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08-2-5 11:23
| 只看该作者
)“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昨天是立春,在京城绝迹近百年的“鞭打春牛”民俗在建国门古观象台恢复。市民用柳条抽打春牛,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当天,社区居民在古观象台吹奏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智化寺的京音乐,一头真牛大小的黄色塑钢牛摆放在广场中央。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说:“小时候听老人说过打春牛,可我们都没见过。
被过滤广告
”
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崔普权介绍,立春为24节气之首,从周朝起就有了打春的记录,后世各朝各代都要举行鞭春之礼,迎春牛、打春牛是一种鼓励农耕的活动,皇帝也要参加。“怕牛在休息了一个冬天后变懒,所以要用鞭子打它,提醒牛该辛勤耕作了。”我国有记录的最后一次迎春仪式是在1911年,距今已经近百年了。“现在很多的老人都没见过。”
崔普权介绍,迎春用的牛也很有讲究,牛要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条象征春天,而柳条鞭至少要长二尺四寸,表明一年有24个节气。以前的春牛有的是纸做的,有的是泥做的,牛肚子里往往放着些五谷杂粮。鞭牛之后,人们就将泥牛“瓜分”,将泥牛的土撒到自家地里,象征五谷丰登。
昨天,东城区委书记王学勤、世界冠军董炯和建国门街道居民安永玉老人先后挥鞭。他们都站在牛身前部,在牛头、牛身、牛尾上各打一鞭。崔普权说,由于今年立春在春节前,因此执鞭人要站在牛的前部。
鞭春牛的程序刚刚结束,机灵的“小牛童”就一下子钻到牛肚子下,从里面掏出了20袋装有玉米、小米的杂粮袋,给居民们分春粮。据介绍,这象征着和谐、丰收。
春牛将在古观象台内摆放至正月十五,供游人参观、鞭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