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大世界"重开的定位选择

      上海“非遗”展示传承中心应当建在哪里,每当路过延安路西藏南路口,看到“大世界”那座鹅黄色高高的尖塔,心中就会升起莫名的意念和希冀,还包括沪上许多文化人和市民,都在议论和盼望,这个建筑群落,应该成为新建上海“非遗”展示传承中心的最好选择地。  “十二五”期间,上海规划建造的市级文化设施中,包括上海“非遗”展示传承中心,从公布的信息看,这个中心,定位为展示传统文化遗产的窗口、传播创新文化艺术的舞台、开展非遗项目传习的基地、市民体验文化遗产的场所、非遗保护学科研究的中心、非遗产品链接市场的纽带,它将选址沪上历史老建筑,改建成为“非遗”展示传承中心,但具体落地的地方还没有告知市民。
  “大世界”曾经是每一个上海人的文化记忆,记得小时候,游玩“大世界”,仿佛是每个上海市民最快乐的事情,也是每一个游客来上海必到的景点,那10多面的哈哈镜,各种南北曲艺表演和游艺活动,一直以平民化的风格,雅俗共赏的娱乐节目,受到众多上海市民和外来游客的欢迎。
  “大世界”是建造至今有90多年的历史老建筑,曾经是旧上海吸引市民的游乐场所,里面设有小型戏台,轮番表演各种戏曲、曲艺、歌舞和游艺杂耍,中间有露天空中环游飞船、电影院、商场、小吃摊和中西餐馆等。解放后经过改造,成为大世界游乐中心,它延续了市民文化游乐场所的定位,丰富充实了演艺的内容,游客在游乐场可以玩上一整天,成为上海的一个标志性娱乐集聚地,市民最喜爱的文化休闲去处。
  当年的大世界游乐中心,由“游乐世界”、博览世界”、“竞技世界”、“美食世界”四部分八大系列的游乐项目,特别是90年代推出的“竞技世界”中的“大世界擂台”及“吉尼斯纪录擂台”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绝技高手,创造了世界和国内众多的“唯一”和“第一”的纪录,它那强烈的海派文化色彩,以及追求时代气息的娱乐设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宾客。
  如果说“海派文化”是上海对中国“非遗”所作贡献的话,那么“大世界”应该是其中最具特点的代表之一,“海派文化”拥有的综合性、包容性、宽泛性、平民性,在“大世界”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大世界”是市民看戏的“大超市”、“大剧场”和真正的“大舞台”,里面“百戏杂陈”,上海市民想看的京、昆、越、沪、淮、滑稽、评弹等,每天十余个剧场轮番演出,游客喜欢的各种手工艺技艺和传统的小吃,里面应有尽有,全有供应。“大世界”在保持了民族性、大众性、观赏性的传统特色上,当时还增添了具有让市民参与性和游乐性的活动项目,真正是上海一个集演出、娱乐、展示、观赏、竞技等为一体的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游乐中心。
  “大世界”是“海派文化”的一个微缩性景观,是各种“非遗”文化的一个缩影,能够唤起人们对老上海文化、历史回忆的一个地标,但更重要的是,“非遗文化”的不可替代,决定了“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它和博物馆对“非遗”的传承“收藏”“保存”“守护”方式的区别和不同定位,就是能够在现场展示、演绎表现昆曲的“载歌载舞”、京剧的“唱念做打”、各类戏曲样式的特色、各种“非遗”技艺的奥妙。可以说,上海经过第3次文物普查和近年来的“非遗”项目挖掘,沪上所有的“非遗”项目,都能够在大世界里充分的、尽善尽美的展示演绎出来,为市民和参观者提供生动、具体、活色生香的表演、“非遗”项目的手工艺人“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讲解,具体感受中国历史文化“非遗”项目的奇特,接受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非遗”项目魅力。所以“十二五”在上海建造“非遗”集大成的展示传承中心,对照上海建设“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必须具备的的“非遗”保护传承“窗口、基地、纽带、传播舞台和研究中心”的功能定位,“大世界”无论是它的历史定位、空间布局、建筑属性、地理位置和传承条件,绝对是上海最理想的“非遗”展示传承中心的不二选择之处。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真是一天世界。。。。。。。。。。。。。。
祝福宝宝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