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08-3-27 16:15
| 只看该作者
坏消息连着坏消息 股市陷入集体惊恐
2008年3月27日15:35
来源:南方周末
步入3月,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的披露,以及小非的大量解禁,中国股市步入了快速下跌通道。11个交易日内,两市总市值快速蒸发了3万亿元有余,引起了中小投资者和机构的集体性恐慌。
恐慌好比云压城
又下151点!到底了,还是深不见底?
3月18日,在亿万股民的注视下,沪指轻易击穿3700点的心理线,收于3688点。两市仅有18只个股上涨,却有超过270只个股跌停。这是中国股市连续数日跌幅超过3%。陡峭的阴线好似乌云压城,加剧着人们的恐慌。“已经是股灾了,而且没有好转的迹象。”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虽然见惯了风雨,这样的大跌也让他震惊。
截止至3月18日,在短短5个月内,沪深股指从最高的6124点下挫到3668点,跌幅超过40%,11万亿元的账面损失分摊到9000万投资者头上,股市的“亏钱效应”进一步放大。而在最近的11个交易日内,中国股市则进入了风雨飘摇的急速下跌通道,两市总市值快速蒸发了3.42万亿元。
一位股民在某论坛上生动地记录了3月份这11个交易日的市场变化:贪婪被恐慌击倒,投资者条件反射般地开始抛售,先是小非,后是机构,然后是基金、散户,羊群效应的巨大破坏力开始发威,开始从“价值投资”这块已经被吃光的草甸上转场,几个月前那些晚买一天就损失5%的股票,现在是晚卖5分钟就损失10%。“底在哪里?天知道。”一位策略分析师表现得非常无奈,连日的暴跌已经让分析师们慎于开口,短期预测成为他们最头疼的事。
3月18日傍晚时分,央行网站公告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个消息几乎第一时间就登上了各大网站的首页。悲观派认为,中国央行的这一收紧流动性的最新举措将在翌日使中国股市再探新低,而富有经验的业内人士则认为翌日股市将大涨。此前,加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直是2月CPI数据公布后,市场担心落下的另一只靴子。
果然,3月19日上午,A股市场开盘即现凌厉的上攻之势,上午收盘时已经强劲反弹了3.55%。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危险已经过去,市场担心大涨会马上引发获利回吐,或者大规模的基金赎回,从而将A股市场推向更深的谷底。
小非解禁,基金出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股市也不是毁于某一突发的厄运。而当厄运集中来敲门时,大多数投资者还是感到意外。
对于很多基金经理来说,痛苦的回忆是从2月底开始的。“小非解禁之多完全出乎意料。”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说。
情况在3月6日的“平安战役”上最为明显,他回忆道:“平安的小非筹码哗地一下倒出来,几次的涨停都被打开,接都接不住。”从前动用2亿的资金可以将股票封牢在涨停板上,但是最后他们费尽了力气,动用了十几亿才勉强打住。
“从那时起我们一直在减仓,要和小非抢跑道。”他这样形容目前的局势。
随着上证股指不断击破4000点,3900点,3800点,到18日的3600点,“我们的心里也没谱了。”上述基金经理说道。
3月的A股市场,几乎每一天都是噩梦。随着非流通股第一波解禁高峰来临,大非、小非的集中减持,从之前的纸上谈兵转变为真实而凶猛的抛售。
统计显示,2007年全年,大小非出售的非流通股份占解禁总数的10%,而今年年初至今,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20%,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不包括那些无须公告即可抛售的小非减持。
由于成本低,以财务投资者身份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小非们,套现意愿更强。一旦市场预期不好,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套现。
“现在根本不考虑是不是最高点了。”通过拍卖得到某上市公司700万股股权的一位小股东告诉记者,他们的持有成本不到2元,而现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已经超过11元。
不同的成本让小非和基金对于市场价格产生了严重分歧,在一个下降通道中,市场博弈逐渐变成上市公司股东与机构之间的博弈。“五六倍的市净率,二三十倍的市盈率在我们搞金融的人看来不贵,但在做实业的人看来收益已经很好了,他要辛苦多少年才能挣到啊,所以如果有机会减持他一定会减持的。”深圳某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更深层次的压力是,随着宏观调控的收紧,实业资本感受到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在企业通过银行的融资成本上升的条件下,减持已经获利巨大,并且可以流通的股票无疑提供了低成本融资的渠道。泛海集团不断减持民生银行(10.41,-0.66,-5.96%,吧)就提供了最好的佐证。
一旦小非选择离场,加上对于经济前景的担忧,基金也只能拼命外逃。“现在的情况只能用慌不择路来形容。”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说。“现在大家都在拼命地计划往外逃,你不怕,别人怕,现在大家对整个股市的预期改变后,下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以后,没有一个人在这时是不怕的。”
