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新华社《通信》主笔不评论疑问

新华社《通信》主笔不评论疑问
上海商报  
2008-07-07 来源:  



称“时间和历史可以证明一切”

    日前,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接受媒体访问时,拒绝评论当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但他表示,“可以去看看前两天新华社的文章(指7月1日新华社发表的《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一文)。”所谓通信,已成为新华社一种符号性的文体,敏感、热点、重要的文章才能使用。
    据新华社副总编吴锦才回忆,16年前的那篇《通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曾亲自改动30多处。至于近日的《通信》是否有高层意图在内,主笔谢登科不予置评。

市场疑问
新华社发表通信目的何在
    新华社7月1日的一篇《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以下简称《通信》),引发市场强烈关注。文章表示,中国的宏观经济总体向好,虽然遇到了包括大小非、通货膨胀、暴涨暴跌及制度尚不完善等问题,但从中国实体经济和各种经济指标的角度来看,年轻的中国股市显然应该具有更高的估值。
    该文甫一刊出,一方面勾连起市场对16年前几乎相同题目的文章的回忆,另一方面则引发了市场对于其文章用意是“多”还是“空”的猜测。7月2日,股指先涨后跌创出年内新低,令市场对新华社发文的用意捉摸不透。
    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日前表示,“可以看看前两天新华社的文章”。“证监会副主席的这一表态,说明新华社的《通信》基本代表了官方的观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

16年前
以完成一次政治任务为目的
    1992年,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邓小平南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地试”这四个字。当年的8月8日至10日,举国上下为之狂热的“深圳认股权证”一事,充分表露出新兴资本市场的狂热,“8·10”风波又令业界对中国股市的看法出现了分歧。
    十字路口上,受到高层领导指示的新华社正酝酿这样一篇稿件:一方面要表明“股市,坚决要试”的态度,另外也要对当前市场的问题进行提示。写作的任务,落在了时任新华社国内部财贸编辑室主任的吴锦才身上。
    “当时,国内部副主任姬乃甫同志把题目告诉我,让我找人写。于是,我找了当时在财贸编辑室和上海分社分别负责采访金融证券口的记者丁坚铭、汪洪洋同志一起,分别采访,再根据采访情况拿出初稿。”吴锦才表示,一开始,这篇稿子就注定了其主题敏感性比较强的特点。
    从1988年开始,新华社就敏感的热点问题组织了一些重要的政论式长篇报道《关于物价的通信》《关于粮食市场的通信》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同时,这种体例也成了一种符号性的文体:敏感、热点、重要,类似的文章才能够使用这个体式。
    1992年9月28日该文面世后,达到了预想目标,完成了历史任务。吴锦才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回忆这篇报道出台的内容,包括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召集当时负责经济各方面工作的负责人研讨,并亲自改动此稿30多处等,为这篇报道注入了强烈的政策性和思想性。
    参与1992年改稿写作的另外一个作者丁坚铭表示,当时稿子出来的背景和现在不同,当时政府参与的程度非常高,针对当时投资者不成熟、市场认知不统一的情况,1992年的《关于股市的通信》起到了统一认识的作用。
    对于此次新华社再用“老标题议新事”,吴锦才表示,这次的文章也是从政治的高度以及经济的角度看问题,但并不是所谓的新华社“救市檄文”,新华社也没有这样的任务。“我们报道了宏观大势,如果能够在客观上起到增强市场信心的作用也是好的。”

16年后
说透时下股市的热点难点
    至于此次《通信》为何取题与16年前的社论相仿,主笔谢登科告诉记者,16年前的报道,在特殊时期承担了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从标题上看,巧合的成分更大一些。“股市的话题既重要又敏感,因此需要这样一个恰当、平衡又不代表任何结论的标题来承载内容。”
    谢登科表示,“这篇稿子要谈几个问题:宏观经济和股市的关系,改革开放成果和股市的关系,当下存在的问题与股指运行的问题,市场各个方面成熟才是人心所向的问题。希望这篇稿子具备理性、成熟、权威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
    谢登科表示,标题相似并不代表文章内容与16年前的文章有刻意的对比。但事实上,这种对比才是股市中各方所关注的焦点,尤其当股指从6000点暴跌了60%以后,管理层是否会在此时采取行动,或者贴近管理层的新华社获得了先知先觉的内容?
    对于此次《通信》是否有高层意图在内的各种猜测,谢登科不予置评。“讲透成果又不回避问题是我们写作的初衷。”谢登科说,新华社作为国家级通讯社,在股市遇到如此多问题的时候,是有义务回答一些质疑和问题的。
    市场对于新华社发表《通信》一文的各种评价、猜测和疑问,谢登科表示无法置评,也无需置评。“时间和历史可以证明一切。”
    吴锦才则表示,股市目前的估值显得过低,尤其一些中小板上市的公司每年有几倍的增长,股价却这么低,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吴锦才表示,目前股市的暴跌是有些不正常的,从各种指标和实体经济角度来看,早在上一轮市场跌到3000点时,就已经可以下战略建仓的结论了。

