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灌水]
你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叟
时间:
2013-1-13 16:25
标题:
你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看到电视上举办的“喜欢上海的理由”活动,忽然想起自己在几年前曾经收集过的一些“对上海的第一印象”。
当时一位北京的朋友带着她读大二的女儿来上海旅游,我陪她们在上海逛了几天。离开时,她的女儿对我说:“阿姨,我毕业后一定要到上海来工作。”我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说,虽然从小生活在北京,但并不怎么喜欢北京,因为北京的文化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北方人的豪爽大气,不够细腻。这次去了杭州,发现杭州的秀丽山水孕育出来的充满古典韵味的江南文化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决定毕业后去杭州工作。现在来到上海,发现上海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充满浓郁的现代气息,年轻人在上海才一定能更有所作为,所以决定毕业后要到上海来工作。
这个女孩子的一席的话激发了我想了解外地来的人“对上海的第一印象”的好奇心,所以那段时间,我遇到外地来的人便问“你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也得到了以下的一些回答:
一位农村大妈站在南京路步行街上说,“上海怎么有这么多的人哪,老是像电影散场了似的。”
一位乘坐公交车的外地大叔说,“上海的公共汽车都是清一色的 ‘申沃’,真了不得!”
几位在外滩等绿灯过马路的农民工说,“上海人活得真累,连过个马路都有这么多规矩……”
几位游人站在陆家嘴的写字楼下仰着脖子说,“你看看,人家这才叫高楼呢,和人家的这些楼一比,咱们那里的那些楼简直就是平房!”
一位外地的业务员说,“上海真是国际化大都市,处处都可以见到老外。在我们那里,外国人都被称为‘外宾’,走到哪里都有领导陪着,老百姓根本不可能靠近,可是在上海,老外和我们一起挤电梯、挤地铁,甚至还有老外穿着汗衫短裤在街上骑自行车,要不是亲眼所见,简直不敢想象。”
一位老外则说,“上海与中国的其他城市相比,与欧洲更相像。”
……
说了一大堆外地来人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我也想说说自己对上海的印象,尽管这不是第一印象。
总的来说,最近几年我对上海的印象大致有两个,一是上海的变化太快了,有许多地方只要有一阵子不去,再去的时候就会变得不认识了。然而上海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印象又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了的,比如什么地方建设工业区,什么地方建设中心商务区CBD, 又有什么地方建设商业休闲区,全市一盘棋,井井有条。记得改革开放之初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是各区县各自为政制订自己的发展规划,曾经是这个区要建的工业项目与那个区的住宅项目相邻,那个区的商业区又建在这个区工业项目的边上,有点乱。好在市ZF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规定各区县乃至中央企业的建设项目全部要与上海市的建设规划统一步调,这才使我们上海的发展井然有序,并且正在逐步实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我对上海的另一个印象是上海的人实在太多了,已经多到有好几个区的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了户籍人口。最典型的是松江的九亭,那里的户籍人口只有2万,而外来人口(主要是安徽人)已经达到了20万,所以被大家开玩笑地称为“安徽镇”。我不反对外来人员合理地流动,但是这么多人涌入上海,不免会使上海的教育、卫生等等资源不堪重负,所以我一直在想,中国是否有必要学习外国的“城市化”,建设超大型城市?况且城市的规模越摊越大,势必会造成农业人口越来越少,那么今后的田由谁来种?
这次十八大提出的“城镇化”充分解答了我的疑惑。“城市化”和“城镇化”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性质却大不相同,“城市化”是要人们涌入大城市,“城镇化”却是要人们建设好自己的家乡。二者相比,我更拥护“城镇化”,因为“城镇化”更适合中国国情,它不仅能减轻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医疗、教育等等方面的负担,而且还能缩小城乡差别,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试想一下,如果全国的城镇全都建设得与城市一样,农民能住在城镇里,开着车(农用车/拖拉机)去种田,那么谁还愿意“漂”在外面而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做堂堂正正的城镇居民呢?
期待着“城镇化”早日实现,也期待着几年之后,我对上海的印象中不再有“人太多了”这一说。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162.218.51.55/)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