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文学] 上海人不要自卑——金陵吴音是华夏正音 [打印本页]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3 12:43     标题: 上海人不要自卑——金陵吴音是华夏正音

上海人不要自卑,伟大的吴语比普通话承载着更多上古至中古时期的中原正音。

请看以下史实:

金陵雅音是西晋洛下雅音的南方變體,金陵雅音即中國雅音
顔之推《音辭篇》中說:
“共以帝王都邑,參校方俗,考和古今,爲之折衷,榷而量之,獨金陵以與洛下也。”
南北朝爲中國南北分治時代,北方以洛下爲中心,南方以金陵爲中心。客觀地說,當時確實存在兩個雅言標準,在北方則爲“北雜夷虜”後的洛下(西晋)雅言的變體,或稱北音或中州音。
但這兩個雅音系統,儘管它們都是西晋雅言的親生子,若從當時中國的政治、文化、民族以及文獻語言的狀况來看,還是有主次之別的。
北朝政權爲北方少數民族取代漢族而建立的。儘管近三百年來,少數民族在語言上逐漸爲漢族所同化,“後魏初定中原,軍容號令,皆以夷語,後染華俗,多不能通。”西魏孝文帝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庭,若有違者,免所居官。”幷曰:“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儘管當時洛陽雅音已取得了北方正音的地位,而且北方少數民族在姓氏、官職、服裝、婚姻、習俗等方面已相當程度的漢化,但這一切幷不能改變南朝漢族政權在政治上的正統地位以及在文化、教育諸方面的中心地位,這當然也就决定了金陵雅音的主要地位。曾供奉北魏的梁人陳慶之的話正反映了這個事實:
“魏朝甚盛,猶曰五胡。正朔相承,當在江左。秦朝玉璽,今在梁朝”。
《舊唐書?音樂志》也有類似記載:
“自永嘉之後,鹹、洛爲墟,禮壞樂崩、典章殆盡。江左掇其遺散,尚有治世之音。”“開皇九年平陳,始獲江左舊工及四懸樂器,帝令延秦之,嘆曰:‘此華夏正聲也,非吾此舉,世何得聞?’”
顔之推同樣也持這種觀點:
“然冠冕君子,南方爲優;閭裏小人,北方爲愈。”
“至鄴已來,唯見崔子豹崔瞻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頗事言詞,少爲切正。”
“北朝喪亂之餘,書迹鄙陋,加以專輒造字,畏拙甚于江南。”
“禮崩樂壞,其來自久。今大常雅樂,幷用胡聲。請馮梁國舊事,考尋古典。”
《音辭》篇中批評北人語多不正之句,是隨處可以見到的。顔氏官事北朝十多年後仍稱南朝爲本朝,更能說明他的立場:
“先君,先夫人皆未還建鄴舊山,旅葬江陵東郭,承聖末,已啓求揚州小郊北地燒磚,便值本朝淪沒,流離如此,數十年間,絕于還望。”
因此,我們說,梁時之南北朝,中國雅音的代表應是金陵讀書音,也就是《玉篇》音,也就是“吳音”。如果從當時洛下音是金陵音的孿生姊妹、是北朝雅音這個特殊情况來說,可以把洛下音稱作“次雅音”。但由于習俗所染,兩姊妹已變得不大相像,一爲吳音,一爲中州音。因此,把梁代中國雅音仍看成是“洛陽京畿舊音之系統”,是不準確的,是不合乎歷史事實的,是缺乏發展變化的辯證法的。
梁朝的中國雅音是吳音,對于這樣一個結論,讀者可能一時難以接受,因此有必要重申一下我們對吳語的認識。

梁陳時的吳語就是西晋時的洛下語與吳語的融合體
吳語,又稱江左話,江東話,有的叫南音。
我們的觀點是,吳語不僅是一個地域概念,同時也是一個時間概念。也就是說,不同時代的吳語,面貌是不同的。對于吳語,專家學者已論述不少,我們不作全面介紹,只强調一下自己的觀點。

