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13-4-18 19:19
| 只看该作者
近日,财政部长楼继伟在媒体发表《包容性增长中的财税改革》一文,提及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三种途径,其中一种是以发展成果的再分配来实现,特别强调发挥ZF的作用。在他看来,“如果过多靠国家福利,而不是靠自己奋斗,人民的幸福感也并不见得很高。”楼部长的一席话立刻成了众多网民热议的话题。 平心而论,财政部部长撰文称“过多靠国家福利,民众幸福感会打折扣”,对于并未享受到太多国家福利的国人来说,的确不太中听。但细细品味也不无道理,国家福利从来不会凭空从天而降,看似无需付出便能享有的福利,归根结底却无一不来自国民的创造与付出。说白了,国家福利不过是国民付出的一种重新分配罢了,并非国民整体福利的增量。北欧那些福利国家,但凡是国家福利相对比较优厚的,在享受令人艳羡的福利的同时,却也要承担相对较重的税率。国家福利并非免费午餐,不过是“取之于国民,用之于福利”罢了。
从现实情况看,楼继伟的论点本身并无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过高的社会福利,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而且还带来了一些社会和经济问题,比如“养懒汉”、经济出现效率不高等状况。事实上一些深陷危机之中的欧债国家也正在试图“增税减赤”的方式来削减当前过高的社会福利。但是,与西方国家高福利制度相比,中国目前的社会福利制度还远远不够,所以谈论“过多靠国家福利”则是个伪命题。这就是多数民众对楼继伟观点有异议的直接原因。当前我国的国家不是太多,而是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当前我国社会福利层次还较低。由于初次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国家财税收入多年来呈现较快增长,使得再分配具有强大的财力基础,并且对再分配提出较为强烈的要求。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中央财力雄厚,这几年再分配上取得了较好进展。这主要表现在:以社保体系为核心的社会安全网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城乡百姓的社保、医保等安全网覆盖面越来越大,越来越牢固。但是,民众享受的国家福利和社保安全网建设只是刚刚起步,仅仅是低层次的,况且存在的新问题仍然不少。
再者,我国社会福利存在严重不公。比如,社保依然未能覆盖全民,养老保险的总数刚达到7.5亿人,不少民企、民工和被征地农民没有养老保险;基本医保问题和漏洞甚多,“病不起”问题依旧,高昂的医药费用,让民众不堪重负。所以,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是,无论是医保,还是养老保险,都没有做到“应保尽保”。而且,社保的行业差距、“身份”差距明显。社保“双轨制”持续存在,更是让多数民众难以享受福利支出所带来的应得利益。还有,高昂的房价,透支了百姓绝大部分收入,甚至数代人的财富。
最后,我国社会福利投入比例还太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财政支出的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比例。2011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GDP总量的2.4%,而美国社保支出占GDP比重的16.8%左右,瑞典和芬兰甚至分别达到35%和38%。而这些国家的“社保缴费率”都比中国低,养老金替代率比中国高许多。问题出在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持和补充不够。可以说,我国目前根本不存在所谓民众“过多靠国家福利”的问题,而是存在“ZF投入社保领域资金还不够”。
正如财政部长所言“过多福利,不是靠自己奋斗,人民幸福指数不见得高”。但是民众缴了较高税赋,却发现自己的社会福利还很不足,那么他(她)肯定不会感到幸福。目前的状况是,中国ZF将过多的财政收入用于了基建投资,而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欠债过多。诚然国家福利“过多”,会产生“养懒汉”、“削弱劳动生产率”等弊端,甚至还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才刚刚建立起来,不仅是低层次、ZF投入还不够,而且存在着严重的不公,急待进一步完善。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目前应该是削减过高的社会福利,而对于中国ZF来说,在国家福利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提高,要尽快解除民众的后顾之忧,不然中国的高储蓄率仍将存在,内需消费无法启动,中国经济转型也将功亏一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