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伦敦奥运频现辱华标签

   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中国志愿者频频为参赛国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相比,伦敦奥运确频现辱华标签,伦敦采访记者在微博中说道:“与雅典奥运那些洋溢着热情欢笑的工作人员相比,英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板着脸说"NO!"这次奥运会很多项目是我台转播,工作人员从早盯到晚非常辛苦!刚来的时候,工作间有一台极其珍贵的饮水机,可能因为大家渴了多喝了几杯水,第二天饮水机上就用中文贴上了刺眼的标签。”

  她随后继续说道:“继续吐!体操比赛采访区不许记者站着,只能蹲着或者坐地上,总之就是躲在这个挡板后面。是!头顶有转播信号,但在团体和全能的时候很多需要关注的运动员不一定有画面!有时你伸长脖子想看一眼比赛进程,工作人员立即制止!挡板的前面还有很多摄影师,不知我们站起来会影响什么?像狗一样被管理还是首次。”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有些时候,中国在外交上的表现与其大国地位和实力极不吻合,表面上会出现所谓的“老鼠戏大象”现象,就是一些人说的,好象中国在被一些小国“戏弄”和“玩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可以说,这与中国的大国特质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外交特征有着密切联系。中国独有的大国特质使其外交表现出许多独有的特征,例如:守拙性、柔韧性和内倾性等。不理解中国独有的大国特质及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就很难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国外交。
  中国外交表现出很强的守拙性。拙,就是笨拙、粗劣的意思。可是,它又似乎不是一个贬义词。老子就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说,最正直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表面上好象很笨拙,真正善辩的人表面上好像言词迟钝。当前,中国外交就表现得好象很笨拙,但是,回顾近30多年来中国的外交历程,又发现中国外交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并且成就非常显著,真正好象是“大巧若拙”。中国外交中的守拙,以及外交政策的“静”与“不动”,看似“笨拙”,往往又能够展现出大国风范,并为事情的合理解决留下余地和出路。而那些在与中国打交道过程中闹得很凶、看似很强硬的国家,才是真正被动而遭受损伤的国家,还暴露出了自己的弱点和幼稚。中国这种“守拙”,一方面,源于中国作为一个天然大国的自信,以及一个有很深传统底蕴国家的稳重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这也是中国外交的一种现实选择,中国外交不能不考虑自身实力的限制和内部问题的约束。但是,其他国家如果夸大这种约束性条件而认为中国在外交上只能无所作为,则可能形成严重的误判,犯下巨大的错误和招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因为实力总是比较而言的,而内部问题在面临外部挑战时更会退居次要位置,甚至会迅速化解。 中国外交表现出很强的柔韧性。中国就是一个矛盾体,它把很多相反的东西集中到了一起。中国看似笨拙,但是,它不动,别人也动不了它,又表现出很强的柔韧性。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道理,简单地说就是,过于强大的东西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怀柔远人”、“尚德抑武”,中国外交的柔韧性可能是中国传统的现代延续。同时,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处理外交事务可资运用的手段和可以缓冲的空间毕竟太大了,这样,中国政策的回旋余地就会很大,由此表现出很强的柔韧性。任何一个国家和中国对抗,几乎都会动用其所有国家资源而中国这样大,可以利用的手段很多,并且只需要动用一点点资源就行了。最近与菲律宾在南海发生的冲突就是如此。可以说,时间一长,事理自明,高下自分。何需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或者动用军事手段?
  中国外交表现出很强的内倾性。从传统上来看,中国就是一个内倾性很强的国家。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保持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维护世界和平,从而确保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不中断,是中国人的普遍共识。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外交的首要目的就是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再加上中国现在国内问题和国内矛盾非常复杂,中国更希望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总是力图保持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良好关系,即便是在与中国有矛盾和冲突的国家相处时,中国也是尽可能化解矛盾和冲突,希望维持良好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环境。但是,任何时候也不应低估中国人维护自己尊严和利益的决心,中国可能会忍让十次,但是,是否就一定会忍让第十一次呢?恐怕就未必。看看中国现代史上出兵朝鲜、印度和越南的例子,中国人总是坚持“不斗则己,斗则全胜”的战略思想。
记者也就在中国拥有崇高的地位!要记者出新闻,必须给记者红包,在中国已经是潜规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