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经常会听到家长抱怨“每次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只要我赢了他,他就会很不开心,闹着不算,硬要重来”,胜败其实乃兵家常事,可一些孩子偏偏不懂这个理,争强好胜,赢了就满心欢喜,输了就大哭大闹。虽然说好强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孩子的得失心过重,每一次输赢都让他耿耿于怀的话,这就会影响到他与人相处的能力。
  在生活中,一些家长往往喜欢将孩子的成功当作自己的“门面”,赢了就夸孩子聪明、能干,输了就指责和埋怨孩子笨,这种教育方式是很不可取的,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失败了就爬不起来,要么就非赢不可。
  面对“输不起”的孩子,父母需要费点心思,帮助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让他逐渐跨越输赢的问题,体会做每件事所带来的各种情感经验。面对这样“输不起”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开导,让他坦然面对输赢呢?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输不起”是孩子的一种天性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孩子“输不起”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些孩子面对挫折、失败,会采取回避的态度,逃避困难。比如,有些家长批评自己的孩子学钢琴不认真,不如隔壁家的孩子弹得好。听到这话的孩子就会索性放弃,干脆不弹了;另外一种,性格急躁的孩子一旦在游戏中输了,就会大发脾气,用哭闹以示渲泄。例如,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也常会遇到因为抢不到“发言权”而委屈哭泣的孩子。
    总之,输不起的孩子要么情绪低落,心理痛苦,态度气恼,要么性格倾向不可爱,在行为上经常表现出生气,说谎,攻击,退缩,任性。这都将影响他们将来和谐性格的形成。因此,培养孩子赢不骄、输不馁的气度很有必要。

孩子为什么患得患失

一、情感取向的因素:一般来说,大人看得失往往是“目标取向”,达到目标便是“得”,没有得到便认为是“失”。而孩子看得失却是“情感取向”,他并不在意是否得到什么,他在乎的是父母和老师“是否喜欢他”。如果他觉得大人会因为他“有所得”而喜欢他,或因为他“有所失”而生他的气,他可能就会为了讨大人欢喜而在意得失。
  例如:妈妈只是随口问孩子“你今天怎么没有得奖啊?”孩子收到的信息却可能是“妈妈希望我得奖,我应该多得奖,妈妈才会喜欢我……”这种得失观念,是由于孩子重视人与我的关系,为了赢得父母或老师的赞赏和肯定而产生的。   
  二、父母的价值观因素:孩子加入群体后,会从与人的互动中学习比较和竞争,这时,孩子虽然会有好坏和高下的概念,但却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父母把自己对得失的价值观加在孩子的身上,一再的强调唯有“得”才是光荣,“失”是羞耻的话,就可能使孩子在意得失,希望自己一定要是“最好的”、“第一的”,一旦失败了,父母的错误价值观就会如同“紧箍咒”般,让孩子自责而且觉得万分难受。

家长如何帮助“输不起”的孩子

  释放委屈情绪:当孩子觉得委屈的时候,父母要及时了解他们委屈的原因,不要掺杂自己的主观臆测,或与孩子一起埋怨,而应让他们的情绪得到释放,并想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对“委屈”的关注度,引导孩子的情绪朝向乐观、健康方向,这样才能让他们形成正常的人格。
  接纳负面情绪:当孩子受委屈时,能够将不快宣泄出来,是件好事。此时,只要孩子的言行不是太过分,家长、老师应该接受、允许孩子适度的哭闹。之后,自然应该好好地去安慰孩子,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如讲故事、玩游戏等,设法使孩子的情绪在爆发后能够渐渐平复下来。但是,安抚孩子不应该是无条件地顺从孩子。如果毫无原则地一味迁就孩子,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让孩子诉说:当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以后,家长可以让孩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一遍。一定要让孩子主动地述说,当孩子提及自己的感受时,鼓励其说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家长、老师在仔细聆听后,可以心平气和地从其他人的角度设几个问题问孩子,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提高心理成熟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挫折,父母要提高自己孩子的心理成熟度,而不是一味地让他觉得委屈。要让孩子学会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告诉他,这是人人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输”、“委屈”并不丢人,也不奇怪。否则,心理成熟度差的孩子,就不太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也不太容易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样,在日后成人时,人际关系和心理就容易出现问题。