至東晋前,吳語與中原雅音的接觸是頻繁的,二者的差別不會太大,這就爲東晋以後它們的融合打下了基礎。
降至東晋,吳語與雅言的關係更加密切了,郭璞注《爾雅》、《方言》,引用江東語的次數最多,《爾雅》一百餘條,《方言》六十多條:
怙恃也。  郭注:今江東呼母爲。
號,呼也。  郭注:今江東皆言呼。
——《爾雅》
、芡,鶏頭也,北燕謂之。郭注:今江東亦呼耳。
、,析也,析竹謂之。郭注:今江東呼蔑竹裏爲。
                                       ——《方言》
可見江東語與雅言已有很大的一致性。事實上郭璞是把江東劃成了一個最重要的方言區,代替了東漢河洛雅言的中心地位。
《晋書。樂志》:“自永嘉渡江之後,下及梁陳,鹹都建業,吳聲歌曲起于此也。”民歌的穩定性應大于語言,由此也可以看到吳語對南遷北人的影響。
永嘉後南北士族的大融合,應是以語言的融合爲先導的。在東晋末桓玄時代已有“共重吳聲”的風氣,在梁陳時期,人們所謂的“吳語”——新的吳語、西晋時的洛下雅言與吳語的融合體是早已形成,再認爲這個時期的標準語音仍爲洛陽舊音,顯然是不符合事實的。

梁陳時期的金陵雅音就是吳語,《玉篇》音是最有力的證據。《顔氏家訓。書證》篇舉了梁孝元帝詢問張簡憲“”字讀音的事,幷雲此字“顧野王《玉篇》誤爲黑旁沓,顧雖博物,猶出簡憲、孝元之下。”顔氏以一字書寫之是非定三人之高下是否恰當,在此不論。
                                                            從原本《玉篇》音看吳音、雅音http://xinyinyun.blog.sohu.com/8641872.html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3 12:44

境内外各种关于汉语发展史的研究论著一致指出,汉语语音在宋元易代前后发生过一次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北方原金朝统治区内的主流语言较之北宋时的官方语言产生了如下差异:全浊音声母依据声调(原声调)转化为阿尔泰语系中相对应的送气清音和不送气清音;与入声有紧密关联的复杂的辅音韵尾归并转化,成为简单的元音韵尾和鼻音韵尾,入声在北方从此消亡;大量平舌擦音和舌头音变为阿尔泰语系语言中特有的翘舌擦音;部分原来的入声非重读变调音转变为新的读法——轻声;儿化音发展成熟。这种新兴的语音结合从契丹、女真、蒙古语借用来的大量动词、形容词、代词和介词以及简化了的汉语语法,成为了一个新的语种——官话。随着元灭南宋、统一中国,官话方言漫过原先的宋金边界向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扩展传播,进入湘语、吴语这两种南方汉语的使用地区,与它们交叉折衷,形成西南官话和江淮(下江)官话这两种分支,并凭借政治优势,深刻地影响了吴、湘、粤、赣、客、闽等南方汉语的语音、语汇和语法,在数百年间推动着江淮官话——吴语、西南官话——湘语之间的地理界线向对方地域分别移动了数百公里和一千多公里,从而形成了今天中国汉语语种地理的基本格局。明代先后以朱元璋故里的江淮官话和北平地区的华北官话作为官方语言;清代女真族第二轮涌入中原,进一步胡化华北官话的语音,大量清洗官话中的古汉语词汇,致使言文脱离现象日趋严重,最终奠定今天北方汉语以及日后的普通话的基础。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3 12:46

上海人不要自卑,伟大的吴语比普通话承载着更多上古至中古时期的中原正音。

请看以下史实:

金陵雅音是西晋洛下雅音的南方變體,金陵雅音即中國雅音
顔之推《音辭篇》中說:
“共以帝王都邑,參校方俗,考和 ...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09/10/13 12:43
强烈KY前7个汉字~~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3 12:55

强烈KY前7个汉字~~
eric_lee 发表于 2009-10-13 12:46
你不自卑,不等于没人自卑。
作者: 小草莓    时间: 2009-10-13 12:59

为什么上海人要自卑啊?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3 13:05

你不自卑,不等于没人自卑。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09/10/13 12:55
我是对这种说法不认同。

就好比前段时间,有人说:说上海话的人是不文明的人。这是一个道理。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3 13:09

