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7-8年级,改变孩子一生的的关键【续】
方法一:利用“新开端”让孩子重建信心

  七年级对孩子意味着“不适应”的同时,还意味着“新奇”、意味着新的开始。也许孩子在小学时学习并不出色、也许孩子在小学时与老师之间发生过矛盾、也许孩子在小学时与同学之间有过误会……这一切都没有关系,因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我曾教过的一个孩子就这样,在小学时他的成绩很一般,但到了初中,家长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他信了。也正因如何,在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中,他一跃进入了前十名,此后他的成绩一直在呈上升状态。

  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孩子真的想改变,七年级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现在我所教的那个孩子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以下是他的原话:

  当爸爸妈妈告诉我“七年级,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时,我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做一个学习好的孩子。”自从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我觉得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我好像抓住了一个我等待很久的机会来“翻身”,来改变自己、来证明自己。于是,整个七年级,我都在投入地学习。

  正是由于信念的支撑,我会主动地去寻找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每天晚上除了做完作业之外,我还会把白天老师所讲的内容复习一遍,然后再预习明天将要学到的内容。尽管每天晚上都会到很晚,但我一点也不感觉疲惫,而且睡觉也会睡得特别香。

  现在想想,那段时间是我过得最充实的日子,真有点“疯狂的七年级”的感觉!

  看了他的自述,我真的体会到了这个孩子的投入。也许有家长要说,孩子这样投入会不会变成“书呆子”呀?其实不然,这个孩子不但学习好,而且人缘也很好,他身上似乎有一种奇怪的力量,使得当时班上的很多孩子都抢着与他做同桌。深入思索之后我终于明白了,正是因为他的那种“投入”精神,他不但学习投入,玩也玩得投入,做其他一切事情都“投入”,所以很多同学才喜欢与他接触、与他交朋友。

  所以,对于那些想改变的孩子来说,七年级绝对是个最佳契机。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不妨这样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

  
  如果孩子在小学时学习不好,那家长就告诉他:“在七年级,大家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去努力,任何人都有机会当冠军。”

  如果孩子在小学时不喜欢与人交往,那家长就告诉他:“七年级,是一个全新的开端,只要你主动与别人交往,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成为你的好朋友。”

  如果孩子在小学时与老师的关系不好,那家长就告诉他:“幸亏有七年级,你可以离开以前的环境,在新的环境里,一切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

  当家长拿出足够的理由让孩子去改变自己时,七年级很有可能成为孩子人生的“转折点”,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时间。

方法二:为孩子的“崛起”寻找理由

  新的开端意味着新的开始,在七年级,面对很多的“不适应”,家长要想孩子尽快崛起起来,需要给他们足够的理由。

  七年级的孩子已经不小孩子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烈,而且基本上已经可以达到成人的理性思考水平。所以,家长要想让他们去努力、要想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就必须给孩子一个充分的理由,让他以此说服自己、激励自己。

  下面的这两段家长与孩子的对话把孩子的这种心理描述得非常清楚:

  家长:升入初中了,你有什么打算吗?

  孩子:有,好好学习。

  家长:为什么好好学习?

  孩子:不知道。

  不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很听话,老师或家长让他们学习,他们就去学习;但如果老师或家长不提醒他们,他们决不会主动去学习。这种类型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去学习,他们的学习没有动力,因此他们的成绩永远都不会太突出。但在这时候,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帮孩子寻找到认真学习的理由,那孩子学习的劲头就会大不一样。

  家长:在六年级的时候,你的好朋友被选为优秀学生,代表班里去参加竞赛,你是不是很羡慕他?

  
  孩子:是呀,我好想有一天我也能被选中,不过小学六年我都没有这个机会!

