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第一次语音变化发生于南北朝,五胡融入汉族改变了汉语语音形成中古汉语;
第二次发生于元朝,契丹/女真/蒙古融入汉族形成近代汉语。
据考证,元朝的《中原正韵》已经类似于明清官话了。
最近读了一本书,向大家汇报清朝时期北京话的演变:
18世纪中后期的北京话和现代北京话有如下不同(暂且不考虑北京读书音和散字读音):
现代北京话来自蟹摄二等(街/崖)的ie当时读/iai/。
戈合三(瘸/靴)以及宕江摄入声文读(学/爵)读/yo/,与山摄三等合口入声(绝/决)不同韵(后一类读音同今天的北京话,但少数字如“雪”、“阙”窜入前一类)。
章组麻三(惹/车)、章组山开三入声(热/撤)以及曾梗摄入声文读(除唇音)读/ɛ/
果开一(河/歌)及山开一入喉牙音字(喝/葛)读/o/,此外,现代北京话唇音后的o实际读/uo/,当时很可能尚未裂化。
现代北京话读weng(翁/瓮)的字当时读ong。
现代北京话读lei(雷/泪)、nei(内/馁)的字当时分别读lui、nui。
“嫩”字当时读nun。
参考:
叶宝奎《明清官话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