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区别“秋燥”和“干燥综合征”

  秋天气候日益干燥。人们会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痛、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的症状。专家提醒,有一种干燥如老是眼干难受、口干发燥,则须当心“干燥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必须由医生治疗。
  “秋燥”:口干舌燥鼻出血。天气变凉爽了总觉得浑身不舒坦;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股似烟一般的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粘液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到医院去查查,对症用了一些如润喉含片等药,也不见有什么大的效果。此外,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这些都是秋燥症的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
  “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缺陷。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侵犯外分泌腺,包括泪腺及唾液腺等,引起眼干口燥。临床上病人出现唾液及泪液分泌减少,表现为眼及口的干燥。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腺体外的脏器如呼吸道、消化道、肾脏、肌肉、关节和血管等均可以受到累及,造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如果因唾液腺病变而出现口干、多发性龋齿、腮腺炎等症状者,称为口干燥症;因泪腺受累使泪腺分泌的粘蛋白减少,从而出现眼干涩,异物感,少泪等症状,称为眼干燥症,即干燥性角结膜炎。口干燥症及眼干燥征是本病的局部表现,很多患者还可出现全身或系统性症状。

(来源:新闻晚报)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烂嘴角、流鼻血实为秋燥症

  入秋以后,天气渐凉,气候变得日趋干燥。此时,人们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常发生伤风、感冒、流鼻涕等,这些都称为“秋燥症”。其中,以“烂嘴角”、皮肤干燥、流鼻血最为常见。
  华东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周彩琴提醒市民,“秋燥”时节应当注意及时增减衣服,不宜赤膊露体,但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另外,还应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少量频饮为最佳;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对预防秋燥也很有帮助。
  如果发生“烂嘴角”,要教育孩子不要舔唇,或撕皮,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同时保持室内合理的湿度,可在房间里放上一盆水;特别容易干燥的部位,还可涂点润肤品,比如脸颊、额头、臀部等。

(来源:新闻晚报)

半夜浑身发热、出汗是“秋燥”吗

  问:最近晚上睡到半夜都会感觉浑身发热、出汗,请问这是否是由于“秋燥”引起的?
  答:“秋燥”时节应当注意及时增减衣被,睡觉时不宜赤膊露体,也不要盖得过厚。如果是更年期女性出现浑身发热、出汗,则要及时就医。

(来源:新闻晚报)

嘴干、内火重该如何调理

  问:近段时间,经常会感到嘴唇发干,喝很多水也还是这样,请问这是否是内火太重了?该如何调理?
  答:入秋以后可以吃点萝卜,喝点好茶,对于消除暑期人体中郁积的毒热之气,恢复神清气爽,都是有医学根据的。此外,饮食调理是防“秋燥”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饮食要清淡,可多吃点蔬菜、莲藕、瓜果等。

(来源:新闻晚报)

秋燥巧防“烂嘴角”

  “烂嘴角”,医学上称之为口角炎,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患者张口易出血,连吃饭说话都受影响。秋冬季是小儿患口角炎的高发季节,家长应了解口角炎发生的原因,积极预防。
  口角炎的诱发因素:一是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孩子从膳食中摄取的维生素减少,容易造成体内B族维生素缺乏,导致维生素B缺乏性口角炎。二是气候干燥。寒冷干燥的气候常使孩子口唇、口角周围皮肤黏膜干裂,周围的病菌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引起口角炎。三是不良习惯促发口角炎。寒冷干燥的秋冬季口唇干裂,一些孩子经常用舌头去舔,更容易使口角干裂。此外,吃零食、吮手指等不良习惯,也容易导致口角炎。
  如何防治口角炎:一是要注意膳食平衡,加强营养。多给孩子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胡萝卜、新鲜绿叶蔬菜等。教育孩子不偏食,不挑食。二是保护好孩子面部皮肤,保持口唇清洁卫生,进食后及时擦嘴。三是做饭时注意防止维生素流失,米不要过度淘洗,蔬菜要先洗后切,切后尽快下锅,炒菜时可加点醋。
  孩子一旦患了口角炎,可服复合维生素B,局部可涂用硼砂末加蜂蜜调匀制成的药糊,用冰硼散或青黛散局部涂抹也有效。若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可用5%克霉软膏外搽,数天后即可痊愈。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