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建设情况公布[图] [打印本页]

作者: mwh127    时间: 2007-11-14 16:17     标题: 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建设情况公布[图]

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建设情况公布[图]  



2007年11月14日 14:42

来源:东方网  



 图片说明: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图(点击小图浏览大图)

    东方网11月14日消息: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11月14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市政府最新制订的《关于闲置非居住房屋临时改建宿舍的规定(试行)》主要内容。

  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上海平安建设”的要求,从源头上进一步规范闲置非居住房屋临时改建宿舍的行为,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有效解决来沪务工人员的租住需求,市政府近日发布了《关于闲置非居住房屋临时改建宿舍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

  焦扬简要介绍了制订《规定》的主要背景。

  近年来,随着本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闲置厂房、仓库等非居住房屋擅自改变生产使用性质出租,或违规改建为宿舍向来沪务工人员出租的情况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本市新建住宅小区中“群租”现象逐步蔓延,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损害相邻业主的权益,而且产生大量的治安、消防、卫生等隐患,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此,整治“群租”被列入今年的平安建设实事项目。这就要求在对“群租”开展集中整治时,一方面要创新思路,在加强行政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业主自我管理的作用,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堵疏结合,在规范居住房屋租赁行为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地研究解决来沪人员的居住问题。

  因此,制订《规定》,规范闲置非居住房屋改建为宿舍的行为,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闲置非居住房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来沪务工人员的租住需求,而且有利于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推动“群租”整治工作,维护市民居住安全和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建设。

  在制订《规定》时,本市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闲置非居住房屋改建为宿舍,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既有利于合理利用,又有利于解决来沪人员的租住需求:必须切实保障租住人员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临时改建的宿舍要与生产性房屋严格分离,不得与生产车间、仓库等置于同一防火分区内;必须符合城市改造和发展的要求,不得改变原用地规划性质和房屋使用性质,并严格控制临时改建的使用年限。

  根据《规定》,闲置非居住房屋改建为宿舍必须遵循这样三个基本要求:

  (一)改建的条件和要求

  坚持贯彻“来沪务工人员租住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建筑结构上,必须是依法建造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和砖墙混合结构的多层或高层非居住房屋,且符合规定的完好标准;在消防安全上,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建筑耐火等级、防火分隔、安全疏散以及消防设施等要求;在改建方式上,不得进行加层、搭建、扩建或利用层高设置插层,不得“拆落地”改建或拆除重建,同时应符合规定的改建标准,努力改善来沪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

  (二)改建的申请和审批程序

  为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和简化审批手续,《规定》对非居住房屋临时改建为宿舍的程序,从申请、审核和验收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一是根据属地化管理的要求,房屋产权人向区(县)经委提出改建申请,由区(县)经委组织安监、建设、规划、消防等部门进行审核,提出可行性研究意见;二是房屋产权人根据可行性研究意见,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按规定办理相应的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工程质量监督等审批手续;三是改建完成后,由区(县)经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通过方可对外出租。

  (三)改建后的出租和使用管理

  根据“谁拥有,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出租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其在出租前必须成立房屋租赁和物业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严格落实相应的管理和消防安全责任;为切实解决来沪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加强人口综合管理,明确规定临时改建的宿舍只能出租给与上海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的来沪务工人员;房屋出租后,房屋租赁和物业管理机构要督促和配合来沪务工人员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和居住登记手续。

  焦扬表示,整治“群租”工作自今年3月动员部署以来,通过各区县和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规定》发布后,市有关部门将会同各区县,抓紧时间,按照来沪务工人员的区域分布,集中审核一批闲置的非居住房屋,改建为宿舍,并结合整治“群租”工作,积极进行疏导,以更好地解决来沪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有效遏制“群租”蔓延。
  
  (二)
  
  在今天(11月14日)的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应名洪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建设的情况。

  一、关于基本网络的规划建设情况

  1、基本网络将体现“四大功能”

  2005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并原则同意了上海市基本网络的建设规划。作为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系统的骨架和基础,基本网络规划在2005~2012年间新建10个轨道交通项目(含既有线延长线),新建线路全长389公里,共同形成运营线路达到13条、运营总长度超过500公里的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基本网络的建设将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四大功能”。

  (1)基本网络将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当前,交通矛盾正在成为制约上海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上海土地资源稀缺,以地面道路交通和个体交通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建立大容量、高效率、集约化、低污染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结构,缓解日趋严重的交通矛盾,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通过轨道交通基本网络项目的实施,将使轨道交通占全市公交出行的比重从目前15%上升到45%,成为公交体系的骨干,基本形成快速、立体、多层面的中心城综合交通体系,从而确立中心城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明显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同时,一批城市交通瓶颈也将得到改善,比如基本网络建成后,跨越黄浦江的线路达到9处,高峰断面单向运能达27.4万人次/小时;跨越苏州河的线路达到10处,高峰断面单向运能达32.7万人次/小时。