坏消息连着坏消息
小非解禁之外,1月2月的重要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心理。
3月份以来,国家统计局陆续公告了2月份PPI、CPI数据以及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数据;海关总署则公布了1-2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人民银行则在本周公布了2月份金融运行数据。
2月中国的通胀率达到8.6%,创出历史高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则达到15.4%,比2007年12月增速大幅降低2个百分点。2月份另一引起广泛关注的数据是,进出口顺差的缩小,2月贸易顺差为85.55亿美元,不到1月贸易顺差194.9亿美元的一半,远低于各方此前的预期,市场普遍担心美国经济衰退的后果已经向中国经济传导。
在接踵而至的坏消息的刺激下,市场看空气氛开始积聚,众多机构纷纷调低了今年的盈利预期。中金公司给出的报告是1-2月几乎所有工业部门的产出增长都减速。联合证券的分析师杨伟聪说:“集中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全面通胀预期已经形成,价格上涨开始全面扩散,经济增长趋缓明显,股票市场投资收益预期下降。”而33家基金公司发布的策略报告显示,机构最担心的是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增速放缓的程度。“公司还是原来的公司。问题是市场的整体风险在加大,而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却在降低。”一位刚刚外出调研的基金经理说道。
随着上证股指不断击破4000点,3900点,3800点,到18日的3600点,“我们的心里也没谱了。”上述基金经理说道。
看空多于看多
在恐慌之时,平安事件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3月5日,平安1600亿的融资方案在股东大会上通过,使市场对漫天出现的再融资消息或传闻的恐慌之情进一步加剧。“平安通过了,后面人寿是不是要更多的钱了?”一位投资者问道。
在机构大面积做空之下,A股越来越呈现熊市态势。今年1月下旬市场开始暴跌以来,市场一直在走下降通道,支撑位一个又一个被击穿,11周以来,收出10根阴周线。
为了止住这种下跌态势,监管部门开始频繁地依赖新基金发行“救市”,一个多月来,证监会已经放行逾千亿新股票型基金,但市场对此已经麻木。
新基金发行一日不如一日,已经上线的新基金迟迟无法结束募集,基金销售渠道空前拥挤。2月以来发行的股票型新基金中,只有建信优势动力公告宣布提前结束募集。据记者了解,一些拆分的基金,单日的销售额有的只有几百万。虽然基金数量众多,但在银行销售网点,却是应者寥寥,前一两年“万民抢基”的盛况早已不再。“4000点的确成为不少基民心中的马其诺防线。”记者从一位基金托管行内部人士处获悉,4000点跌破后,当日基金申购赎回比达到了1∶3;而基民抄底热情开始迅速降温,不到近期平均数的一半;虽然净值下跌剧烈赎回量也小幅回落,但是赎申比达到了4∶1,创近期新高。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调研网的一份统计,超过50%基民不能忍受基金净值下滑20%。而据晨星公司有关统计,最近6个月以来,国内有49只股票型基金净值缩水20%,而最早的4只QDII更是惨不忍睹,净值缩水已经超过30%。基民的忍耐度达到极限。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客服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客户问得最多的问题都是要不要赎回股票基金,他们的建议是趁反弹换成债券基金。长期研究基金情况的银河证券分析师王群航告诉记者:“目前基金份额的总量已经跌了10%。”
市场人士更担心的是接下来无论股市是反弹还是下跌,基金都恐难逃大面积赎回一劫。
在一些私募基金经理眼里,已经将这次下跌和2001年、2004年的大跌画上等号。2001年,也是在六七个月时间内,股市从2245点的高位滑落到1330点的低位,当时也受到了美国“9·11”事件、美国股市暴跌的外部影响。而2004年中国股市的大跌也与当时出现通胀,国内实行宏观调控的紧缩措施有关,彼时A股指数从1700点一口气跌到了1000点以下。
3月17日,在嘉实基金北京的内部研讨会上,大家都感到了寒意。“今年能够达到正收益就不错了,”一位策略分析师说道,“如果再破3600点,很有可能下探到2500点。”
“现在最好就是等到3月份的经济数据出来以后,看看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整体如何,保守一些的话可以等到第二季度,等市场情绪稳定了再说。”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告诉他的投资人。
在一片悲观中,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却表现出少见的乐观。3月18日,他在上海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道:“中国企业的盈利增长不会大幅放缓,因为A股市场中和出口相关的企业并不占绝大多数。目前股市的情绪受到全球资本周期的影响,但经过调整之后前景依然乐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