相关报道
管理层未有共识 救市政策受阻
商报综合报道
    “由于相关的多个部门在救市观点上还没达成一致,所以,近期估计不会有实质性的救市政策出来。”一位国务院下属研究部门的官员日前表示。最近几天,一些外资投行的中国证券部主管表示,有关部门近期可能会推出印花税单边征收的救市政策,其实并不属于实质性利好。
    一位从中国股票市场刚形成时就开始投资的老股民认为,早在16年前,新华社就曾以《关于股市的通信》为题,发表过希望稳定市场的社论。在他看来,当时的市场情况与现在的情况非常相似,都是大盘在短短数月便遭腰斩。
    但是,那篇文章发表后的一个半月内,股市展开了新一轮暴跌,从700点附近跌至386.85点才企稳。
    “16年后,当再次看到几乎相同标题的社论时,我真希望有关方面能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来救市,而不是看到大盘再跌去近一半。”
    不过,这位老股民认为,现在管理层拿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利好政策来救市。
  但上述官员不这么看,这位官员认为,“根据我们的研究看,中投公司扮演平准基金角色救市、取消10%的红利税以及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等,都应属于实质性利好。”
  但他强调,由于这些实质性救市政策涉及的相关管理部门还没能达成一致,因此,这些政策短期出台可能有点难度。

财政部辟谣印花税单边征收
商报综合报道
    据媒体报道,十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常委会前日举行分题小组讨论。其中“加快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专题组最为引人注目。
    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列席旁听,但他在会后拒绝向记者评论当前的证券市场与具体点位,仅表示“你可以去看看前两天新华社的文章”。
    股市的持续下跌是专题讨论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由于很多中等收入家庭把储蓄投入股票市场,股市的持续下跌实质上已成为民生问题,但他认为之前政府采取的系列救市措施大多为短期政策,因此应当“从政策救市转型为制度救市”。
    对于流传近一周的“印花税改单边”传闻,学界、机构、政界三方看法不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不排除改征单边印花税的可能性,但又同时表示,仅靠这一政策提振股市信心还远远不够。
    面对猜测,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则直接辟谣,“(单边征收印花税)纯属谣传。”贾康表示,财政部根本没有听说过有此消息。

新闻链接
多空格局渐变 中级反弹可期
据新华社报道
  沪深股市以过半的跌幅送走了上半年。步入7月份,在股指创下此轮调整的新低之后,以空方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开始有所改变,一波中级反弹行情正在孕育当中。
  今年以来,上证综指从5200多点跌至2700点以下,半年之内急挫约50%;沪市平均市盈率降至20倍以下,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分析说,在前期的深幅调整当中,沪深股市开户数逐月降低,成交金额也频频创出地量,从技术层面上讲,A股已经具备了反弹的条件。他指出,历史上月K线在出现15%以上的跌幅之后,次月至少会出现跌势趋缓,出现回升。据此,6月份月K线跌幅达19.95%,7月份收阳的概率较大。
  实际上,在7月第一周,股市已经呈现出探底回稳的格局,市场情绪也发生了“转暖”的微妙变化。当周,两市虽仍以阴线报收,大盘却已显示出一定的抗跌能力,多空分歧加大,空方力量不再一统天下。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自从6124点的历史高位回落以来,经过连续8个多月的调整,上证综指累计最大跌幅已超过58%,市场估值也大幅下降到合理区间,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估值衡量,技术反弹和价值重新回归的要求表现强烈。
    虽然弱市中仍未停止的大盘股发行增加了资金面的忧虑,不过随着信心的逐步恢复、新基金资金入市以及“大小非”压力的暂时减小,7月股市的资金面有望改善。
    高盛首席策略分析师邓体顺认为,鉴于央行未大幅上调基准利率,实际利率仍然为负值应会继续刺激投资需求。他分析说,当股票的绝对估值以及相对于其他资产类别的估值达到合理水平时,投资者最终将会在股票市场上寻求机会以保护他们的实际财富。
网易微博分享 豆瓣网 搜狐微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