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文学] 日本的民族特性——《菊与刀》

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由此人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文本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人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读之既启人深思,又引人入胜,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5202e5f29d6eb353b17ec564.jpg (4 KB)

5202e5f29d6eb353b17ec564.jpg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菊”本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在美国全力以赴与之作战的所有敌人当中,日本人是最让人感到费解的对手。因为与这个强大的对手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巨大,所以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对付它。西方国家认为,即使是在战争中,也应该遵循一些符合基本人性的战争惯例,但在日本人眼里却没有这些概念。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敌人的本性就成了一个核心问题。要与日本作战,我们必须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菊与刀》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ZF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1946年正式出版,1948年出版日文版,在美国、日本等引起强烈反响。金克木先生特别推荐此书,肯定了这位女学者的研究成果。事实上,美国ZF战后对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应的反应与本书的分析基本一致。可谓是美国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导书。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目录
  第一章 任务——了解日本   第二章 交战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安其位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世界的负恩者   第六章 回报万分之一的恩情   第七章 情义“最难承受”   第八章 维护名誉   第九章 人情世故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炼   第十二章 儿童教育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文摘
  第一章 任务:日本研究  
美国曾与日本发生全面战争,发现日军与自己迥然不同。在与其他任何强敌的战争中,从来没必要考虑其如此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和沙皇俄国在我们之前(1905年)所遭遇的一样,我们与之战斗的日本是一个全民皆兵且训练有素的国家,这不属于欧洲的文化传统。西方国家业已接受的符合实际人性的那些战争惯例,对日本人而言,显然不存在。这使太平洋上的美日战争不仅仅是一系列岛屿滩头的登陆,或无法克服的后勤补给问题。我们得明白他们的行为方式,从而对付他们。   这很难。自从日本封闭的大门被打开,至今已有75年,在此期间,人们描写日本人时用的是“但是”和“也”之类的词汇;当这些词汇被用来描写其他任何国家时,会显得荒谬无比。一个严肃的观察家在描写其他民族而不是日本民族时,在说了他们前所未有地彬彬有礼之后,不会再加上这样一句,“可是,也很傲慢、专横。”当他说某个国家的人在为人处世上无比顽固后,不会再加上这样一句,“但是他们乐意调整自己,去适应极端的革新。”当他说某个民族温顺时,不会同时解释说,可他们不服上级的控制。当他说,他们忠诚和宽厚时,他不会声称,“但他们也有背叛和怨恨。”当他说他们生来勇敢时,他不会又细数他稠的胆怯。当他说他们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时,他不会继而说,他们的心胸真宽广。当他描写他们的军队如何像机器一样时,不会继而描写那支军队的士兵如何像马咬着嚼子一样不服管救,甚至反抗上司。当他描写一个民族如何满怀激情地投入西方学术时。他不会夸大他们狂热的保守主义。当他写书论述一个国家具有普遍的审美崇拜,这种崇拜给予演员和艺术家很高的荣誉,国民在菊花栽培的技艺上愿意费时费力;一般而言,他不会另写一书补充说,那个民族也崇拜刀,并把最高的声望献他武士。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裕仁天皇宣读投降书
对于日本人来说,美国的最终胜利使事情再次发生了变化。在遭遇到最后失败时,日本人按其生活习惯放弃了至今实行的方针。独特的日本伦理观念让他们自动消除宿怨。美国的新政策和麦克阿瑟将军的管理避免增添需要清洗的新的羞辱,而只坚持实行在日本人看来是失败的“必然后果”的事情。这种做法很成功。   保存天皇制的意义十分重要。这事得到了巧妙的处理。天皇先拜访麦克阿瑟将军,而不是麦克阿瑟将军先拜访天皇,这一实例对日本人产生的巨大的教育意义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据说天皇曾对劝其放弃天皇神性的提议表示反对,说抛弃原来没有的东西会使他感到为难。天皇说,日本人并不把天皇看成西方意义上的神,事情也正是如此。可是,麦克阿瑟的司令部仍劝导天皇说,西方人认为天皇主张神性,而这不利于日本的国际声誉,于是天皇忍辱负重,同意发表否认神性的声明,并要求把世界各国对此事的评论翻译给他看。天皇阅读了这些评论以后,致信麦克阿瑟司令部说他感到满意。很明显外国人在以前对此并不理解,天皇对自己发表这个声明感到很高兴。   美国的政策还让日本人得到某些满足。国务院及陆海军部的联合指令上明确写道:“对在民主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工业和农业的诸劳工团体,应鼓励其发展并为其提供便利。”日本工人自己在许多产业中组织了起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度活跃的农民组合重新兴起。许多日本人认为,他们现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这就是日本在这场战争的后果中有所收获的证据。据一名美国通讯记者报道,东京的一位罢工者仰头望着美国兵兴高采烈地说:“日本胜利了,你不这样认为吗?”今天日本的罢工与过去的农民暴动有许多相似之处,农民暴动的理由常常是因为年贡、赋税太重干扰了正常生产。农民暴动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阶级斗争,也不是企图改变制度。今天日本各地的罢工并不减缓生产速度。罢工者最喜欢用的方法是“占领工厂,继续工作,并以增加产量使管理者丢脸。在一个三井所属的煤矿中,罢工工人吧管理人员全部赶出矿井,并把日产量从250吨提高到620吨。在‘罢工’中进行操作的足委铜矿的工人们也增加产量,并把自己的工资升为原来的两倍。”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日本民族是一个具有狂热精神信仰的民族,相信精神胜于物质的力量。早在上世纪30年代,前陆军大臣、军国主义者荒木大将透过《告日本国民书》,宣扬日本的“真心使命”,在于“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悬殊不足忧,吾等何惧于物质!”日本的战术手册上也有这样的传统口号:“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抗敌军之钢铁。”二战期间,他们的空军“神风特攻队”,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攻击美国军舰。这表明军人对天皇陛下的效忠。天皇和日本是分不开的,天皇是日本国民的最高象征,是国民宗教生活的中心,也是超宗教的信仰对象。   并不像美国那样重视自由平等,日本社会强调的是等级秩序,这是两国不同的生活准则。使用不同的敬语,鞠躬和跪拜,这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日本日常生活礼节。即使家庭生活中,也必须遵守以性别、辈分及长嗣继承为基础的等级制。在政治、宗教、军队、产业等各个领域,日本都有十分周全的等级制度安排。各层各级各司其职权,逾越则必遭惩罚。此所谓“各得其所,各安其分。”这种渗透在普遍生活中的道德伦理观,是真正的“日本制造”。日本向外输出战争,目的也是为了建立国际等级新秩序,只不过他们设想位居等级高端的应是日本人。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日本人心目中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用樱花比喻武士

