特征所决定,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在某种意义上还具有特质方面的浓缩性和趋势方面的指向性。
市场需求的裂变与应对
传统体制下上海象全国一样,实行统包统配的企业用人制度。虽然自80年代以来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在不断深化,但长期以来沉淀在企业内部的冗员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1992年开发浦东以后,尤其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冗员问题开始显性化,在逐渐成形的劳动力市场上,需求开始发生急剧的裂变。
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海产业结构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体现在第三产业的严重滞后,也体现于第二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技术层次有待大力改进。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要改善投资环境,改进过分落后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就必须大力发展涵盖金融、贸易、房地产等在内的第三产业,因此,上海制定了以同现代经济发达都市相适应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取代“二、三、一”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表1显示了上海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第二产业相对地位的滑落。1990年,第二、三产业占上海市GDP的比重分别为63.81%和31.88%,1998年这一比重已分别改变为50.08%和47.79%。
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带来就业存量和就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第二产业内“夕阳行业”的压缩和新的制造业部门、“三资”类制造企业的崛起,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远比表中数据所表明的要严重。以上海传统的纺织业为例,从1992年至1998年底,纱锭数从250万锭压缩到100万锭以下,职工则从55万人压缩到23万人。而且压锭还将继续,至2000年,上海纺织系统的纱锭数初步计划压至84.4万锭。 |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