我家囡囡说不好上海话,有天竟对我说上海话很难听。

豆腐大怒,告诉孩子虽然我们祖籍不是上海,但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上海已经是我们的故乡。

记得小时候有首歌叫《谁不说俺家乡好?》

嘉城人无论来自何方,今天我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都是上海人!
作者: vastwind    时间: 2009-10-13 13:15

北方话,那就是胡话,平分阴阳入派三声。江南吴语也未必是正宗,客家话才是古时正音一脉,呵呵。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3 13:27

北方话,那就是胡话,平分阴阳入派三声。江南吴语也未必是正宗,客家话才是古时正音一脉,呵呵。
vastwind 发表于 2009/10/13 13:15
胡话?
作者: vastwind    时间: 2009-10-13 13:30

胡人说的话,岂不是胡话?比如“胡同”,那源自蒙古语,北京土话许多都是满族话的译音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3 13:32

胡人说的话,岂不是胡话?比如“胡同”,那源自蒙古语,北京土话许多都是满族话的译音
vastwind 发表于 2009/10/13 13:30
哈哈~我是开玩笑的~你没理解我意思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3 13:46

正音分为两支,客家话属于北支:北宋汴梁方言——中州音的后裔,其在北朝已经胡化,地位不如金陵雅音。
南支就是金陵雅音,属于雅音和吴音的融合体,但是其语言底层确实是吴语,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吴语。
金陵雅音是正统汉语标准音,其地位直到乾隆年间才被直隶话——老北京话取代。

关于金陵雅音的历史地位,详见维基百科《南京官话》词条:

南京早期属于地,本土语音本为已经初步汉化的中古吴语晋代中原汉民衣冠南渡定都南京以后,中原雅音成为南京上层社会的用语。在以后的历代变迁中,南京语音也在发生变化。雅语和吴语融合,逐渐形成南方的江淮官话
东晋时代,汉族正统朝廷及南迁汉民带来中原洛阳雅言,又称“士音”,金陵本地居民的语言称为“吴音”,又称“庶音”2 。此后中原雅言和吴音在金陵融合。南朝时学者顾野王著《玉篇》整理京师金陵雅音,即为中原洛阳雅音南下后与南京吴语的结合体3 。中国的国语正音在南北朝时期分为南北两支,主流上以南方的金陵士音为正统。
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江东金陵雅音和中原洛阳雅音的综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政权而以金陵士音为重4。唐著《唐韵》,沿隋《切韵》;宋编廣韻,袭隋唐切韵唐韵
滅,後明灭元,以古中原雅音為正,鉴于中原地区更多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遂以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音為基礎音系确立标准国语5,这便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
http://www.artystyczne.info/index.php?l=zh&q=%E5%8D%97%E4%BA%AC%E5%AE%98%E8%A9%B1

金陵雅音和客家话的共同点要远远大于普通话。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09-10-13 16:09

豆腐研究的真深,不过江淮官话好像范围很广......
作者: jasonbkm    时间: 2009-10-13 16:29

本帖最后由 jasonbkm 于 2009-10-13 16:31 编辑

谁都不要自卑么.
各有各的好处,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关于方言一说么.大家都要爱自已的方言了,那是老一辈的人留下的东西. 哪个是正音并不重要.总不见得要把中国的官方语言改为方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懂,能交流.

PS:我说的是江准一带的方言,每次在车上接到家里的电话,同事也说听不懂我在说什么,说什么像日本话(可能我说家乡话很快).但大家好像也只是这么一说,并没有贬低的意思.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3 16:48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9-10-13 16:49 编辑

江淮官话的底子是吴音,多数语音是传承于中原音韵的。

吴语的读书音即文读音是非常接近唐宋时期的中原话的。

建国初,宋庆龄主席在政协会议上全程吴语读书音发言,掌声雷动。

用吴语、淮语念唐诗宋词,都比普通话押韵。

但是,用普通话念元曲就比较押韵了,这就是吴语比普通话存古的缘故。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09-10-13 16:57

