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林权投资”热专家揭内幕 警惕骗人钱财把戏
(2006-09-17 05:36:57)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记者甘勇 实习生李娜 通讯员涂定卓 周卫平
眼看着“林权投资”愈演愈烈,省林业局造林处处长余致中忧心忡忡。14日,余致中约见湖北日报记者,批驳所谓林权投资公司的种种花招,呼吁广大群众看清“林权投资”的本质,谨防上当受骗。
余致中表示,欢迎社会资本投资林业,但“林权投资”不等于投资林业,搞林业的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骗人钱财的把戏。他建议投资者,应到林业部门咨询有关政策,不要偏听林权投资公司的一面之词。
招数一:打着中央政策鼓励投资林业的幌子
林权投资公司吸引投资者时大肆宣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因此“林权投资”是符合中央政策的。
余致中指出,事实上,中央的文件讲的是真正意义上投资经营林业和进行合理的林地流转,而不是为了投资升值进行“林权投资”。
的确,投资林业不仅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譬如,在我省租滩地营造杨树丰产林,8年一个轮伐期,每年租金100元,第一年造林成本300元,以后每年管护费50元,每亩总成本只需1500元左右。
8年后,每亩可产材8立方米,每立方米按600元计算,总收入4800元。除去采伐、销售成本和税费,可获纯收入3000元,减去1500元的成本,年投资回报率可达12.5%。但如果购买林地就要每亩5000元,哪里还有钱赚?
因此,投资林业要赚钱,关键是要实实在在地造林,而不是进行这种所谓的“林权投资”。
招数二:许诺《林权证》可保障投资收益
林权投资公司向外宣传的一个亮点,就是投资者购买林地后,都能办理《林权证》,投资权益受法律保护。有了《林权证》,如果需要采伐,就能随时办理《采伐证》。似乎有了《林权证》,赚钱就没有问题了。
余致中说,《林权证》只是证明投资者拥有某片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法律凭证,它并不能保证投资者一定能赚钱。此外,即使投资者拥有林木所有权,也不是随时随地都能砍伐的,办理《采伐证》还有诸多政策限制。
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国家对森林和林木实行限额采伐制度。某片林木能不能采伐,还要受当年采伐限额的限制。“十一五”期间,我省年森林采伐限量为863.2万立方米,超过这个限量,自己的树也不能砍。
国家对皆伐(成片砍伐)面积更是有严格限制。皆伐面积100亩以上的,还要经过所在地的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超过500亩要国家林业局审批。而通过“林权投资”购买的林木,一般采伐的地点和时间都非常集中,当年能不能办理采伐证还很难说。
余致中介绍说,实际上现在有一些省份为打击“林权投资”,已不再为这种“林权投资”流转的林地和林木办理《林权证》。
招数三:故意算错账夸大投资回报率
高回报率是这些林权公司吸引投资的最大的卖点。
以某林权投资公司与武汉一市民签订的合同为例。该合同约定,林地上生长的林木树龄10年,每亩现在的投资价格为4880元,5年以后,林木每亩材积18立方米以上,并口头承诺那时木材平均价格每立方米800元以上。
按此计算,每亩的总收入为14400元,减去4880元的投资,可获利9520元,年投资回报率39%,打对折也还有19.5%,相当具有诱惑力。
余致中指出,按照正常的生长量,15年生的马尾松、云南松,每亩林木一般只能出产木材8立方米。这种木材目前市场价为每立方米450元左右,5年后即使涨价到800元,投资者最多收获6400元。
这只是销售总收入,还有税费和生产成本需要扣除。目前木材的税费占销售总收入的23%以上(育林基金12%、维持简单生产费8%、检疫费3%以及其他),减去这一部分,投资者只剩下每亩5000多元的收益,这还没有计算采伐和销售成本等。目前,一般的采伐成本为每亩100元左右,在有的深山老林,采伐和运输成本高达千元。
余致中说,如此算来,可以说投资者签约付款之日,就是投资亏本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