  家长:你的机会来了,你马上就可以超过你的好朋友了。

  孩子有点惊讶,又有点怀疑地看着家长。

  家长:到了初中了,你和你的好朋友,包括所有的同学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只要你比他们的迅速快一些、比他们跑的时间长一些,你很快而且一定可以超越他们的。

  相信孩子听到家长这样说,心里肯定是一阵惊喜。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孩子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初中的学习中去,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去努力了。可以想象,当孩子有了足够的理由去学习时,“初中新生综合症”不但不会发生,即使孩子会遇到很多的“不适应”,他们也会自己寻找解决的措施。

  在七年级,家长很容易就能找到让孩子“崛起”的理由,比如孩子在小学时很想当班干部,但一直没有如愿,家长可以以此为理由鼓励孩子在七年级好好表现自己;

  如果孩子在小学时就已经很出色了,但他想在初中时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家长也可以以此为理由激励孩子继续去努力;

  ……

  在小学时,孩子没有完成的心愿,以及孩子在中学阶段想达成的目标,都可以成为他们在七年级“崛起”的理由。如果家长的引导得当,这些都足以成为孩子“崛起”的动力。就像一位七年级孩子所说的:“在七年级,当我找到足够的理由去努力时,我觉得自己身体里积蓄很久的力量,在那段时间全部爆发出来了。”如果每个孩子能够以这样的状态去应对七年级,其结果一定会另孩子以及家长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欣喜!

方法三:教孩子学着列学习计划

  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的学习是没有计划的,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去做,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监督。但进入初中以后,如果孩子还是按着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那学习成绩只能是一点点地“下滑”。

  到了七年级,孩子要学习的科目与小学时相比,增加了将近一半,面对突然之间增加的这些新科目,很多孩子开始理不清头绪,甚至有些应接不暇了。就拿晚上做作业来说吧,在小学时,孩子天天围着数学、语文、英语三大主科转,时间还觉得不够用。现在一时之间增加了这么多新科目,孩子们的感觉只能用“难、乱、烦”来表示。因此,要想过初中科目多这一“难关”,家长就要教会孩子学会列学习计划。

  
  我就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她年龄要比同班的大多数孩子小一岁,但当大多数孩子都对突然增加的科目感到很累或者是无从下手时,她却学得很愉快、很轻松。当我让她给同学们分享学习的经验时,她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们列一个学习计划表,学起习来就不会那样累了。”

  原来,在意识到初中科目繁多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的一大障碍之后,这个孩子的家长早早就开始教孩子做学习计划。当孩子能够自己列学习计划,并真正按着计划学习时,学习对她来说也就不算什么难事了。

  那么,如何做学习计划呢?我们还是先来听听这个孩子的经验:

  其实我的学习计划很简单,完全是按着课程表来做的。比如,今天学了四门课程,数学、语言、历史、地理,那我在今天晚上就会先把这些科目的作业先做完,然后再把白天老师讲的笔记和课文认真地看一遍,最后再把明天将要学习的几科内容大致地预习一下。
^-^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转】7-8年级,改变孩子一生的的关键【续】
其实,这个孩子的学习计划之中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招术”,但却很具科学性。我在她的学习计划中看出了这样两点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一是及时复习。每天晚上把白天所学科目的笔记和课本认真地看上一遍,便是很好的复习。因为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如果新学的东西及时复习,便会记得很牢固。另外,由于初中的知识有很强的联贯性,及时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提前预习。提前预习可以使孩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听课的效率。一般来说,预习科目以第二天的所上的课程为主。

  孩子刚刚升入中学,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如果此时父母能够引导孩子列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任何一个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孩子,都不会再为科目繁多而愁,从而也能很轻易地摆脱“初中新生综合症”了。
方法四:与老师和孩子都多多交流

  升入七年级之后,任何一个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经历一个“适应期”。但由于孩子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这个“适应期”也是长短不同的。科学表明,这个“适应期”短则半学期,长则一个学期。

  但正是由于这个“适应期”长短的不同,也造成了孩子在初中的成长速度不同。因此,家长越快帮助孩子摆脱这个“适应期”,孩子的成长速度就越快。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这个“适应期”呢?无数个事实表明,家长应该首先做到两个“多沟通”——多与孩子沟通、多与老师沟通。