引导“输不起”的孩子 家长首先要端正自己心态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孩子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输不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当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受挫时,应该教育他们克服沮丧和悲观的思想,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建立积极的心态对待暂时的受挫。
  在孩子幼儿阶段,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协助他们体验成功,建立起自信。但失败在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的,要让孩子将之视为另一种情感体验。在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要多鼓励,帮助他们积极面对挫折。告诉孩子失败和受挫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同时也鼓励他积极面对。
  虽然要尽可能协助孩子成功,但家长不要过分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环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当孩子遇挫时,家长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给孩子自己面对失败的机会。
  此外,在集体游戏中,孩子也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这些失败的痛苦经历能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发展他们的内省智能。这样,他们一方面学会了欣赏别人,和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学会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集体中的这些磨炼,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因此,大人和孩子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孩子,适当的时候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奖励的前提是要孩子总结出输的原因。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

今天的“输”是为了明天的“赢”

案例:骏骏最近迷上了下飞行棋,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兴趣昂然地要求爸爸妈妈陪他“杀”上几盘。下棋的过程中,骏骏时不时地会耍耍赖,要求爸爸妈妈让让他。如果他赢了,就手舞足蹈,兴高采烈;要是输了,轻者赌气说:“不来了”,重者则号啕大哭。
  专家分析:到底下棋或游戏时要不要让孩子呢?这是个两难的问题。“让”,可以满足孩子的求胜心,尤其是孩子在新学一样东西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在尝“甜头”的过程中,增强信心与兴趣;但“让”的另一面,就是孩子会忽略或者破坏游戏中的规则,用“自我中心”的方式来对待规则。同样,“不让”也有两重性。好的一面是可以帮助孩子确立规则意识,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懂得放下自己,尊重规则、尊重他人;不利的一面是,父母毕竟是大人,在思维方式、技巧经验上都胜过孩子,所以孩子很可能经常处于“输”的状态,这样不仅使孩子丧失对新事物的兴趣,更严重的是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自暴自弃。
  让或不让都不是绝对的,各有其利弊。那么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到底怎样的让或不让才是最合适的,才能他既赢得起,又输的起呢?对此,儿童教育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则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在竞技性游戏或者比赛里;并且要保持规则的前后一致性,不要“朝令夕改”。
  2、在与孩子玩竞技性游戏的时候要相信孩子的坚强,尽可能地坚持规则;如果怕打击孩子的兴趣与自信,可以事先约定“让”的规则,而一旦游戏开始了,则要学会坚持原则。
  3、在处理与孩子的冲突或者孩子与同伴的冲突时,注意“讲规则”,而不是简单的“让一让”;要让孩子赢得光明正大,输得心服口服。
  五岁以后是学习规则的重要阶段。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心慈手软”而使孩子养成耍赖与任性的怀习惯。这样会增加孩子以后的难题,因为没有规则的人根本无法融入到群体中去。所以,现在在游戏中“狠下心来”让孩子“输”,是为了以后在长远的人生中让孩子“赢”!

两大原则引导“输不起”的孩子

原则1:端正心态 虽然说好强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孩子的得失心过重,每一次输赢都让他耿耿于怀的话,这就会影响到他与人相处的能力。面对“输不起”的孩子,父母需要费点心思,帮助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让他逐渐跨越输赢的问题,体会做每件事所带来的各种情感经验。家长在引导孩子如何面对输赢时,有两大原则需要注意。
  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在孩子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导“输不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当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受挫时,家长应该教育他克服沮丧和悲观的思想,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建立积极的心态对待暂时的受挫。
  原则2:积极鼓励 幼儿阶段,家长应该以尽可能地协助孩子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为主。但是失败在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让孩子将之视为另一种情感体验,在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要积极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积极面对挫折。
    比如,当孩子在绘画课上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就可以善意地告诉他,“我们不可能每次将事情都做得最好,上一次的唱歌比赛,老师就表扬你很棒,虽然这次画画比赛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也能做到最好。”家长这样说,既告诉了孩子失败和受挫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要遇到的事情,同时也鼓励他积极面对。

三种方法教育“输不起”的孩子

  1、增加孩子挫折时的承受力: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过分刻意地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环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当孩子遇挫时,家长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给孩子自己面对失利的空间和机会。比如,孩子用积木搭一座高楼,可不巧,快成功时“楼”塌了,看着孩子沮丧的表情,家长尽量不要直接替他解决问题,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引导孩子去思考,然后让他自己去执行解决的办法。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动机,常来自于遭遇过的挫折,当他的经验足够丰富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集体活动中提高耐挫力:在集体游戏中,孩子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这些失败的痛苦经历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发展他的内省智能。他一方面要学会如何欣赏别人,和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集体中的这些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
  3、游戏中平衡输赢心态:大人和孩子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孩子,适当的时候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通过这种办法,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当然奖励的前提是说出输的原因。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