江苏省:
  连云港市:市区、东海县(西北部除外)、灌云县、灌南县,约304万。
  盐城市:市区、射阳县、滨海县、响水县、阜宁县、建湖县,约606.5万。
  宿迁市:沭阳县、泗洪县(西北部除外)、泗阳县,约343万。
  淮安市:市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约520万。
  扬州市:市区、宝应县、江都市、高邮市、仪征市,约453.5万。
  镇江市:市区、句容市、扬中市,约187万。
  南通市:市区,通州中西部(比较特殊)、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约430万。
  泰州市:市区、兴化、姜堰、泰兴,约438.5万。
  苏州市:张家港沿江地区,人数不详.
  南京市:市区、溧水县,约530万。
  (总计3812.5万)
  安徽省:
  六安市:市区、寿县、金寨县(西北部除外)、霍山县、舒城县,约499万。
  合肥市:市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约456.5万。
  滁州市:市区、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明光市、天长市,约433万。
  巢湖市:市区、和县、含山县、无为县、庐江县,约453万。
  安庆市:市区、枞阳县、桐城市,约231.5万。
  马鞍山市:市区、当涂县,约124万。
  芜湖市:市区、繁昌县、南陵县,约170.5万。
  铜陵市:市区、铜陵县,约75万。
  池州市:市区、青阳县,约91万。
  (总计2672.5万)
  江西省:
  九江市:市区、九江(北部)县,约142万。
  河南省:
  信阳市:市区、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商城县、光山县、新县、罗山县。约798万。
  以上共计7425万。
  注:江淮官话 湖北省黄孝片 由于存在较大争议,未列入分布表内。

百度了一下,江淮官话的分布范围,好像内部差别还是较大的!
作者: wxj021    时间: 2009-10-13 17:58

作为上海人,从来没有因为讲上海话而自卑过!
相反认为,说上海话是上海人的自由!!
在家乡说家乡话,不是由YP人说了算的!!!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3 18:54

今日之沪语实为吴语之通语,是江浙吴语的融合产物,其内在文化底蕴是深厚的。

在上海长期居住的就是上海人,上海人的母语就是上海话,让我们像香港人热爱广东话/台湾人热爱闽南话/客家话那样热爱自己的母语吧!

说母语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力。
作者: 上海康熙    时间: 2009-10-13 21:14

我奶奶现在讲得话 好多我听不懂了。
可能就是吴语吧
作者: 守护天使    时间: 2009-10-14 09:04

作为上海人,从来没有因为讲上海话而自卑过!
相反认为,说上海话是上海人的自由!!
在家乡说家乡话,不是由YP人说了算的!!!
wxj021 发表于 2009-10-13 17:58
支持,我们要说家乡话难道也被非议,过分!上海话,尤其是在电影里听到的感觉特别亲切!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4 09:07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9-10-14 11:44 编辑

说一个最简单的字:人

中古汉语:ngin
吴语读音:nyin
闽南话音:lin(文读)lang(白读)
客家话音:nin
老派淮语:yin
粤语读音:yan
东北话音:yier
山东话音:ying
普通话音:ren

就人字读音可见,所有中国方言中,普通话与唐宋时期的中古汉语相差最远,吴语则最接近。

豆腐喜欢摆事实讲理,不要听那些“假、大、空”的一套。
作者: sigurdchen    时间: 2009-10-14 09:08

保护上海话,方言也是中国人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 xiaohuang    时间: 2009-10-14 09:40

是因为排外,所以才这样的。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4 10:09

外来人士要融入上海社会的思想准备,不要总以外人自居。

学习上海话,学习海派文化,入乡要随俗。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0:15

啥叫排外啊?如果不排外,那当初日本人侵略中国大家还打什么抗日战争啊?
日本无论如何也是中国根源,看他们的文字就知道了。
既然同宗同族,还把他们赶出去干吗?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侵略,现在所认同的政策不就是想消灭上海本土文化吗?
那和当初小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带有侵略性质的一方,还口口声声说本土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上海少了那些认为上海人排外的人,也不见得就倒塌了。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0:20

是我们排外,还是你们处处自卑认为本土人故意找你们茬排外呢?
何况有些人素质确实有问题,你们在老家的时候也这么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吗?
比如楼上直接把盆里的水乱倒,也不顾下面是不是大楼过道?
在阳台上抽烟乱扔烟头?为了讨孩子欢心在阳台上折纸飞机玩?
不顾人家楼下的感受在房间里大声拖曳东西?
你们这样的家长,也培养不出良好习惯的孩子。
所以即使你们在上海,至少三代是不能和上海人比的。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0:21