  要了解武士道,先要看看武士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
  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猛禽比喻武士、英雄。但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的。
  因为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
  首先,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武士道是注重共性,而非如欧洲武士那样注重个性的。但他的这种共性实际上比欧洲武士的游侠精神还要狭隘,这个集团精神和团结精神是不同的,也绝非是爱国精神,他们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他们爱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团。日本人评价武士也不是以是否忠君爱国来评价的,而是看他是否忠诚于自己的武士团,比如战国时期的真田勇士,明知时期反天皇势力的武士集团,日本人都给予很正面的评价,评判的标准不是他们的行为是否对日本有利,而是因为他们是终于自己的集团的武士群体,贯彻了武士道精神。
  所以,如今小泉执意参拜靖国,日本人不论是反对参拜的还是赞成参拜的,对小泉只有政见上的敌意,对其人格却都有些敬意,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宁愿冒天下之不韪,宁可在实现自己所在政治集团的理想后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日本历史上的岸信介等几位首相为了冲破和平宪法对日本不可有军队的限制的时候,也是一样,宁可解散议会也要通过自己的主张,通过之后自己也因触犯众怒而倒台,但倒台之后日本人对其人格倒反而更加尊重,其本人倒台了,但岸信介派,桥本派却更加壮大,这也使得日本的政治家更加敢于突破种种限制。
  二是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零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零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零,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武士自杀并非因为输不起,也不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才因屈辱而自杀,武士并没有这么脆弱,自杀是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的心愿已经了解,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辉煌了。这时候就应该象樱花一样毫无留恋的凋零。
  比如一个武士,因为仰慕一个剑术高手而很想跟他决斗,自己穷尽精力刻苦练习,多年准备之后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此人把这场决斗看做是自己一生最光辉的时刻,好象自己就是为等待这场决斗才生存的。但一交手,却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
  失败的武士自杀了,并非因为感到后悔和屈辱,而是感到很大的满足,感到自己一生的目标已经实现了,自己努力了,得到机会了,在决斗中自己的人生放出了最大的光辉,在这光辉之后人生应该嘎然而止,不该再有什么留恋。
  所以武士的自杀并非如我们所想的是要洗刷耻辱,或是输不起,正相反这是源于其自己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对自己已经达到顶峰的一种判断,是一种满足,是对如樱花凋零般的凄美的一种向往。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菊花残!
抓到了,你丫又看帖不回!
日本文化真的是深受汉唐文化的影响,武士道精神里面显而易见的就是儒家的“忠孝”,其中不可否认,忠君爱国是武士道精神的重要方面,所以不难理解“神风”那种舍身取义、以身殉国的精神。

尽管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但是日本军人的精神值得学习。
20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