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人为什么有恐惧症?
[size=4] 这是昨天在我关于中年人“溺爱”年轻人评论博客上一位朋友的留言的拷贝:“真的全都单纯是溺爱吗?是不是会有某种不为人知的恐惧担忧,怕自己老了,子女不来关心自己吧?今天的话语生态,几乎没有了要求儿女养老的余地。在这样语言环境里,父母难免暗暗心生疑虑和哀叹,难道不可能吗?”昨天晚上,从新西兰给家族中唯一长辈姑姑电话,远在上海的姑姑,92周岁的老人告诉我,她最近又再次起不来了,双脚“发流火”(是一种病,会发烧双脚红肿)。她住在周边房子已经拆去的上海老城厢旧房中,她现在靠儿孙照顾,看病打针,要儿孙排出空余时间,轮着送医院。姑姑算福气好的,自己没有生过儿女,她带大姑父的儿孙,以及她从小领养大的孤儿,今天为她年老需要照顾的时候给予了回馈。可能他们的经济条件的原因,姑姑也就只能够在那破旧的房子内“等死”(那是姑姑的说法,因为乐天派的她已经感到儿孙的难处)。
一位旧同学,那是一位我们那年代少有的独生儿子,年轻时候或许有点优越,可他这几年,对老母的孝心,让他实在苦不堪言。生病的母亲,独居吧,实在难处很多,就是找了保姆,也难以解决。送了养老院,还是三天二头的住院,那60岁的儿子每天都往母亲那跑,体力和心力累得无法叙说。
可能对社会学的热情,也可能自己快步入国际认定的年龄上的老年,最近和同年人多讨论的是我们父母的老年生存环境,也确实有考虑过自己的老年安排设想。
中国因为人多,尤其集中的老年社会到来,医疗资源不足,老年设施的社会资源缺乏,那中国儿女对老年人抚养和照顾的负担成为社会问题。您去看看中国今天的急诊病房,您去看看那些内科病房,几乎都成为老人院了。您在那,可以看到一些疲惫无奈的儿女在互相责备,甚至于为了照顾老人排班争吵;您可以体会那几乎过着非人道日子的护工在忙碌;您看到那些护士来回奔跑后苦涩的脸部表情;您只要到过那里去体验一下环境,就会体会到照顾老年人的问题有多少难!即使老人住上养老院,您去看看那些老年人,他们已经属于社会上比较“幸福”的人群了,因为中国养老院的资源太少,可那些痴呆的老人,那些瘫痪的老人,让您看到护理人员叫苦连天的样子,您会感到老年人生活的问题严重。
在56岁申请家庭团聚移民被新西兰ZF获批,本是为了与分开11年的儿子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因为自己改变了在国内不错的事业和在国内算不错的生活环境,很多人感到不解,当然也有很多人为之羡慕,他们基本的一点是一致的,都在关心我的养老问题。我也在问自己,老年移民到底为了什么?仅仅是养老吗?真的有点,不过和太太更多地考虑是为了减轻儿孙的压力。
与中国相比,新西兰的老年福利,尤其是医疗环境那似乎是一种“享受”了。只要在可以享受福利范围的居民,您只要愿意进入老人院,您的生活就由国家福利支付解决了,家人不用任何担心和照顾。即使您是居家的老年人,您一旦生病需要医疗住院,您家人只要道义上的探望,因为不仅是医疗免费,那吃饭都是国家福利支付。甚至于老人归天的时候,国家又专款负责安排入土。如果您的另外一半先走了,那您的生活费会因为单身而增加。
可能为了减少儿孙照顾我们的困难,可能为了能够不要为无法计量的医疗费用考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养老,很多英国人都选择了新西兰。
网友的评论,或许是另外的一个社会议题,他将家庭的伦理和关系说得实在了。养儿防老变成宠爱、溺爱怕老,他们或许希望对儿孙多点溺爱,多点投入,或许在中国目前环境下,自己老年的时候多一点被儿孙照顾。
实际上,这社会如果到了需要那样交易环境的存在,那我们的社会真的失败了。新西兰是因为社会的经济条件带来福利环境较好,可中国也不至于靠那种情感的交易来改变人与人的互相照顾的关系吧。
社会是传承的,一代人对另外一代人的照顾,是社会必然的责任和义务。当我们抚养儿孙的时候,我们应该是无私的,而儿女对父辈的照顾,那也应该是天责和义务。那没有可以计较和交易的成分,那是在任何社会都是那样的。在西方社会我们看到的只是社会功能强化了,那是社会希望让年轻人多点时间去工作,去为社会纳税,因为只有社会有钱了,社会福利才有保障,那是另外的一种方式的社会管理而已。尤其当您看到西方社会做工的重税,实际上他们在为自己老年的社会福利享受做。中国目前的问题是人口太多,我们的经济条件刚刚在改善,我们的社会福利体系没有完善,我们需要子女对自己家庭内老人的赡养,所以,导致一些人会认为那些老人的“爱”是有私心的,是为了将来自己被“爱”。
希望中国的社会,能够真正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天伦之乐,也能够享受社会必要的养老、医疗的福利,尤其在独生子女一代,儿孙们承受不了对老年人的家庭照顾,他们对父母和长辈的“爱”会成为他们生活的负担,增加他们生存的压力。我们的社会很难学到目前西方社会的那种福利制度,而事实上西方人的高福利制度已经在受到现实社会发展的鞭策和考验。
人间总有真情在,可人间的真情需要有一定的环境养育。希望上一代的“爱”不是为了获得回报;也渴望下一代受到的“爱”能够在心底里发芽、成长,使得他们懂得尊敬老人和照顾老人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回馈。
[/siz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