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发表于 2007-4-5 09:5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职能部门的相关文件,没有执法部门的强硬整治措施,一年多来上海已有700多家从事家庭装修业务的民营企业自行关门。
《文汇报》2日报道,一项来自上海市家庭装饰装修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这个前几年属于“开”“关”平衡的行当,在市场之手的“搓洗”之下,近年来出现了“关”大于“开”的局面:从2005年底到2007年初的一年多时间里,同期申请加入家装行业协会的“新面孔”只有二三十家。
上海家装行业“快速洗牌”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房产市场的变化。在宏观调控作用下,房产市场逐渐趋于平稳增长,全市房产交易量从每天的1000多套降至400——500套,家庭装修企业的业务量随之明显减少,不少企业的经营业绩下降了20%,民营中小企业业务量下降的幅度更大。
二是消费者的家装观念趋于理智。眼下消费者买了新房进行家庭装修,不再被民营小公司开出的低价位所迷惑,大多数消费者倾向寻找那些信誉好、有口碑的规模企业。
上海市家庭装饰装修行业协会一位专家认为:家装市场忽然“大浪淘沙”,对占据近40%市场份额的小型民营家装企业是一个巨大冲击。也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经过这一轮“洗牌”,原来“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市场将出现明显的分工趋势。那些资金、技术实力强的大型家装企业将会集中力量在精品、节能装修、智能装修等高端市场;剩下来的巨量二手房装修市场,则为那些小规模的民营家装企业提供了可观的生存空间。据介绍,目前市场上已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开始与房屋中介公司联手,推出二手房的施工标准,合理处理拆除的家装材料,每套二手房装修的利润至少不低于3000元。这些小公司由于薄利多销,公司一年的收益也有相当规模。
争当“规范服务达标”企业,也成为众多家装企业“坚守阵地”的重要举措。过去由于市场供需两旺,“规范服务达标”活动曾经倍受冷遇,但家庭装修行业“熊市”的出现,却让这块“金字招牌”重新受到企业的“追捧”。服务质量、企业信誉等消费者十分在乎的“无形资产”,正在被众多家装企业视作取信于消费者的法宝。在2006年度上海市“窗口”行业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家装行业在37个行业中排名第30位,名次较前一年提高了3位。排名的小小变化,给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的会员单位带来强大的示范作用。今年,当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在行业内开展第二批“规范服务达标”企业评选时,竟有400多家企业参与“竞争”,充分显示家装企业对这个荣誉的在乎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