知道要挨骂,但我也要发表意见。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0:27

就是因为这些细节的问题,上海人才会看不起那些不好行为习惯的外来人。
从而导致对所有外来人用有色眼镜来看待。
所以先从自身反省起,再来批判侵入地本土人的不是。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4 10:54

金月亮说的有些过激

但是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的实际情况

如果要骂最好先冷静思考下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4 10:54

不管谁,本地也好,非本地也好

要生活在一座城市里,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我觉得是,热爱这座城市!而不是从心里排斥。
作者: farrell    时间: 2009-10-14 10:57

外来人士要融入上海社会的思想准备,不要总以外人自居。

学习上海话,学习海派文化,入乡要随俗。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09-10-14 10:09
支持。

以外人自居还抱怨别人排外,这个不符合逻辑思维啊。
作者: xiaohuang    时间: 2009-10-14 10:58

骂你做啥呢,你应该骂那些比如楼上直接把盆里的水乱倒,也不顾下面是不是大楼过道?
在阳台上抽烟乱扔烟头?为了讨孩子欢心在阳台上折纸飞机玩?
不顾人家楼下的感受在房间里大声拖曳东西?
作者: 小草莓    时间: 2009-10-14 10:59

金月亮
消消气
表激动噢。。。
作者: MICHEAL    时间: 2009-10-14 11:19

节外生枝地发挥一下“住在江桥的上海人更不要自卑,住在江桥的外地人可能不会自卑,因为上海人的心结,他们不是很知道。总的来说,江桥人———不要自卑。”我发现,很多买了江桥房子的人,都很自卑,为什么?真是可悲。想想内环里的“两湾城”以前是什么地方?再看看内环里的“东湖明珠城”及曹阳8村附近的周边环境。。。。。。。。。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1:37

我声明哦,我不是上海市区人,一年很少进市区。
我是农村人,**人。
我不会为自己房子在哪里而自卑,这是说实话。
鸭吃稻谷牛吃草,各人自有各人命,这也是老祖宗一直教育我安于天命的老话。
只是以前的房子住在一起的是本地江桥人,物业管理费也只有4毛。
但从来没现在这套房子住得遇上这么多很让人头疼的邻居的。
作者: MICHEAL    时间: 2009-10-14 11:41

补充一下:住在市区那些破烂的老公房里,眼巴巴等着拆迁拿钱买房的人,他们凭何能对江桥的商品房说三道四?(我是上海人,静安区华山路有不错的老房子,属于永远不会拆迁的类型,05年在嘉城买了复式,以前待在市区,从来不知道”江桥”,买好房子后才知道原来江桥在上海人心目中是这个样子,但我从没后悔过,因为,我的房子很不错,小区也很美丽,到市区,特别是到静安寺,很近,很方便,不好的地方当然,也有,但世上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来了江桥,就爱它,如果自己看不起自己,谁还看得起你?再说我看好江桥的发展,毕竟离市区那么近。所以安居在江桥人们,不要自卑,一定不要!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1:42

在我的生活经历里,和WDR接触不多,所以以前我也怀着人权平等的概念对本地人看不起外地人的行为很不赞同。
做了大半年的邻居,我才发现我也变了。
哎,真是悲哀。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4 11:47

自卑的P啊?!

要自卑回娘胎里再呆10个月出来!

老子要骂人了!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1:50

骂吧。我在这个帖子里的发言是做好挨骂准备的。
哈哈。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4 11:53

骂吧。我在这个帖子里的发言是做好挨骂准备的。
哈哈。
金月亮 发表于 2009/10/14 11:50
又没骂你?你反映那么大干嘛?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1:56

厄,不是和谐社会嘛?哎,你跳出来干吗?李童鞋?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4 11:56

上海是中国的一部分,更是吴越的一部分,伟大的吴越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代表。

海派文化,讲究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海人在家讲母语,在外、公共场合讲国语。

这是我最基本的诉求,因为吴语传承于我们的祖先,从楚语到江东方言到金陵吴音,伟大的吴语伴随着中国历经了2500年的风风雨雨。

这悠久而深厚的历史传统,绝对不能在新一代上海人手上终结!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1:57