  
  很多家长都了解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因此总是寻找时机为孩子的“崛起”寻找理由,总是会寻找机会说服孩子去努力。但大多数家长却忽略了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

  在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许就是因为老师很随意的一句批评的话语,孩子就有可能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讨厌上学习。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患“初中新生综合症”的倾向,便要及时跟老师取得联系。

  天翔是个很活泼的男生,但妈妈发现,自从天翔进入七年级之后,还不到两周的时间,这孩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情绪低落,而且经常向妈妈抱怨班主任的不好。

  天翔妈妈意识到了孩子的变化,便总是问孩子:“是不是在新的学校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呀?”每次孩子都说他不喜欢班主任,妈妈再问他为什么,他就不好好与妈妈说话了。

  为了弄清楚孩子变化的原因,天翔的妈妈主动找孩子的班主任谈了一次。在与班主任的共同探讨中,终于弄清楚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

  原来,在七年级新生报道那天,天翔迟到了,严厉的班主任批评了他一句,并且由于当时同学们的座位都已经安排好了,班主任就先让个子并不是很高的天翔暂时坐到了最后一排。后来班主任因为事情太多,就把给天翔调座位的事情忘掉了,所以天翔就认为班主任对他有意见,从而学习、生活都打不起精神来。

  在七年级新生刚开学的那段时间,班主任是最忙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每个孩子的心理。因此,在这段时间,家长只要发现孩子的情绪或心理有不对的地方,就应该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沟通。

  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有这样一种心理,他们很注重老师对他们的评价,老师的话他们也很愿意听。就像上面事例中所说的天翔,如果在妈妈与班主任沟通之后,班主任能够及时给天翔解决座位的问题,并对他说几句鼓励的话,那天翔对班主任的意见就会马上消失,而且很快就会恢复往日的活泼。

  所以,在这一阶段,尤其是孩子患有“初中新生综合症”时,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和交流更是十分必要的。

二、八年级——帮孩子顺利渡过“多事之秋”

经常听到一些同事这样抱怨:“这些八年级的孩子真不好管,他们好像总是故意挑战老师的权威,有时一个孩子的一句话就能引起全班同学长时间的大笑、起哄、嘲笑老师等现象,真不知道该拿这些孩子怎么办!”

  与此不谋而合,家长们更是拿这些八年级的孩子没办法,曾有一位家长这样对我说:“我家孩子到了八年级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说,他还学会了撒谎、打架、谈恋爱……感觉一不小心他就会走上弯路,但我们好心帮助他,他却不领情。”

  的确,八年级是一个“多事之秋”,孩子变好变坏往往就在这一时期。在多年担任初中班主任的过程中,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八年级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是矛盾与纠纷最多的时期,也是初中最危险的时期。

  在八年级,大多数孩子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能力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许多原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成绩开始大幅下滑;许多原来遵守纪律、积极与老师配合的学生,开始变得有对抗情绪、有破坏行为;很多原来不是很优秀的孩子,更是出现了十分严重的自卑、抑郁、放弃自己等心理问题……因此,很多教育界专家把孩子在八年级出现的这些问题,形象地称为“八年级现象”。

  其实,在我看来,孩子们出现这些“八年级现象”是很正常的,这是由于八年级孩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八年级的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他们不再是对世事懵然无知的儿童,但他们的心智也尚未成熟,因此心理的变化和身体的发育会给这些孩子带来很多的困惑。在这段困惑期,他们很容易就会学习精力不集中、早恋以及沾染上抽烟、喝酒、看黄色书刊等不良习气。

