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把“次新鲜食品”送至困难户公益项目在沪上悄然兴起

 每天9时,静安区南西街道独居老人张彩娣的家门总会被准时叩响——志愿者又来送“城市超市”品牌的免费面包了。5年来,张阿婆未花一分,吃遍了该品牌各种类的面包。企业让利无偿提供“次新鲜食品”、公益团体组织志愿者分送到困难户家中,这种已悄然在沪上兴起的公益模式,能否推广?  企业联手志愿者促成善举
  据食品行业人士介绍,“次新鲜食品”一般是指并非当天制成,但尚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专售进口高档食品的“城市超市”,每天都会有一批当天没有卖掉、但尚在保质期内的面包、蔬菜等。本可打折促销,但企业却选择把“次新鲜”面包无偿捐献给社区困难户,蔬菜瓜果则通过“流动菜点”的方式送到居民家门口打折出售,价格低于市场价15%—20%。
  虽有爱心,但缺经验和人手,企业把难处告诉所在的南西街道后,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负责人区露琪揽下任务。企业集中把食品送到生活服务中心,由志愿者再分送面包到困难户家中。此外,还每天免费为“乐龄家园”老年助餐点和各所敬老院送蔬菜上门。
  松江区一家“Café8”面包房也在做类似尝试。自2009年开店,老板沈竹林就和松江区爱心助困志愿者协会达成协议:组建“爱心面包邮递员”队伍,将当天未卖完的面包送到区内残疾人、孤寡老人、贫困居民等困难人群手里;而每月最后一个周六,这些面包则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叶榭镇蓝色港湾福利院当月老寿星们。
  再推广却碰上种种瓶颈
  “城市超市”和“Café8”的模式能否被更多企业借鉴?区露琪曾尝试和一些知名面包房、西饼店洽谈合作,但目前还无结果。
  原因之一在于“次新鲜食品”的盈利空间远比想象要大。华山路上一家老品牌西点店门口,每天16时30分起就有人排队。该店负责人坦言,当天出炉的面包糕点17时八折销售,次日9时前对折销售。门店三成以上营业额都靠这些打折商品,因此很难参与公益。而一些品牌连锁咖啡馆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将当日未出售的面包西点集中起来统一销毁,不再流向市场。
  原因之二则在于缺乏相应的公益项目平台。有的企业经营者虽有意提供保质期内的食物,但苦于不知该如何与受助方对接,也找不到捐物平台。
  对于这样的公益项目,静安、普陀、松江等区的志愿者组织都表示很有兴趣。一些社团负责人提出,他们可以组织各种志愿者队伍参与送爱心食品,老年志愿者可以利用早锻炼、白领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到企业拿货、再送到受助者手中。还有社团建议:“希望更多企业参与捐献‘次新鲜食品’,志愿者可以佩戴带有企业商标的统一标识送货,为企业进行形象宣传。”
  避免隐患还需多方配合
  当“次新鲜食品”、“受助者”和“志愿者团队”三者对接后,推广这样的公益项目是否就可没有后顾之忧了?
  记者询问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方在肯定这一模式的公益性之余,也给出善意提醒:本市曾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志愿者对全市超市卖场的食品安全进行明察暗访。检查过程中发现,在标签和包装方面,不少散装食品缺少必要的产品信息,定型包装产品的包装则被人为破坏,留下二次污染隐患。
  而一些便利店冷柜温度不够低,人为增加了食品变质风险。
  对于相关部门的担忧,南西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志愿者和“爱心面包邮递员”们亦有所应对。志愿者们收到食品,都会先检查保质期和包装密闭度,遇到保质期贴条掉落或包装未密封的面包,志愿者会撤下后把情况反馈给企业。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介绍,随着气温升高,志愿者都采取骑自行车送上门的方式,保证在1个半小时内送达受助者手中。
  但在采访中,也有律师提醒,一旦受助者食用这些爱心食品后出现身体不适,企业可能承担法律责任,而企业能否免责,取决于企业与受助方的约定。律师建议,企业、志愿者和受助方最好事先签订协议明确法律责任,多方配合让爱心“可持续”。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