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很多人每天都在吃,一吃就是一辈子。可是,许许多多的人却不知道我们吃的米饭最初是怎样做出来的。据《古史考》记载,七千年前老祖宗以石板作锅,生火炒谷。严格地说这不能算作“饭”。据考证,此“饭”做熟后,老祖宗用石块将其研碎,去谷壳后将粉状的“饭”放进嘴里。到了陶烹时代。“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才开始有现在的饭。
你看这饭一吃就是几千年。几千年中当然也产生了许多有关米饭的有趣故事。两千多年前周天子享受号称“八珍”之一的“淳熬”。其实就是将油煎的肉茸酱盖在蒸好的米饭上,这可能就是最早的“盖浇饭”。还有一千多年前隋炀帝时期流传下来的“碎金饭”。又名“金裹银”,其真实做法是将隔夜米饭在锅中用油炒得炽热,再下葱、盐和搅散的蛋液,使金黄油亮的蛋黄颗粒分明地紧裹在米饭上,这就是早的至今盛传不衰的“扬州蛋炒饭”。大家以后要擦亮眼睛,看看那炒饭的师傅给你端来的是不是正宗的“扬州蛋炒饭”,不要到时候吃了一盘普通的蛋炒饭还给了一只鸡的价钱却不明白是被蹩脚的厨师给欺骗了。
关于米饭,先讲到这,下面说说与米饭一母同胞的兄弟——粥。在清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对中粥下了此番论述:“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在中医学中,讲究调养。对大病初愈的人更是如此,先调而后养。这调就很讲究。据传春秋时期,齐桓公有次大病初愈,吃什么东西都感觉无味,心情十分的不好,这时厨师易牙为他端来一碗“雉粥”,齐桓公吃后,顿感心清气爽,身体也渐好起来。可见“粥”在调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在很早以前就得到了认可。身体调好后,才能养。这时就可以进食一些大补的食物。“粥”有食疗的作用已经深深地沉淀在中国人的血液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今天身体不适,什么都不想吃,就是想喝点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粥”的品种也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什么猪肝粥、山药粥、枸杞粥等等,因在粥中所添加的料不同而各有千秋,一个名叫“天下第一粥”的粥,其中尽然添加了二十八种材料。只要你有创造精神,你好可以做出有特色的粥。
做食物的人要让吃食物的人怀着感激、愉悦的心情——《大长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