我要赶快回去叫儿子开始讲江桥话了。呵呵。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4 12:00

厄,不是和谐社会嘛?哎,你跳出来干吗?李童鞋?
金月亮 发表于 2009/10/14 11:56
和谐吗?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2:03

你骂我就很和谐啊。说不骂我就变成河蟹了。
作者: xiaohuang    时间: 2009-10-14 12:09

月亮激动的原因是我没话话说清楚。55555都怪我。我说的排外,是那些做了不文明行为的人,不是指所有的人。就像我,明明知道在这里买房没有户口,但是还是花了很多钱买在了这里。是因为喜欢这里,为什么喜欢呢?是因为这里好呀。呵呵。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4 12:11

你骂我就很和谐啊。说不骂我就变成河蟹了。
金月亮 发表于 2009/10/14 12:03
我骂你了?  我一开始就说没有骂你。  莫名其妙!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4 12:12

月亮激动的原因是我没话话说清楚。55555都怪我。我说的排外,是那些做了不文明行为的人,不是指所有的人。就像我,明明知道在这里买房没有户口,但是还是花了很多钱买在了这里。是因为喜欢这里,为什么喜欢呢?是因为 ...
xiaohuang 发表于 2009/10/14 12:09
与你无关。

你说的属于正常情况,她的回帖也属于正常情况。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2:15

原来做人很难的,呵呵。我知道你不是在说我。
老朋友要默契点,作为领导,要多点亲和力,不要和新人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您不是做管理员领导了啊?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2:16

我们老人反正皮厚骨头硬的,说几句就当吹风了。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4 12:21

原来做人很难的,呵呵。我知道你不是在说我。
老朋友要默契点,作为领导,要多点亲和力,不要和新人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您不是做管理员领导了啊?
金月亮 发表于 2009/10/14 12:15
不是管理员~更正一下。

还有一点请你明确,我没有骂你,你激动什么?!

以上情况总结一下,你回的帖子我有顶你吗?你的观点我有同意吗?
请月亮TX仔细、详细、认真的看看再发表,不要误会人家,OK?

大家都有脾气,不要说是不是领导,是不是版主之类的话!
版主一分钱没有,义务比谁都要多,责任都要大,说风凉话的不要!

我自认为没有做到最好,但是一直尽力在做,能不能看得惯,由各位,我不能左右!

请热爱生活,宽容他人,不要一天到晚怨天尤人。对人对己都是有利的。

觉得有道理就听,觉得我在胡说,那我也没办法。
做人是很难,但是难就不要做人了吗?大家都一样,将心比心吧。

能在嘉城相遇不容易,大家各让一步。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4 12:23

关于亲和力的问题  我会考虑的
这也是管理过程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谢谢指出
作者: 金月亮    时间: 2009-10-14 12:28

嘿嘿,这话说的很有水平了嘛,做了官就是不一样了。
不过尽管我发表了一些对邻居的意见,但是不是仅仅为我自己。
请大家邻里之间相互体谅。
你是可以说,当初是你自己选的楼层,但我选了楼层不是说我能选择邻居的啊。
能住在一起也是缘分,不管是谁都要好好珍惜。
作者: 小草莓    时间: 2009-10-14 12:33

金月亮

eric恰巧是回帖在你楼下了

好象不是要针对你啊
作者: MICHEAL    时间: 2009-10-14 12:35

自卑的P啊?!

要自卑回娘胎里再呆10个月出来!

老子要骂人了!
eric_lee 发表于 2009-10-14 11:47
请你弄明白我的意思再骂,我是业主,我爱嘉城,只是发现论坛里很多人的言语,把江桥看得很低,我并不这么认为,所以出来说几句
作者: 小草莓    时间: 2009-10-14 12:42

买了江桥的房子为什么自卑?

因为过了外环?因为是嘉定区?因为姓江名桥?

没觉得

也没必要自卑

自卑是戆度做的事情
作者: jasonbkm    时间: 2009-10-14 12:46

自卑是个人心态.与地域无关.

