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13-1-15 08:43
| 只看该作者
在流行文化和大众娱乐的普及的今天,富有民族特色的江南丝竹正面临着日渐式微的窘境。这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艺术表演形式,该如何有效地传承下去?嘉定江南丝竹传承人李景文一直致力于对青少年民族乐器的培养,培育了大量优秀艺术人才。而现在,李景文更是将这项沪上宝贵的非遗样式传播到了外来农民工子女当中。 民办仓场小学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每周三下午,73岁的李景文都会来这里义务教学生吹笛子。十多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每人手拿一管横笛,在老师的指挥下,吹起来有模有样。这些孩子学习横笛才不过三个月,都是第一次接触乐器,但是每个人都已经能吹上四、五首简单的乐曲了。老家安徽的二年级学生张家亮很喜欢吹奏横笛,他说:“笛子又好学,又好听,我想和李老师吹得一样好。”学生们的家长也表示十分支持孩子学乐器,赵女士表示孩子学吹笛后,不仅没有耽误他的功课,还加强了他的动手能力和自觉性:“以前穿衣服都是我帮他穿的,现在全是自己穿,每天回家先做作业,做完就练笛子,非常自觉,我真的觉得蛮不错。”在本学期的最后一堂笛乐课上,李景文帮孩子们一一检查了笛子,细心地为他们修补好笛膜,嘱咐他们寒假里仍需要坚持练习。如今李景文一周要跑五所不同的学校上民乐课,但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这还是他教的第一所。“现在除了我们这些老的,能表演江南丝竹的年轻人不多了,所以我想从娃娃抓起,培养一批接班人,来们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然后我就想到,教这些外来农民工的孩子学笛子,学江南丝竹,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丰富文化生活。”李景文说。曾在区文化馆工作的李景文退休后仍坚持发挥余热,七年来通过办班收徒,培养了一大批民族音乐人才。来自四川绵阳的罗婧就是他的得意门生,今年才20岁的罗婧还在读大专,却已经能成为师傅的助手,协助李景文开班授课了。罗婧说:“我自己也是外地来的,我感觉我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所学的东西传授给这些孩子,希望他们的音乐之路能学无止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