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颈椎病的现状与针灸防治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叟    时间: 2011-5-17 09:33     标题: 颈椎病的现状与针灸防治对策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CS)是在椎间盘自然退变的过程中受劳损、感受风寒湿邪及咽喉感染等外因刺激导致颈部动力和静力平衡失调,使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受累而产生的综合征。故又称「颈椎综合症」,简称「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年随计算机的普及,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在办公室使用计算机、伏案工作的人群增加,加之室内空调的广泛使用,均提高了颈部劳损及遭受风寒湿侵袭的机会,使患上颈椎病的机会率大大增加。
颈椎病是伴随都市化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调查显示,长期伏案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是非低头工作人群的4至6倍,整体发病率已达15%。
证型多 症状杂
脊柱是人体的主心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肩负支撑人体的重量,保护内脏的作用。位于椎管中的脊髓是大脑与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联系的信息通道。人们为了适应生活、劳动等的需要,脊柱常要完成许多刚、柔或单向、多向的复杂动作,使脊柱处于稳定与不稳定的矛盾状态中。脊柱的稳定状态有赖于其复杂结构的正常功能的发挥,而脊柱的不稳定状态常是由于其复杂结构未能发挥其正常功能或复杂结构本身处于非正常状态所致。
颈椎位于脊柱上端,承托头颅,体积最小,载重大,加之活动度大、频率高,随年龄增长与各种急慢性劳损的累积,逐渐导致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膨出或突出,颈椎间隙变窄,椎间韧带松弛、损伤,造成椎体不稳,牵拉和挤压骨膜,局部血管受损出血,血肿机化、骨化形成骨刺。当突出的椎间盘、肥大的韧带及增生的骨刺刺激或压迫周围的肌肉、脊神经、椎动脉、脊髓等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颈椎病临床上常分为六型:即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见右下另文)
难根治 易复发
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主要分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解除压迫脊髓、神经、血管等的突出椎间盘或骨质增生(骨刺),是直接准对病灶施行的治疗方法,较彻底但存在一定风险。约95%以上的患者适合于非手术治疗即保守治疗,包括西医的药物、脊医、物理疗法与传统中医的中药、针灸及推拿疗法。
各种疗法各有千秋,通过消炎消肿、止痛解痉、松解局部肌肉、调整椎间组织的解剖位置关系、或理气活血、祛邪通络、调补肝肾等,达到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
由于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加之累及的组织较多(如肌肉、韧带、血管、神经、脊髓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保守疗法均为间接治疗手段,能取得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而影像学(CT/MRI)所见,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情况均无明显改变)的效果,但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质依然存在,一旦疲劳、受寒等诱因下较易复发加重。
针灸防治对策
针灸疗法已有几千年历史,在治疗颈椎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临床最为常用而有效的疗法之一。它几乎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颈椎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且疗效显著、可靠。
急则治标 不忘固本
中医认为,人体筋骨有赖精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肝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必将筋骨有损,故肝肾亏虚是颈椎病发生的根本内因,而感受风寒,邪阻经络则是发病的外在诱因。
针灸治疗强调标本兼治,既要选取颈夹脊、大椎、天柱等穴为主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标,又不忘取肝俞、肾俞、太溪、悬钟等穴调补肝肾,补养精血、强健筋骨固本,标本兼治方为万全之策。但临证精血难以速补,而邪阻经络的痛麻等症较急,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如白天难以工作、晚上转侧失眠。

针灸可根据患者的寒瘀虚实的不同病性与筋肉骨脉的不同病位,采取形式多样的针刺、艾灸、电针、拔罐、放血等方法,并结合《内经》刺法灵活施治,如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可灸可罐;瘀者刺络拔罐;病在筋者恢刺关刺;病在肉者合穀刺;病在骨者腧刺短刺;病在脉者豹文刺;寒痹深者齐刺;留痹久者傍针刺等,祛邪通络,止痛驱麻,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工作能力与生活质素,达到急则治标的目的。不少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疾苦消失,重返工作岗位。
防治结合 以防为主
颈椎病的形成是一个筋肉慢性劳损,肝肾逐渐亏虚的过程,当疲劳、感受风寒时诱发或加重。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所致的筋骨受损,痰瘀凝络(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难以根治,针灸调补肝肾、补充精血,强健筋骨,能延缓或阻止筋骨退变,但难以逆转。
针灸治疗能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使患者回复日常的工作与生活状态,达到临床治愈。不过,一旦不注意保暖(颈背部受寒)、长时间伏案工作,劳损筋肉,则还会导致复发。这就是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痛麻等症状消失后数月症状重现的原因。所以,防治颈椎病的根本方法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针灸干预目标
消除临床症状,减少或阻止复发。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162.218.51.55/)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