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灌水]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那么火?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叟    时间: 2012-5-22 07:14     标题: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那么火?

近日,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为荧屏和网络的热点话题,众多网友一边自嘲“成心不让人减肥了”,一边却每天22点30分锁定CCTV1综合频道准时收看。该片从2011年3月开始拍摄,共在国内60个地点取镜,分为7集。“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这就是中国人关于主食的故事。”纪录片的开篇如此说到,也注定在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美食而已的故事。该片的导演之一刘艺乐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拍摄中,寻找关于食物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最头疼的事。虽然在开拍前,摄制组会做大量的调研工作,确定对象,可有时到了当地,会发现事与愿违。比如在湖南长沙的拍摄中,当他按照原定计划前往一家酒楼后,却发现物是人非,只能重新寻找。当他在烹饪协会翻阅资料时,突然发现了一位做红案的女厨师,这种在业内少见的情况引起了他的兴趣。这位40多岁的女厨师,是当地一家烹饪学校的老师,她的母亲也是厨师,她的女儿是化妆师。祖孙三代的职业反差成为故事的引子,拍摄几乎完成时,化妆师邀请摄制组去家里吃饭,虽然做的菜并不可口,可是她的妈妈和姥姥却丝毫没有用专业厨师的眼光去挑剔,就像最普通的一家人一样欢乐地吃饭。这不禁让人想起第一集中那句直白没有过多修饰的台词,“在这样一个晚上,吃的是什么都不重要了。此时在中国人心里,没有什么比跟家人在一起更重要的了。”那么,本片因何而走红呢?请各位网友与我们的嘉宾一同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集还未播完,微博上已热议纷纷,“《舌尖上的中国》,看得我垂涎欲滴”。很快,“舌尖上的中国”冲上新浪微博话题榜,在天涯论坛也引起广泛热议,受关注度超越近期所有热播电视剧。

  为什么一部纪录片能在话题性和口碑度上都轻松击败热播剧?除去视觉的饕餮盛宴,《舌尖上的中国》用节制而温情的语调讲述了许许多多和食物有关的人和故事,讲的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的传承,家乡的风味,家庭的温情。

  质朴
       以往展现中国美食的影像素材,大多是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菜系流派、地域特色来梳理,展现的是精湛的厨艺和繁复的烹饪过程,能够看到的电视节目也多以“对垒”形式出现。《舌尖上的中国》则摒弃了“好好吃”“太美味了”这样空洞的介绍,将更多画面用于展现劳动者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大自然馈赠的食材。网友“马德里的星星”赞叹说:“镜头集中展示的,并非摄影棚中顶尖大厨和利嘴主持抑或花瓶美女的厨艺,而是将菜肴从材料入手,经由种植、丰收、加工,从一个平凡的家庭厨房中温情地端出,承载着祖先的文明和天人合一的哲思。有人文的关怀,一种质朴的珍惜态度贯穿其间,这种温情是绝大多数列举数据、搬弄文字、炫耀历史的纪录片所缺乏的。”

  文化

  “我们将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这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宣传语。总导演陈晓卿说:“这个片子不完全是美食纪录片,是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是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陈晓卿表示,“《舌尖上的中国》,我想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舌尖上的味道,另一个是通过这个味道感受中国的变化。”

  有网友评价说看完后有一种别样的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了美食上。在我未触及的地方,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在艰辛寻找自然界馈赠的食材、巧妙制作各色美食,在旁白节制而温情的语调的催化下,一种感动油然而生。”《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舌尖的那一刻感动,让观众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情感

  很多观众表示,《舌尖上的中国》让大家看到的不是精致的“烹饪教科书”,而是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与草根生活,让人回味起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看《舌尖上的中国》,讲到宁波年糕,听到里面传出的阵阵乡音,特别想家。”飘泊海外多年的北京人王旻说她自己这几天一直在追看《舌尖上的中国》,“编导们以食物为载体,展示了传统而温情的中式生活。在慢慢展开的食物画卷中,最打动人心的却是片中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微笑,让观众重温对家乡那最质朴而亲切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诱人口水的饕餮美食,更多是家庭小作坊的劳动者脸上满足、灿烂的笑容。“镜头对准的都是制作平凡的美味佳肴的平凡的人,他们做出的食物戳中我们的胃,他们发自内心的朴实笑容戳中我们心中那方柔软之地。”

隽永旁白

●厨房的秘密,表面上是水与火的艺术。说穿了,无非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因为土地对人类的无私给予,因为人类对美食的共同热爱,所以,厨房的终极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地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鲜”是只有中国人才懂得并孜孜以求的特殊的味觉体验。全世界只有中文才能阐释“鲜味”的全部涵义。然而所谓阐释,并不重在定义,更多的还是感受。“鲜”既在“五味”之内,又超越了“五味”,成为中国饮食最平常但又最玄妙的一种境界。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162.218.51.55/)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