  例如,这些进入青春期的八年级孩子,由于对“性知识”的了解很少,他们会对自己身体的发育和变化感觉很迷茫,当然,他们又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很强烈的需求。在学校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大多数的家长又羞于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因此大多数的孩子会依靠黄色网站、黄色书刊等渠道获取“性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
  其次,八年级的孩子少了七年级孩子刚刚进入初中时的羞涩感,也没有九年级孩子的升学压力,因此在学习方面他们很容易松懈。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学习很好的孩子升入八年级,成绩突然下滑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八年级,孩子有相对较多的时间来张扬、展示自己的个性,他们很重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举个例子来说,到了八年级,大多数的男孩子会一改自己在小学,或七年级时楞头楞脑的毛头孩子形象,他们开始变得爱打扮,头发经常梳得光光的,衣服鞋帽开始讲究品牌。当然,还有一些孩子为了追求“个性”、“与众不同”,开始沾染上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气。我经常会接触到这样的孩子,在初一时还在班级前几名,但上了初中后变得爱打扮、讲“个性”,成绩直线下降,到了九年级时,基本上已经进入了“差生”的行列。

  第三,到了八年级,孩子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因此这段时期也是他们心灵最易受伤的时期。八年级的孩子对中学已经很熟悉、对小学已经疏远了。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希望做成人做的事,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希望他人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渴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面对的现实是:沉重的学习负担、老师不信任的眼神、家长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封闭心理开始表现出来,他们上课走神、经常会说自己很孤独、写日记、自己的事情不愿让别人知道、给自己的抽屉上锁等怪异行为。当然,还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很明显的逆反行为,如故意与老师和家长对着干等。

  如果在孩子升入八年级之前,家长们了解了孩子将要发生的这些变化,相信家长们就能以从容的心态面对孩子的这些变化了。当然,家长们也能提前采取措施来预防孩子向不好的方面发展,或者采取措施引导孩子改掉某些不良习惯。
^-^
【转】7-8年级,改变孩子一生的的关键【续】
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帮助八年级的孩子顺利渡过这个“多事之秋”呢?

方法一:给八年级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八年级之所以成为“多事之秋”,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由于孩子与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障碍造成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上,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总会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强烈希望家长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行为。然而大多数的家长却并不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特点:

  
  他们要么仍然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待八年级的孩子,过多地参与孩子的事情,如规定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等;

  要么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如孩子放学后稍微晚回家一会,家长就盘根问底地打探孩子的行踪;

  要么总是打击孩子,孩子刚刚买回一件自认为很“酷”的衣服,家长就会夸张地冲孩子大呼小叫:“你穿的什么奇装异服,赶紧给我脱下来!”

  ……

  也许在家长看来,这些作法都是为孩子好,然而在孩子看来,家长的这些做法都是对自己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在自我意识极强的青春期,任何一个孩子都不能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么关闭心门,要么专门与家长对着干,这些都会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障碍。

  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沟通障碍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它只会助长这些八年级孩子的不合作行为,或者是逐渐把孩子向逆反的道路上一点点推进。

  那么,家长们如何才能与八年级的孩子畅通、有效地沟通呢?每当八年级孩子的家长这样问我时,我都会为他们开一付“灵丹妙药”——理解和尊重他们的行为。

  也许有些家长会对我的这个方法产生怀疑,“仅仅是理解和尊重他们,这些八年级孩子的叛逆行为就能得以有效制止吗?”

  是的,如果家长能够做到理解和尊重这些八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叛逆行为不但可以得到制止,而且家长很容易就会赢得这些孩子合作。

  在教八年级的时候,我曾接触过很多家长们所谓的“坏孩子”、“问题孩子”,但在我的尊重和理解之下,大多数的坏孩子都进入了好孩子的行列。

  林衡曾经是八年级一班“最坏”的一个孩子,给老师调皮、捣乱不说,他还经常故意损坏班上学习好的同学的东西。在发现这个孩子的这些坏毛病之后,我没有批评他,更没有惩罚他,而是用理解和尊重赢得了他的信任,从而让他对我说出了心里话。

  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破坏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的东西?”

