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三林老街“再造景色”
[size=4]……忽如一夜春风来,悠悠流淌的三林塘上,一座古桥亮起了红绿紫黄的霓虹灯,绣花的图案不张扬,却照亮了三林古镇的历史长河;廊坊绵延的老街上,板凳龙、蒲扇船等作品一一散落在街上,用艺术的创意提炼着三林的文化与民俗……其实公共艺术不仅展示艺术家的才思,更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概括与提升。近日在三林塘老街,由浦东新区三林镇人民ZF、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与上海三〇国际艺术区共同合作策划和组织实施了一次公共艺术展示活动“再造景三林公共艺术展”活动……每件作品取材三林民俗元素
在三林老街展出的15件作品,是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49位学生分为15组创作的,15件作品耗时一个月。这些贴近百姓记忆的作品,散落于三林塘港的两侧,带有浓厚的三林民俗特色,并被赋予了艺术化的表达:用200柄蒲扇扎在一起充当船帆的“扇风船”(如上图)、用竹筛、竹子层层叠叠做成的“筛廊”、用多条板凳互相镶嵌搭出龙状的作品“舞韵”、将藤编热水瓶放大成足有三层楼高和建筑物差不多高,当中还放入灯柱的“老物件”、用三林土布包住三林“土布之王”——汤宅门头屋顶的作品“布顶”、长长的涂鸦墙“三林印象”、描述酱园作坊生活、劳作场景,用铁丝和缸做成的“酱园记忆”…… [/size]
[size=4][url=http://blogimg.eastday.com/attaches/2012-06-22/1711381137336/1711381137336.jpg][img]http://blogimg.eastday.com/attaches/2012-06-22/1711381137336/preview1711381137336.jpg[/img][/url]
一个复旦的老师介绍说,运用藤编热水瓶、蒲扇等“当地百姓熟悉的老物件,能让当地人感觉公共艺术更亲切,更易接受”。 信息化席卷浦东,未来浦东将因“智慧”而变得更加“幸福”。
据介绍,本次展览以现场环境为思考对象的特定创作,作品以装置、雕塑、绘画、灯光、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试图重新解读古镇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探讨现代生活样式与艺术氛围之间公共性的综合命题。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组成多个项目小组,对三林古镇独特而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调研与加工,以公共艺术的户外展示形式连接市民生活,以凸显区域特征为主旨与社区形成环境、人文的多重互动。[/size]
[size=4][url=http://blogimg.eastday.com/attaches/2012-06-22/1712091137337/1712091137337.jpg][img]http://blogimg.eastday.com/attaches/2012-06-22/1712091137337/preview1712091137337.jpg[/img][/url]
复旦师生研究古镇艺术营造
在现场可以发现这次展出的艺术作品都“很接地气”,这是因为创作这些作品的复旦师生们对古镇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研。
复旦的带教老师介绍说,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当地百姓曾经所见,因为“既然是为当地百姓做这个公共艺术,就要和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相结合,所以我们也是做了很多的调研工作,来了解我们的创作对象三林古镇。”
古镇、居民、学校的“多赢”
这次的展出活动可以说是古镇、居民、学校的“多赢”:活动既为古镇增添了新的景观新的活力,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审美品位,又给了学生们一个自主研究对象,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艺术创作的锻炼机会。此外,诸多专家也齐聚三林,针对本次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实践活动,探讨古镇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艺术环境的营造。6月17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丁乙,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英国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菲利普,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张雪敏等与国内外知名学者、艺术家以本次案例为切入点,对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的话题展开了研讨。 [/size]
[size=4][url=http://blogimg.eastday.com/attaches/2012-06-22/1712391137338/1712391137338.jpg][img]http://blogimg.eastday.com/attaches/2012-06-22/1712391137338/preview1712391137338.jpg[/img][/url]
如何利用古镇文化资源引发思考
三林古镇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然而怎样把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艺术的形式,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契合古镇历史的景观呢?传统民俗文化以怎样的面目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为百姓接受此次活动提出的“再造景”概念,既体现了三林镇人民ZF对三林古镇资源的重新利用,也是通过再造新景观,对古镇文化的一次扼要的“回顾”,是对大都市里的古镇文化保护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据悉,作为三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启动后的首次大型艺术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城市公共艺术”主题,通过沙龙和展览,以学术研讨和古镇民俗文化实践与当代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将现代的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古镇的发展,保护古镇建筑的同时,运用当代手段古为今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些公共艺术户外作品将一直展出,直到它们在风吹雨打中自然分解。”三〇国际艺术区负责人毛毛透露,“这只是三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首次大型艺术活动,由此将拉开三林文化创意的大幕。”
据悉,三〇国际艺术区将打造“中国艺术生态银行”,在“银行”平台上,依据“分级培育,逐级推进,立体整合,自然融合”的原则进行产业市场交易,形成多赢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完善的艺术产业市场体系。
图为 ① 扇叶舟好风凉。② 博物墙上挂的都是日用品。③ 老街品茶品风景。[/size] 江桥老街呢?落后啊?落后欧美国家90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