大家都挺好.没看出有人自卑么.嘿嘿.
作者: MICHEAL    时间: 2009-10-14 12:47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对那些买好嘉城房子,又“这那里不好,那里不好的”人很是不满
作者: farrell    时间: 2009-10-14 13:10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对那些买好嘉城房子,又“这那里不好,那里不好的”人很是不满
MICHEAL 发表于 2009-10-14 12:47
支持。觉得不好可以立马出手的,现在卖了还有的赚钱。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4 13:14

请你弄明白我的意思再骂,我是业主,我爱嘉城,只是发现论坛里很多人的言语,把江桥看得很低,我并不这么认为,所以出来说几句
MICHEAL 发表于 2009/10/14 12:35
又来一个。。。还是没明白的我意思
作者: eric_lee    时间: 2009-10-14 13:17

算了  不得已  只能明盘

我觉得这个主题有问题,前7个字已经说明了主题

文中又再次重复,不管是说明什么问题也要,讲历史常识也要

这样的立意我从3楼就开始提出自己的KY

看到大家孜孜不倦的讨论,真的觉得越来越远

所以不得已,骂了一句。

大家可以看看3楼我的回帖~
作者: MICHEAL    时间: 2009-10-14 13:27

算了  不得已  只能明盘

我觉得这个主题有问题,前7个字已经说明了主题

文中又再次重复,不管是说明什么问题也要,讲历史常识也要

这样的立意我从3楼就开始提出自己的KY

看到大家孜孜不倦的讨论,真的觉 ...
eric_lee 发表于 2009-10-14 13:17
明白了,那7个字,是周立波搞笑版吧,如果那7个字成立的话,还有那么多人挤破头皮到上海来“自卑”?
作者: xiaohuang    时间: 2009-10-14 14:18

有那么多人挤破头皮到上海来“自卑”和那7个字不一样的含义。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4 14:29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9-10-14 14:43 编辑

周立波,那只是海派文化的极小一点。

伟大的国剧——京剧就有三种念白,其中的一种叫苏白。

苏白就是吴语苏州方言的变体。

京剧并不是都是北京话念白的,相反只有下等角色是用京白的。

老生用的是韵白,就是中州韵——湖广地区的中原音韵。

京剧里有些话就是不能用京白,参考了一份资料。

比如:苏三在《起解》时念韵白:"你我父女趱行者。"

如果换成京白就不好念,只能改成:"咱们爷俩慢慢的走吧。"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4 14:34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9-10-14 14:38 编辑

江青之流大革文化命,其中之一就是搞京剧样板戏,而最无耻的一条就是取消二大念白,全部用京白取代。

对于这种恶意破坏传统文化的卑鄙行径,豆腐严重的鄙视!!
作者: MICHEAL    时间: 2009-10-14 14:43

“豆无”兄,侬啊是搞尼涩工作额?懂了蛮多额么,你就了蛮透额么,赞!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4 14:47

豆腐吃饱饭就喜欢上网乱看,业余爱好而已。
作者: 桃花岛居民    时间: 2009-10-14 14:56

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学校里都是要学讲普通话的。在家里讲什么话,小时侯,家长说了算;孩子大了,自己说了算。
作者: MICHEAL    时间: 2009-10-14 14:57

哈亏啊尬懂经额,侬结棍额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4 15:00

资料: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苏白在明代从江南的流行语言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的。
作者: 伊万豆夫    时间: 2009-10-14 15:01

吴语与湘语(指老湘语)是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了全部的浊音声母,具有七种声调,保留了入声。
作者: MICHEAL    时间: 2009-10-14 15:19

我很喜欢听苏州话,不过女性说比男性说好听,因为太糯太嗲了,不适合,男同胞
作者: 紫竹轩    时间: 2009-10-14 22:46

潜力老大的一贴吗!
路过学习.
作者: Jackal    时间: 2009-11-3 13:38

不管谁,本地也好,非本地也好

要生活在一座城市里,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我觉得是,热爱这座城市!而不是从心里排斥。
eric_lee 发表于 2009-10-14 10:54
支持你。   

                    热爱这座城市!而不是从心里排斥。   

我们嘉城都是一家人。在嘉城买的起房子的素质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作为业主我们要团结。

不要想KDS里面上海人和外地人互相喷来喷去,真的没有意思。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162.218.51.55/)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