  他说:“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瞧不起人,我要让他们不舒服一下。”

  真的是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瞧不起人吗?其实更多的还是林衡嫉妒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他也想像那些同学一样学习好,但一时间又达不到,因此只能用破坏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的东西,来发泄一下内心的失落感。

  
  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我这样对林衡说:“原来你是想成为学习好的学生呀,只不过你误解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林衡疑惑地看着我。

  我继续说:“其实要想学习好并不是很难,老师来帮助你。”林衡更加疑惑了,有点感动又有点惊奇地看着我。

  “你不是对数学很感兴趣吗?只要你加把劲儿,你的数学成绩绝对不会比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差。等数学赶上来之后,再冲击学习语文、然后是英语……一科科地突破,你的成绩很容易就会赶上来。”

  最终,通过努力,林衡不但改掉了那些坏毛病,而且很快就进入了“好学生”的行列。

  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正处于青春期的八年级孩子更是如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一定要坚信这样一个观点: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坏孩子”,那些所谓的“坏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逼”出来的。

  是的,很多家长喜欢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总是摆出“我教你怎样做”、“你必须这样做”的架式来教育孩子,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结果只能是“逼”着孩子不与自己合作、逼着孩子叛逆。就像上面事例中的林衡,如果他的家长试图用惩罚的方法来制止他的坏行为,那林衡的这种坏行为只能是愈演愈烈,只会铸就教育的失败。

  通过多年与八年级孩子的接触,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不管孩子的表现多么的恶劣,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很强的上进心,就像上面的林衡一样,他不喜欢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但他又强烈地想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因此,他们需要的不是家长的批评和打击,而是家长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家长的理解和尊重,把他们的上进心激发出来。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大多数八年级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很多坏行为,往往是因为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并且不知道如何向外界寻求帮助,于是便以一种叛逆的形式发泄出来。在这时,他们最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尊重,需要家长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逃离“坏孩子”的深渊。
方法二:不要马上反驳八年级孩子

  八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叛逆心理极强的青春期,他们已经拥有了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尤其不喜欢听到他人反对自己的声音。因此,不管八年级孩子的观点有多么的可笑、八年级孩子的行为有多么的幼稚、八年级孩子的表现有多么恶劣……做家长的也不要马上反驳他们,而要用下面的话来代替反驳的话语:

  “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吗?”

  “能告诉我你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

  “你希望爸爸妈妈帮你做些什么?”

  ……

  八年级的孩子拥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也在进一步地完善,但在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并不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或接下来要做什么。有时他们会很随意地就提出一种观点,但如果家长马上就对他们所提出的这种观点进行反驳,那孩子就会越来越坚持这种观点,进而使本来是很随意说出的一个观点,转变成了孩子的真正观点。

  所以,当孩子说出自己随意的观点时,家长不应马上反驳他们,而是要对孩子提出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这样,就能帮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从而做出理智的决定。

  一位家长曾这样介绍他的育女经验:

  一天,我正上八年级的女儿突然告诉我:“爸爸,我要把头发染成火红色。”听到女儿宣布这个消息,在惊奇的同时,我感到有点气愤,并且一直在心里抱怨:“现在孩子的想法真是无法让人理解。”

  但为了弄清孩子的想法,我隐藏了自己的不满,装作很平静的样子对孩子说:“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你能告诉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吗?”

  “中国奥运会金牌数目世界第一,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为中国祝福,所以我想把头发染成与中国的国旗一样的颜色。”

  我强忍着想大笑的冲动,用微笑的表情对孩子说:“你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动运员都很少有你这样的创意。就拿奥运现场的那些礼仪小姐来说,她们头发的颜色和发型就很传统。”

  
   “爸,这你就不懂了,那叫有中国特色。”孩子很认真地说。

  “那你把头发染能红色,人家会不会不把你当作中国人呀?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作为中国人真自豪,可不能被别人误认为是外国人。”我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与女儿说话。

  女儿认真地想了好一会儿,突然对我说:“我还是先不考虑染头发的事情了,免得会被别人误认为是外国人!”

