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吞体温计中水银能否中毒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叟    时间: 2012-3-26 09:08     标题: 吞体温计中水银能否中毒

发热是多种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当人们感觉不适时,经常要拿体温计测量体温,以决定下一步的诊治方式。自16世纪伽利略发明第一个体温计以来,体温计的设计及生产工艺在不断更新。目前有各种电子体温计乃至红外线测量体温计供人们选择,但是考虑到在家庭中体温计只是备不时之需,由于玻璃和水银的性能非常稳定,其准确、廉价、方便耐用等特点,深受人们的信赖,以至于玻璃水银体温计几乎成为了医用体温计的代名词。  测试体温常选择的部位包括口腔、腋下和直肠。当人们在口腔测量体温时,尤其是婴幼儿,不慎咬碎体温计,吞入水银的事情偶尔会发生,于是人们会担心是否会由此导致汞中毒的发生。
  2012年2月29日,顺义区一儿童不慎咬碎体温计,家人怀疑水银已经被患儿吞下,考虑到距离儿童医院路途遥远,家人一方面火速找车送患儿去医院,另一方面拨打110求助。在北京警方和交通广播的协助下,沿途司机们纷纷留意送患儿就医的轿车,为孩子让路,一时成为颂扬北京市人民拥有爱心的美谈。
  2011年3月17日18时23分,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昌平支队高速路大队指挥室接到家住昌平区沙河镇一位先生的救助电话,称孩子因误食温度计中水银导致汞中毒,急需到北京儿童医院抢救,交通警更是以警车接力,警用摩托车开道,以最短的时间将孩子送到儿童医院就医。
  类似的事情一定还有很多,而且会再次发生。当人们在颂扬民警、市民和医务人员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之时,在人们庆幸类似患儿在医务人员积极救治后都能迅速康复之后,人们普遍忽略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人体吞下体温计中水银,到底能否导致汞中毒?
  记得50年前我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讲述地主为了给死去的父母以童男女殉葬,逼迫男孩、女孩喝下水银,孩子死后容颜不改,栩栩如生。童年的记忆一直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水银剧毒,吃了可以毙命。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此依然深信不疑,你如果告诉他水银吞进肚里不会中毒,往往会招致一片哗然:“你说什么?吃了水银不会有事?不能吧!”
  汞也称元素汞或金属汞,俗称水银。在常温下汞是唯一呈液态的金属,金属汞的特殊物理性状使其具有易挥发特性,在0℃空气中,任由汞蒸发到饱和空气浓度时,可以达到2.18mg/m3,大大超过相关的卫生标准。金属汞的特殊物理性状使其具有易吸附特性,一旦造成室内污染,会不断挥发到空气中,成为持续的污染源。
  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吸收,因此金属汞中毒的主要的吸收途径是呼吸道。金属汞经消化道吸收甚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有研究报道,给大鼠按照每公斤体重、每日6克的水银灌胃,历时一个月,实验动物没有发生汞中毒。2001年,我国有医务工作者报道,一名35岁男性患者吞服水银达3.5公斤,经过对症治疗得以康复,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并未出现典型的汞中毒表现。需要强调,以物质的质量来评估,就是一次吞服等重量的水,也极有可能导致胃肠水肿乃至全身性水代谢紊乱,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现代的医学研究结论告诉我们,水银进入人体消化道,不会导致汞中毒。
  回顾以往的类似报道,当事的医务人员和媒体大多表示,正是因为及时就诊和治疗,才使得患者迅速痊愈。在中毒医学领域,人经口摄入金属汞不会导致汞中毒,是不争的事实。无奈以当前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分析,在众多医疗机构中,难寻中毒医学专业医生。都是医生,隔行如隔山。尤其在在当前特殊的医患关系背景条件下,加之大多数接诊的医疗机构不能开展人体汞含量检测,对于汞中毒只有表浅认知的其他学科医生,肯轻易排除汞中毒,承担世俗观点带来的强大压力和责任,并担负误漏诊的指责吗?
  在医学实践过程中,学术观点的争论是正常现象。但是,吞下体温计中水银,导致汞中毒的偏见,有时给患者及家人,乃至于社会层面增加了极大的负担,包括心理上和经济上的负担。2007年,一位来自安徽省巢湖的爸爸,怀抱22月大的幼儿,辗转数省市来京求医,原因就是孩子试体温时咬碎了体温计,担心汞中毒而四处求医。从县城到省城,从省城到北京,其间在省城和北京多家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往返奔波,父子二人所付出的艰辛恐难忘却。
  让公众了解人经口摄入金属汞不会导致汞中毒,需要专业医生的努力,也需要媒体的努力。当人们依然坚信吞下体温计中水银能导致汞中毒时,代价经常是昂贵的。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162.218.51.55/)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