  (2)基本网络将为2010年世博会交通提供重要支撑。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的市中心举办,大容量、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性保障措施。预测在2010年世博园区内预计总参观人数约7000万,要求轨道交通承担的世博园区客流约20万人次/日。综合过境客流和世博集散客流等因素,世博园区范围内的轨道交通线路需要承担的高峰断面客流达9~11万人次/小时。因此基本网络中有4条建成线路(4、6、7、8号线)、12座车站、其中包括3座换乘站将直接服务世博会区域,还利用1条规划线路(13号线)先行建成世博区间段,作为区域内部交通的组成部分,并发挥与网络线路的沟通功能。届时这些地铁线路每天要承担接近一半的世博客流,而400公里的地铁网络也将以整体运行功能,为世博会期间的城市交通提供保障。

  (3)基本网络将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重要支撑。围绕“四个中心”发展目标,上海已确定了“多轴、多层、多核”的空间布局结构,以及沿江沿海发展的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并实施了嘉定(安亭)、松江、临港等一批新城新镇建设规划。轨道交通网络中的7、8、9、11号线等多条线路建设将有力引导城市布局按规划方向扩展,引导中心区人口向周边疏散,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城市重点区域建设。

  (4)基本网络将为强化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功能提供重要支撑。加快轨道交通近期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与城市空港、铁路客站、长途客运集散点等对外交通枢纽的有机衔接,强化城市对外交通的联系。除了目前上海火车站、上海南站站分别都有网络的多条线路提供服务外,在建的2号线东延伸将通达浦东机场;10号线、2号线西延伸以及规划的5号线延伸段、17号线、青浦线共5条线路将服务虹桥综合枢纽。基本网络将贯穿几大客运枢纽,形成内外交通充分联系、协调发展格局,从而更好地发挥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作用。

  2、基本网络规划突出“三个重点”

  (1)网络服务覆盖面广。到2012年,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成后,中心城区市民居住地平均到达轨道交通车站的平均距离将从现在的1800米减少到900米,(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600米服务半径的人口覆盖率将达到47%,面积覆盖率将达到29%),市民出行难问题将得到明显的缓解。

  (2)线路换乘更加便捷。随着年底6、8、9号线等投入试运营,上海将形成8条线、236公里、162座车站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雏形,其中,“1条环线+8处换乘+9站共线”的线网布局,将令广大乘客的换乘更为便捷,网络化运营优势将初步显现。到2010年,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将初步覆盖中心城区,网络体系中二线换乘车站将达47个、三线或三线以上换乘站有11个,换乘更加便捷。同时,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换乘也将大大改观,将同步建成各类枢纽60个,包括大型停车换乘(P+R)功能的综合性枢纽。

  (3)系统运能储备充足。基本网络系统的总设计运能最多可承担1488万人次/日的客运量。从车辆配属看,到2010年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车辆配备将达2800辆,骨干线路列车编组为6~8节,大部分线路的设计运能储备比远景需求预测都做了较大预留。

  3、基本网络建设的“三大节点”

  根据基本网络建设总体筹划,具体建设计划分三大节点目标,分别是:

  (1)至2007年底,本市轨道交通将有8条线路,共162座车站投入使用,运营里程将达到230公里;日均将可承担380万人次的客运量,占公交客运量26%左右。

  (2)至2010年,本市轨道交通将有11条线路,共280座车站投入使用,运营里程超过400公里;日均将可承担580万人次的客运量,占公交客运量35%左右。

  (3)至2012年,本市轨道交通将形成13条线路,共300多座车站投入使用,运营总长度超过500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根据客流预测,届时可承担日均客流约800万人次,占全市公交出行总量约43%。

  4、基本网络建设推进的“六个特点”

  在全市方方面面的积极参与、支持下,建设者克服种种困难,使网络建设进入施工最高潮,并创造一系列新记录。

  (1)开工项目多。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对上海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高度关注,对轨道交通项目审批非常关心和支持。在市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从05年下半年至今2年时间,国家发改委先后共完成基本网络近期建设规划,以及8个需国家审批的线路项目的工可批复,2010年建成线路已经全部通过项目审批并开工建设。

  (2)动迁范围广。2010年前建成的项目涉及14个区。在沿线居民支持下,基本网络的项目动迁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各项目的主体动迁工作基本完成,共动迁居民12500余户,拆迁面积约70万平方米;动迁单位1300余户,拆迁面积110万平方米,为项目全面开工创造了前提条件。

  (3)投运线路长。根据计划,今年将建成运营涉及5条线路的5个项目,即“三线两段”。目前这5个项目的机电安装和车站装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车辆上线调试全面展开,信号系统的安装调试抓紧推进。年内可望按时开通运营,使本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线路长度近100公里,创造一年通车最多的记录,这在地铁建设史上也是罕见的。