  看看,我就是这样使女儿放弃了一个很奇怪的想法。

  在八年级孩子的头脑中,总会“蹦”出很多奇怪的想法,往往他们不经过思考,头脑一热,就会宣布要实施这些想法。在这时,如果家长拒绝他们,他们反而会坚持。但如果家长都能像上面的那位家长一样,先赞同并欣赏孩子的这种想法,然后通过分析,让孩子认识到他们想法的不合理性,到那时候,一般不用家长直接拒绝他们,他们就会主动放弃这些奇怪的、不合理的想法。

  另外,也许家长们都会有感受,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甚至是过分的要求。其实他们的真正目的不是真的要去实现这些要求,而是通过这些要求来试探父母,通过父母的反应来判断父母是否真的在意他们、尊重他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做家长的更不能直接反驳孩子了。

方法三: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家长这样评价八年级的孩子:

  “这孩子头脑很聪明,但这聪明就是不向学习上用,整天想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这孩子就像没长脑子一样,做什么事也不知道思考!”

  “这孩子总是很粗心,就凭他这粗心劲儿,他也考不上重点高中!”

  ……

  其实家长这样评价孩子,是给孩子贴标签的一种表现,这种行为往往会使孩子放弃努力、放弃改变自己,从面真正承认家长给他们贴的这种“标签”。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做事总是很鲁莽,同学叫他去打架,他从不思考,跟着就去打,因此惹出了很多麻烦。我曾多次劝他,做事情之前要用大脑思考一下,但他好像总是听不进去,总是在重复这样一句话:“我像我爸爸一样鲁莽。”

  
  听他这样说,我感到很惊奇,于是我决定去他家做一次家访。见到他的父母,我终于明白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说那样的话了。原来,孩子爸爸的性格确实很鲁莽,而孩子的妈妈又整天抱怨孩子:“你像你爸爸一样鲁莽!”“真是遗传呀,我看你这种鲁莽的性格是改不掉了。”……这样的话听得久了,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鲁莽。

  父子之间的性格确实有遗传的因素,但是,如果这个孩子的妈妈一直在给孩子贴“鲁莽”的“标签”,那孩子就会对这种“标签”深信不疑,进而他的性格只能是越来越鲁莽。

  其实,大多数的孩子都有改正自己坏毛病的欲望,相信上面的那个孩子也不例外。当老师或同学提醒他性格很鲁莽时,他一定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但如果家长一直在他耳边唠叨:“你总是很鲁莽”、“你的鲁莽是遗传的你爸爸的性格”……那孩子就会彻底承认这种性格,想改掉这种坏毛病的欲望也越来越小。而且,当有人劝他改正这种鲁莽的性格时,他甚至会这样反驳别人:“我的性格是遗传的我爸爸的,是改不掉的。”以此来为自己的行为推托责任。

  任何负面“标签”的作用都是这样的,它会使孩子承认这种负面“标签”,甚至以这种负面“标签”为理由来推卸责任。因此,在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能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当然,正面的“标签”是对孩子有激励作用的,例如,家长总是对孩子说“你很细心”、“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这样,孩子也会承认家长所贴的这种“标签”,进而也会为实现这种“标签”而努力。
方法四:巧妙运用孩子的逆反心理

  八年级的孩子正值青春期,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最强烈的,他们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不顺心,或是自己心情不好等,就与父母对着干。

  对待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不要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怪异行为,或逆反心理而感到惊奇,而是要理解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家长们甚至还可以巧妙运用一下孩子的逆反心理,来赢得孩子的合作。
^-^
转】7-8年级,改变孩子一生的的关键【续】

  运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装“傻”,例如,孩子对上网有点迷恋,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妈妈(爸爸)也想赶潮流,也想学上网,你教教妈妈(爸爸)吧!”孩子肯定会特别高兴。但家长们接下来会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当你慢慢对上网产生兴趣了,孩子对上网的兴趣却越来越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孩子上网的潜在意义是在有限的环境里寻找与父母的不同点,如果上网也变成了父母的一种爱好,那孩子只得自愿放弃这种爱好。

