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08-1-7 10:23
| 只看该作者
三问电影《投名状》
《投名状》的故事源于清末奇案之一:张汶祥刺马案。但在导演陈可辛拍摄这一题材前,早在上世纪70年代,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就拍过《刺马》。当时的阵容为导演张彻,狄龙、姜大卫等主演,该片票房和口碑都相当不俗。
时隔30多年,陈可辛续写《投名状》,一度被媒体认为是翻拍邵氏经典。对此,陈可辛表示:“史书、小说传奇或戏剧中,创作者可以自由取材诠释,并不存在‘重拍旧版’与否的问题。”陈可辛还强调说:“这不是动作片,而是一部战争片。我们所关注的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战争状态下,真实的人性。”
看似老旧的题材,能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呢?
为什么改名《投名状》?
《投名状》和以往《刺马》作品的不同,最直接的是片名和人名的变化。前期宣传时一直使用《刺马》作为片名,后来更名为《投名状》。而片中的主要角色的名字,也不再是大家熟悉的马新贻、黄纵和张汶祥,而是变成了庞青云(李连杰饰)、赵二虎(刘德华饰)和江午阳(金城武饰)。
陈可辛曾说过:“《投名状》片名出自《水浒传》。在《水浒传》里,对投名状的最初描述来源于林冲风雪上梁山这段。”林冲去梁山入伙,王伦要求他用一份“投名状”换取信任。不熟悉黑道规则的林冲自称粗通文墨,写个投名状不成问题。朱贵告诉他,投名状不是什么文字器乐,而是下山随便杀一个人,以头献纳,表示永远不后悔的决心。
在这部《投名状》里,“投名状”这三个字的意义和最初《水浒传》的说法不同,这里的投名状是庞青云、赵二虎和江午阳三个人在决定被朝廷招安前结下的血盟——用各自杀死一个无辜者的方式,把他们绑在一起。这便有了影片最开始的时候,三人杀无辜者为投名状,以结成兄弟。
其实“投名状”三个字的意义还不止在此,它还引领全片。影片最后,兄弟刀刃相见,投名状浸满兄弟的血,也是对它的解释。
与旧版有什么不同?
陈可辛表示他想拍一部媲美《英雄本色》的史诗战争片。于是,除了着重刻画兄弟间的感情纠葛外,他在历史背景上进行了重新的演绎。
任何一部关于“刺马”的影片都必定在晚清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但是《投名状》第一次把刺马的故事背景放到了整个世界的大环境中去。“当时的清朝统治下的中国,逐一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等事件,正在一步步走向没落。旧的权力体系正在倒塌,新的权力体系正在血腥的斗争中建立,而其中最先被抛弃的就是道德规范。”在《投名状》官方网站,是这么介绍的,“以往《刺马》中的恩怨情仇,可以说是个人的选择,但是到了《投名状》这里,是时代逼迫大多数人作出的共同的选择”。
除了历史背景,陈可辛在发掘演员的潜力上也下足了功夫。“有一段戏,35分钟,是在苏州战壕发生的。几位主角在这里爆发了最大的矛盾,兄弟的决裂,三角恋情的爆发,都在这儿。”
与华丽武打大片有什么不同?
近几年,《无极》、《夜宴》以及《黄金甲》的出现,昭示着国内大牌导演推出华丽武打大片的决心。然而,陈可辛选择了一条与之完全相反的道路,他要让观众能在影片中找到“我的情人、我的刀子或者我的衣服”这种真实的感觉。
为了将真实的感觉带给观众,陈可辛对场景和服装都提出了相似的要求,那就是“做旧”。比如影片中出现的所有大小城市的街道,都按照历史原貌,做成被泥土覆盖的样子,天晴的时候黄土弥漫,下雨的时候又遍地烂泥。人物的服装也遵从同样的原则,所以刘德华才会说出:“从来没有这么丑,这么穷过。”
在动作戏的设计上,陈可辛明确提出“不许乱飞、不能以一敌百、不要花哨招式”的要求,所以观众不会看到大片中那些花哨的武打高手。
陈可辛的“御用”美术指导奚仲文语:“人吃多了鲍鱼鱼翅,就会想吃清汤面。”
http://www.cnetnews.com.cn/2007/1127/657791.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