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城社区网〗's Archiver

老叟 发表于 2012-7-20 09:03

鲜为人知的上海别称

[font=宋体][size=4]上海简称“沪”和“申”,大家都知道,但是以前上海还有一个别称知道的人却并不多。上海以前的一个别称叫“海上”,在清末、民初很流行。百度的百科名片上说:“海上,指海边,海面上;也指上海。”

    先说一下“沪”的来历。“沪”原是一种竹子编成的捕鱼工具。很久以前,上海的先民将此捕鱼工具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露出。鱼随潮而来,退潮时便被沪拦住。古时称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当时上海所在淞江口处正是喇叭形的海湾。所以,人们便将到处插有“沪”的、又被称作“渎”的淞江口一带称为“沪渎”,这一带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沪”也成了上海的代称。

    “申”的简称与战国时期的黄歇有关,黄歇是楚国的贵族,号春申君,那时上海滩是春申君的封地。当时的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

    关于上海的“海上”这个别称,早在明代的《弘治县志》上就有记载:“上海县称上洋、海上。”至于上海为什么有“海上”这个别称,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上海这个地方本是一片汪洋大海,上海这个城市就是建在海上的,故有此称。

    上海“海上”这个别称在清末、民国初期时很流行。尤其是文人骚客,在他们的著作中、雅号中常常用到这个称号。如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沪志士馀杭章炳麟 ……因联络海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海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赓续此报,复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再如《申报》主笔蔡尔康就自号“海上蔡子”,《申报》主笔黄式权自号“海上梦畹生”,著名学者孙玉声的别号就叫“海上漱石生”。

    笔者的藏书中有一本清末小说《海上花列传》,作者韩邦庆。这部长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写清末中国上海十里洋场中的妓院生活,涉及当时的官场、商界及与之相链接的社会层面。《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方言小说。《海上花列传》第一回中就说:“只因海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当时上海有一个由近百名著名画家组成的书画家团体,很有点名气,这个团体的名字就叫“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很显然,这里的“海上”就是上海。当时上海还有许多以“海上”命名的杂志和著作,如《海上画林》等。至今,上海还有一本杂志叫《海上文坛》,人们还称上海画派为“海上画派”,另外我们常常可以在书刊杂志看到“海上闻人”一词,意思就是上海名人。 [/size][/font]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