  就曾接触过这样一个八年级的孩子:

  她是一位有名的“王菲迷”,她的房间里贴满了王菲的照片、宣传画;电脑里全是王菲的歌、王菲的电影;不仅这样,她还模仿王菲的发型、穿衣服的风格;一听说王菲在某地开演唱会了,她即使没有办法去演唱会现场,也要旷课在电视上看现场直播。

  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她的妈妈十分着急,于是向教育专家求救。教育专家给这个孩子的妈妈提了一个建议,让她也装作“王菲迷”。于是妈妈也模仿起了王菲、听起了王菲的歌、看起了王菲的电影……结果女儿很快就把王菲的照片收起来了,也不再模仿王菲的造型,并且一听到妈妈放王菲的歌她就很烦,“怎么又是王菲的歌呀?妈妈,你就不能换换口味吗?”

  看,这就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需要与父母有区别,这也是他们逆反情绪的表现。当这个孩子的妈妈知道孩子迷恋王菲时,如果妈妈强制着孩子不去“追”王菲,那孩子肯定会想:“妈妈不让我喜欢王菲,我偏喜欢,看她能拿我怎么办?”而且对这种“与妈妈对着干”的游戏会越玩越起劲儿。
  但如果妈妈不压制她,反而认同她,她逆反的动力就会消失,就像游戏失去对手一样,孩子最终也会放弃这个没意思的游戏。
^-^
【转】如何初中学好数学

1、准备好几个大试卷夹,将各科每次的考试卷分类按顺序放在不同的夹子中(初中的测试会比小学多哟),建议学校的篇子与课外班的篇子分开放,这样非常便于复习,也可以纵向观察自己成绩的变化。
2、准备好一个笔记本(纸质的),初一数学概念多,细节多,一定要做好笔记,尤其是老师补充的精彩题目,有可能就是考试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它,一个学期下来,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年下来,你就积累了一笔财富,三年下来,你就可以出一本顶级的数学复习资料了!
3、准备好一个错题本,将每次作业和考试的错题及时在错题本上重新做一遍,“不断纠正错误是进步的源泉”,一定要坚持下去!
4、不要使用涂改带、涂改液,理由是:
(1)对身体不好;
(2)期中期末考试不让使用,中考当然不让带进考场;
(3)要力争“下笔皆正确”,谨慎而稳重,若有错误,用笔划掉,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错误,有警示的作用。
5、努力克服“马小虎”,马小虎害人不浅,问问即将中考的初三学生便知,怎么克服呢?
(1)做题时精力高度集中;
(2)心中有“下笔皆正确”的信念;
(3)及时检查。
6、培养超强的计算能力,初一代数内容多,计算是关键,当然,好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奠基石,学完十次课之后,建议每天做一道计算题(包括有理数四则运算、整式加减、解一元一次方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到了初三,你的优势无人能及。
^-^
【转】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
摘自:《小品文选刊》  作者:孙君飞

