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灌水]
研究生就业真的还不如本科生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叟
时间:
2013-1-13 08:54
标题:
研究生就业真的还不如本科生吗?
前几天,本博报道过,“211工程”院校的就业率上不如“985工程”院校、下不如一般普通院校,不如“985”还很正常,但竟然不如一般院校,那就不正常了;今天又见一报道(《中国青年报》 2013年1月10日)说,研究生就业率不敌本科,学历越高求职越难。这不又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吗?
事情的起因是《武汉晨报》1月5日上的一篇报道,近日武汉一名女硕士因求职碰壁,索性将简历上的学历改为本科,“冒充”本科生求职,遂引发全社会对硕士生就业困境的关注。
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从考研人数首次突破100万的2005年开始,一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和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敌本科生。一份来自江苏省人才市场的统计也表明,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6.6%,本科生为90.3%,专科生为94.1%,硕士生就业率比专科生低近8个百分点,就业与学历竟呈现出倒挂现象。
这似乎在表明,学历文凭已不再是理想工作的“通行证”。对比2003年的教育统计数据和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新招研究生人数从220007人增长到517200人,10年间扩张了1.35倍。就业紧张也随之而来。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最新劳动统计年鉴,2010年城镇失业人口中的25-29岁男性,本科学历失业率为28.7%,硕士为53.3%;同一年龄区间的女性,本科学历失业率为37.8%,硕士为57.1%。处于这一年龄区间的硕士生大多刚刚毕业,面临首次就业,却比本科生的失业率高出近20个百分点。在30-34岁区间,硕士生的整体失业率也高于本科生;女性差别更明显,本科为8.2%,硕士为28.6%。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有约160万研究生在校等待就业,每年毕业季就会新增50万硕士毕业生。但市场上并没有足够多的合适岗位对口新增毕业生。辽宁省第三季度的职业供求报告显示,该季度有10061名硕士求职,却只有8143个岗位需要研究生以上,只占全部岗位的1.5%。
研究生就业之所以出现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研究生扩招后,部分高校软件和硬件不相配套,培养质量没有跟上;二是研究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辛苦多读了几年书,都希望获得更好的职位薪水,宁肯待业在家也不愿“屈就”;三是在很多用人单位看来,招用研究生既要支付高薪酬,又要担心他们“眼高手低”,权衡之下,显然本科生“性价比”更高。
据《参考消息》报道,由于扩招严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但我国研究生教育仍存在科研能力差、“产学研”链条断裂、缺乏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导师”等问题,致使部分研究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
据新华网报道,目前高校或研究院的硕士生导师是以教授和研究员为主体,大多从事的是理论研究,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给予的帮助有限,更无法提供训练平台。在实际培养中对研究生过分强调理论研究水平,出校门时空有一套见解却毫无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结果是,虽然培养了大量人才,却无视就业市场需要,高校和企业都消化不了,只能“贬值”。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如今中小企业是主要的就业岗位提供者,但对研究生的吸引力有限。一方面,产业结构影响了企业用人方向;另一方面,较小的发展空间和不规范的用工标准也让研究生顾虑颇多。辽宁省人社厅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该省职业供求数据表明,由于该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熟练工要求较多,企业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需求量只是高职生的20%。
由此可见,想要转变硕士生“产能过剩”的现状,要从高校、个人和市场3方面入手。高校转变培养观念,以“社会可用的高水平人才”为培养标准;硕士生在加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求职心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会从根本上缓解高水平人才的就业压力。
“建议高校建立一个就业数据库。”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民表示,我们的研究生扩招缺乏整体设计,招生没有和就业联系,没有和经济转型、社会发展联系。我们应该根据出口调整研究生招生,根据社会需求建立反馈机制。在这方面,国外一些一流大学的培养模式值得借鉴,比如,哈佛大学长期与校友保持联系,并进行系统、完善的跟踪调查,根据校友和市场的反馈来调整学校的招生和培养,始终保持了就业和招生、专业设置的动态平衡。
对于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来说,眼前的就业尴尬是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影响成功就业的一大原因。”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研究生要想更好就业,就要正确认识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调整职业期待值。
由于学校课程已经全部修完,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小王正准备搬出学校,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利用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创业。这个过程中,他对互联网行业的了解也从理论模型转向了具体的技术层面。这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充足的信心。“即便最终不能创业成功,在探索中也能发现新的方向和兴趣点,好过躺在所谓金字招牌上,迎接‘毕业即失业’的命运。”他说。
上述文字对相关现象、原因背景、解决办法都有很全面深刻、合理可操作的内容。希望广大学生、学校和社会能认真考虑和借鉴。
记得若干年前,在北京大学校园里的本科生当中,流行一句话叫“防火防盗防研究生”。北大本科生为何对本校研究生那么反感?因为当时正是大学研究生教育扩展最迅速、最疯狂、最大规模的时候。由于扩招,北大校园里满是这样的研究生,他们大多数是地方普通院校的本科生,因为竞争残酷、就业困难,所以不得不拼命背英语、政治,考到了这里来。其实本科生的扩招更严重,但在少数以研究型为主的名牌学府里,比如北大,其对本科生的招收还是尽量控制了数量和规模的,加上北大的金字招牌,所以本科生都是全国各地重点中学的佼佼者,甚至是高考场上的英雄,还不乏各地的“状元”。他们自以为天之骄子,瞧不起这些从地方普通院校考来的研究生,但人家又毕竟是研究生,学历比他们搞啊,所以他们便心理很不平衡、很是不满,难怪要“防”人家了。假如他们现在看到研究生的就业竟然还不如本科生,会不会感到解气呢?我觉得这种心态很不好,大家还是都平和些、谦虚些吧,努力学习,认真做事,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真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是你唯一的选择。
作者:
wang4771129
时间:
2013-1-13 09:54
郎教授说中国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
作者:
yeego
时间:
2013-1-13 14:29
文凭不代表绝对,只是个敲门砖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162.218.51.55/)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