  (4)施工难度大。目前基本网络建设的在建和新建工程共涉及8条线路,既有进入年内计划通车的进行机电车辆调试的项目、也有土建结构施工项目,交叉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复杂;除年内通车项目外,基本网络还需开工新建的车站共计116座,区间隧道共计196段、215单线公里,高架共计30公里,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都是空前的;地下车站将达到95座、其中地下3层以上的深基坑23个,紧贴运营车站的深基坑施工点达到5个、盾构穿越运营线路的区间达到10处,各种施工难点相互交织,工程实施的技术难度和风险度很高。在参建单位奋力拼搏下,各项在建工程目前处于受控状态。其中:需要新建的车站已累计开工达到108座;区间隧道已累计实现贯通25段、累计推进53公里,51台盾构同时推进(13台下井安装);高架已完成25公里;全年管线搬迁共444个单项,目前已经完成300多个。

  (5)应用技术新。建设管理方面,针对大规模地下工程施工的要求,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对在建工程开展实时监控和预警,为规避和控制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RBTC)通用性标准的研究和应用,为缩短行车间隔和降低维护工作量、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创造条件;为减少施工对交通影响,积极采用盖挖法、矩形顶管施工技术;在方案设计方面,通过组织攻关,在徐家汇换乘枢纽等一批网络重要节点设计上取得突破;在设备国产化方面,除了车辆、机电设备大量采用国产化设备外,在施工关键设备的盾构机械上,组织采用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盾构,并已经大部分投入施工生产一线,为自主创新产品搭建了产业化发展的平台。运营管理方面,围绕网络化运营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网络运营专业技术研究,在网络票务清分系统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票务清分应用软件系统”,建立我国首个地铁系统票务清分中心,实现轨道交通网络“一次购票、多线换乘”,不但提高了轨道交通网络管理水平,而且大大方便了市民。

  (6)运营模式全。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一般都采用单一交路方式。随着今年年底新线投运,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将出现环线运营、大小交路运营、共线运营并存的多种运营模式,并呈现网络化运营的形态,标志着本市运营管理技术在国内、乃至国外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关于轨道交通运营增能的情况

  随着线网规模不断增长,轨道交通客运量也持续大幅上升。近几年地铁客运量的年增幅均在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20%。截至今年10月,本市轨道交通全路网日均客流同比增长25%;尤其高峰时段,客运压力显著。针对轨道交通当前的突出矛盾,结合基本网络建设推进,当前运营工作重点突出“增能”。

  1、近期运营增能的主要措施

  一是确保新线按时投运,增加网络整体运能。即通过6、8、9号线投入试运营,增加网络整体运行服务能力,并发挥线路的分流作用。二是增加既有线的上线车辆,缩短行车间隔。初步计划在既有运营的1号线、4号线,以及即将投运的6、8、9号线,明年初多增加上线投运车辆9列,明年底再增加上线投运车辆20列,不断增加运营线路的行车密度以提高运能,并减少乘客等候时间。三是挖掘自身潜力,延长运营线路服务时间。3号线力争延长运营时间约30分钟,使全天客运服务时间达到18小时左右。四是加快“6改8”改造,实现车辆扩容。即力争在明年初,使1号线上线的8节编组列车达到19列;明年底,完成1、2号线扩容改造,使1号线上线8节编组达到36列、2号线上线8节编组达到22列。

  2、运营“增能”的主要效果

  明年初,本市轨道交通的高峰小时运力可增加3.4万人次、增加运能25%;明年底,高峰小时运力在年初基础上再增加3.1万人次、增加运能18%。其中:

  ——1号线,明年初,北延伸段高峰小时运能比目前增加54%;明年底,北延伸段高峰小时运能再增加8%、既有段再增加11%。

  ——2号线,明年底,高峰小时运能增加33%。

  这样,通过上述这些措施,上海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在近期应该会有进一步的提高,以不断地适应广大市民对于轨道交通的服务要求。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各方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建设者的努力,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网络目标一定能够按期实现,服务水平也一定会进一步提高,市民交通出行将越来越便捷,城市一定会越来越畅通!

[ 本帖最后由 mwh127 于 2007-11-14 16:18 编辑 ]

图片附件: 00070775.jpg (2007-11-14 16:17, 84.21 KB) / 下载次数 31
http://162.218.51.55/attachment.php?aid=13243&k=1eefeef34fa0958d655917cb7a4cb116&t=1732927001&sid=QnNLOb


作者: 虫虫    时间: 2007-11-14 16:26

看来看去,没有看到江桥有站嘛。好遥远啊!!
作者: Edison_Y    时间: 2007-11-14 16:27

看着11和13号线中间那块....哎...郁闷啊...

14..你在哪里...
作者: grace    时间: 2007-11-14 21:36

看了半天,原来和我们没多大关系




欢迎光临 〖嘉城社区网〗 (http://162.218.51.55/)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