小时候,一年夏天,我家来过一个木匠,擅长吹箫奏笛,在我家干了半月的活儿。他教会了我吹笛子,但却舍不得将自己的笛子送给我,他说那是亲人留下的。
  无奈,我到山上砍下一根竹子,请他给我做一支笛子。他苦笑:"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我觉得他在骗我。那根竹子粗细适宜,厚薄均匀,竹节不明显,质感光滑,是我挑挑拣拣才相中的,凭什么不能做一支笛子呢?我看了看他手中的笛子,也没有什么奇特的。他一定是--不把孩子的话当话。
  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一个走乡串户的卖笛人。他的布袋里装着好多笛子,随着他身体的晃动,彼此轻轻触碰,发出竹子特有的那种声音。也许是笛子本身的光泽吸引了我,也许是他边走边吹的流浪艺人般的沧桑气质吸引了我,也许是想到这么多年竟没有摸过笛子,不知道还会不会吹奏,就让他给我挑选了一支。
  邻居是一位退休音乐教师,我拿着笛子请他鉴赏。老人仔细看过后,竟说这是一支没有多大用处的笛子,让小孩子当玩具耍还可以。"与其说它是笛子,不如说它是一根钻了孔的竹子,他说,"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老人的话跟当年木匠的话一模一样,其中到底有什么玄机呢?
  我接过这支笛子,左看右看,始终看不出什么毛病。老人解释说,这是利用当年的竹子做成的,经不起吹奏。我更加困惑了:当年的竹子又怎么了?难道非要放陈旧了,再来做?什么东西不都是新鲜着好用吗?老人看出了我的困惑,接着讲道:"你不知道,凡是用来做笛子的竹子,都需要经年历冬,因为竹子在春夏都长得太散漫了,只有到了冬天,气温骤冷,天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它的质地才能够变得更加紧密结实,不管你左吹右吹,轻奏急奏,它都不变样,不走调。而一年生的竹子,没有经过霜冻雪侵,虽然看起来长得不错,可是用来制作笛子,就勉为其难了,不但音色差许多,而且还会出现小裂痕,虫子也喜欢蛀这样的竹子。"
  我恍然大悟。当年的木匠有这方面的经验,但讲不出这样的道理。他也并没有敷衍一个小孩子的话。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因为不是每根竹子都愿意经历严冬酷寒、风霜雨雪,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够因此而质地坚硬、品格贵重,于无声处顽强蜕变,于血肉筋骨内丝丝缕缕全部升华,当看懂它、珍惜它的人爱不释手,吐气如兰,它便音色顿现,蓬勃流长,拥有了长久的生命和永不减变的美。
 
     孩子就象竹子一样,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发展,不能强求
^-^
【转】面对失去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到大海中,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失去的已经失去,何必为之耿耿于怀呢?
  许多人都有过丢失某种重要或心爱之物的经历:比如不小心丢失了刚发的工资,最喜爱的自行车被盗了,相处了好几年的恋人拂袖而去等,许多人因此而备受折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只沉湎于已不存在的东西,而没有想到去创造新的东西。人们安慰丢东西的人时常会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事实正是如此,与其为失去的自行车懊悔,不如考虑怎样才能再买一辆新的,与其对恋人向你"拜拜"而痛不欲生,不如振作起来,去赢得新的爱情。
  每个人都有过失去,但对其所持的心态却不同。有的人总是向人反复表明他失去的东西有多么好,有多么的珍贵……还有好多人则不同。比如,他们在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之后,不是一味地伤感,而是主动寻找新的工作;他们相信,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失去后还可以重新拥有。这才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心态。
  
  摘自《青年文摘》
^-^
【转】幸福感的价值

1960年美国因贫富相差悬殊产生了许多社会矛盾。穷人不但仇恨富人还对ZF有抵触情绪这些不好的因素就像一枚枚潜藏在暗处的炸弹令ZF不安。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ZF部门曾经想了许多方法:比如给富人增税,给穷人提高福利;比如提高汽车豪宅等奢侈品的售价,在穷人密集地设廉价超市等。但收效甚微。
有一天一位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了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总经理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
  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给写字楼扫地的垃圾工。垃圾工身穿蓝色帆布衣服破旧但不脏乱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美国乡村音乐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总经理是美国典型的富人代表而垃圾工则是美国典型的穷人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不但穷人不再仇恨富人居然还有很多富人羡慕穷人的生活。
  很多ZF官员和社会学专家都觉得奇怪不过是两组极普通的镜头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威力令ZF耗巨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得以轻易化解?
  还是那位名叫罗伯特的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以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所以矛盾便出现了。而我则是将镜头对准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因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惫,而穷人因为生活简单所以满脸自得。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摘自《辽宁青年》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