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6-04-21 作者:杨红旭 来源:东方早报
上海轨道交通6号、7号、8号、9号近日正式获批,“轨道交通房”概念再度热炒,沿线数百个在建楼盘被注入了兴奋剂。我认为,对于轨道概念房,消费者须保持理性,未来并非如楼盘广告中描述的那么美妙。
不可否认,轨道交通1号线造就了上海楼市的“莘庄奇迹”,轨道交通2号线也使花木房价大幅攀升。但是,轨道交通3号线和轨道交通4号线对房价的拉动作用已微不足道,说明了轨道交通对房价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对市郊的影响大于市区。但是,同样途经市郊的轨道交通5号线和轨道交通1号线延长线却也没能再现辉煌,轨道交通5号线由于位于远郊且需在莘庄换乘,所以人气并不旺,老闵行区绝大部分购房者属区域客,对工作在市区的客户几乎没任何吸引力。
另外,还有三个因素制约市郊轨道住宅的价值。其一,价格因素。郊区住宅所以能吸引市区客,在于它的价格比较低廉。然而,长途乘坐轨道交通,而且一半左右的业主还须换乘,会导致出行成本的大幅增加。比如从5号线诸站到徐家汇,一般来回车费至少要10元以上,而乘坐公交车一般来回仅需4元左右。住在市郊到市区上班如果中间还需换乘另一条轨道线,则一月光交通费就高达300~400元。
其二,时间因素。从绝对时间上讲,从市郊乘轨道交通肯定比坐公交车节省,但市郊轨道交通10分钟左右一班车,而且从家到地铁站一般还需步行5~15分钟。因此,从相对时间上讲,有时人们更愿搭乘家门口的公交车,如不堵车,则所需时间和乘轨道交通差不多。看看闵行区的一些楼盘就会明白,大型楼盘要配备社区巴士才能打动市区客。
其三,方便因素。由于规划中的轨道交通都经过诸多人口聚集点,导致日后乘客过分拥挤。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段。目前住在莘庄、梅陇、共富、彭浦的上班族对此都深有体验。
再者说来,即使郊区轨道概念房虽然在出行上有所改善,但在商业、教育、医疗等综合生活配套方面,往往难如人意,毕竟住宅非夜伏昼出的旅馆,绝不能仅因贪图出行之利而放弃其他生活便利。因此,我并不特别鼓励工作在市区的朋友循着轨道向远处追寻居家梦想。上海之所以规划“三城七镇”,是为了形成卫星城格局,以分流市区人口。就算轨道9号线直通松江,“住在松江新城、工作在徐家汇”也不可能成为主流选择。与之类似的是,前段时间沪杭磁悬浮规划甫一确定,就有人炒作嘉兴房产,在我看来,除非选项择“5+2”生活模式,否则对上海人没有任何意义。
按市政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17条轨道交通线,随着轨道网络越来越密集,其对楼市的促进价值也将越来越被摊薄。某些楼盘想靠轨道交通利好扭转销售颓势,希望实属渺茫,而消费者亦须保持理性,以免误入“轨道交通房”之迷途。
--------------------------------------------------------------------------------
个人觉得分析地蛮有道理,不过很多事情都是无奈的妥协和让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