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城社区网〗's Archiver

老叟 发表于 2012-10-26 14:40

餐馆药膳不可信 当心变“毒膳”

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一直以来,药膳因其具备"寓医于食"之功能而广被推崇。而在人们日益注重养生的当下,各类"药膳坊"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光顾者众多。"滋阴补阳"、"美容养颜"、"净血排毒"……在商家的宣传里,药膳俨然已成为一剂"神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然而,在讲究辨证的中医看来,剥开药膳被层层包装的光鲜外衣后,其作用并没有那么玄乎,且药膳并非人人都能吃。隐藏在光鲜外衣下的,则是众多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厨师存在乱放药材、剂量不准等不规范现象。有着"健康膳食"美誉的药膳,正一步步朝着"毒膳"之路迈近。
[b]吃药膳吃出问题的不少[/b]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中国药膳制作及从业资质基本要求》规定,药膳制作师应具备中级以上厨师资格;具备与药膳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具备严格按照药膳配方制作药膳的能力等。不过,现实中,药膳的大多数出品方——厨师,在这些方面是典型的“三无人员”。
  有餐馆从业者坦承,其实对中药药理并没有研究,只是看到目前流行药膳,便在食物中加入人参、当归、枸杞等一些滋补类中草药,制
作成所谓的药膳。至于剂量和搭配,则是按照“传统和习惯”来。由于在制作工艺、材料标准等方面都没有严格的规范标准,滋补效果难以确定,有的甚至出现副作用。
  “不同人群的体质不一样,有的是寒症,有的是热症,如果吃了与症状正好相反的滋补药膳,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郭丽娜表示,中医药膳讲究辨证,不同的体质应该区别对待。由于厨师大多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对中药药性不了解,如果在药膳里放进去了两种相克的药物,或是剂量放得太多,会导致食客出现恶心、呕吐、口干舌燥等症状。
  厨师对中药随意“拉郎配”,这是餐馆药膳存在的另一大隐患。其实在常用的近5000种中草药药材中,根据卫生部确定的药食两用原料只有87种。人们熟悉的人参、当归、虫草、川芎等均不在此列。此外,街头不少餐馆里药膳品种配方也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不问服用者的情况,乱施补膳,事实上一种药膳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
  “近年来,药膳养生进补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但事实上如今很多商家打出的药膳完全背离了真正中医药膳的原则。”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表示,药膳是调理性饮食行为,是介于“药”与“食”之间的特殊膳食,需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因人而异,因人施膳,而不是“一锅煮”。而药膳烹调师既要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还要熟悉中草药规范的使用原则,否则将减弱药效。
  据了解,很多餐馆通常是在汤料中直接放入生药材,这些药材没有经过特定的煎煮,只能起到调味作用,其药效并不大。而且一些加入汤里的中草药未经过科学论证,经营者也无法保证所加入的中草药是否全部按照国家标准选择,那么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万一误服某些属于禁忌范围的中药,有可能会引发并发症。
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食用得当可以达到调理、保健、养生的效果。随着秋季进补时节来临,不少餐馆纷纷打出药膳的招牌,宣称药膳中的中药能辅助治疗某些疾病,食用药膳“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吸引了不少顾客。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一家药膳馆,可谓“药膳味”十足,还没进门,就能让人远远闻到一股子中药味。店内的菜单上,几乎每道菜都与药膳挂钩,有药膳凤爪、药膳乳鸽、药膳炒饭、药膳猪手等,还有用人参、鹿茸、虫草搭配各种家禽做出的各式炖盅。

  每道菜都写上了具体的功效和注解,如“滋阴养颜”、“清热化痰”等。以“药膳土鸡汤”为例,商家称在鸡汤中加入了党参、当归、淮山、枸杞等10余种秘制配方的“药膳鸡煲”,不但很“补”,还能起到食疗的作用,具有暖胃暖心,滋阴补肾之功效。当然,这些药膳的价格不菲,动辄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吃药膳感觉比较健康。”家住广州海珠区的吴小姐表示,其实药膳的味道一般,之所以还选择吃,主要是奔着健康去的。据她介绍,她常去的一家药膳店,每逢周末、节日假期,常常需要预订位置。
  不过,记者从广州几大医院门诊科医生处了解到的信息却显示,在餐馆里吃的药膳并非都是健康的。据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郭丽娜介绍,因为吃药膳而吃出问题前来就诊的市民还真不少,有的吃后上火,口干舌燥;有的头晕、恶心、腹痛;更有甚者出现昏迷。
  “这主要是因为滋补不当。药膳如果不分药性,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使病情加重。”郭丽娜表示,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的药性,配制药膳必须根据药物的属性来定,不可随意“拉郎配”,否则会降低药效或适得其反。如黄芪老鸡汤,因黄芪性温补气,老母鸡也是温补之品,对气虚体弱者有补益作用,如果风热感冒者食之,会“火上浇油”,加重感冒和引起流鼻血。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