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皮革胶囊,监管又没跑过媒体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叟    时间: 2012-4-16 19:29     标题: 皮革胶囊,监管又没跑过媒体

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熬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记者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在食品药品安全危如累卵的今天,只有公众想不到的,没有不法商人做不到的。就连小小的胶囊,都隐藏着惊天秘密。《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然而,一些企业使用被明令禁止的皮革废料生产工业明胶,通过隐蔽渠道卖给胶囊加工厂,冒充食用明胶生产加工药用胶囊,造成铬含量超过国家限量值,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商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一旦企业为了逐利而不惜践踏良知底线,公众消费安全也只能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就此而言,我们应该感谢媒体,为我们揭开真相,所曝光的9家药厂13批次药品将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人唾弃。随着皮革胶囊成为“过街老鼠”,有关部门也将进一步介入,开展专项调查和整治行动。
  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免有些遗憾和失落,监管又一次没跑过媒体。近年来,三鹿奶粉,染色馒头,毒豆芽、注胶虾……几乎每一起质量安全事件都是媒体扮演“先行者”,通过曝光引发社会关注,而本应起到安全监管的部门跟在媒体后面亦步亦趋。媒体曝光固然是在履行社会监督,但也从侧面折射部门监管的不力。毕竟,监管部门与媒体相比有着信息、技术、知识、职能等多种优势。连作为局外人的记者都能“识得庐山真面目”,“身在此山中”的监管部门情何以堪,究竟是浑然不觉,还是装聋作哑,值得追问。
  监管没跑过媒体,大抵有以下三点。一是“无利不跑”。食品安全本应是无缝连接的链条式管理,但是在现实中,链条与链条之间却出现断裂。现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往往涉及药监、质监、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各部门间权责不清,管与不管,常常以利驱动,有利就抢着管,无利就让着管,导致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
  二是“脚软难跑”。尽管中央三令五申执法“收支两条线”,但仍有少数监管部门下达有罚款指标,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靠罚款来解决。当违法企业成为“衣食父母”,自然不愿将其“一棒子打死”。再加上一些企业大搞金钱公关,一些执法人员与其沆瀣一气,吃人手短,拿人“脚软”,无力追赶违法者的步伐。
  三是“跑不跑一个样”。每当媒体曝光引发众怒,监管部门都是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出面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而自身的监管失职却很少被追究。无论是审批认证的产品不符合标准,还是违规行为就在眼皮底下上演,相关部门和人员也不用负任何责任。于是,监管部门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乐得让媒体扮演“活雷锋”,自个也能落得个重视监管、雷厉风行的名声。
  产品安全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正常的监管机制形同虚设,因为前者污染的是水流,后者破坏的则是水源。监管跑不过媒体,不是媒体之幸,而是社会之痛。从这个意义上讲,厘清权责,完善问责,治理失灵失效的监管机制,比查封销毁皮革胶囊更为重要。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162.218.51.55/)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