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城社区网〗's Archiver

老叟 发表于 2011-12-4 16:33

旧书店也是上海的文化根须

上海最大民营旧书店“小朱书店”年底将关门的消息牵动了沪上众多爱书之人。拥挤的书架,泛黄的书页,旧书店虽然没有豪华的设施,但给人的却是一种温情的所在。正如有专家所说的:在繁华喧闹的大都市中,旧书店这样的文化符号给人的是一份人文关怀。(12月1日东方网)  “小朱书店”的命运,令人唏嘘。在实体书店的微利时代,旧书店开得更难。“小朱书店”的困境,只是众多上海旧书店面临发展难题的一个缩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闹市区可谓旧书店林立。在南京路、淮海路、福州路、四川北路、延安路、长乐路、华山路、江阴路都有旧书店,成为都市中一道书香袭人的文化风景。然而曾经风生水起的上海旧书业,曾经让几代人投入淘书渊海的旧书店,如今正悄悄淡出人们的视线。据统计,目前上海正规的国营书店仅剩下区区几家,至于像“小朱书店”这样的私营旧书店,其生存状态更令人堪忧。
  上海之大,旧书店却难觅立足之地,最大的因素是店租问题。以多伦路上一家只有10平米的旧书店为例,租金已经已从当年的700元左右蹿至5000元。租金奇贵,已成书店难以承受之重。而经过一轮轮市政动迁,所给补贴也已不足以让书店重回黄金地段。如果只是浮光掠影看问题,自然可以将旧书店被“挤出”归结为市场行为。但透过表象看就里,就能发现,“挤出”本不该成为旧书店的归宿。如果能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旧书店更多优惠,甚至在门店场地上给予扶持,或给予专项补贴,让旧书店的生态环境好起来,旧书店的生存状态就会焕发生机。
  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在中国的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上海在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中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不一哄而上、不大拆大建,尽最大努力保护了两岸历史建筑,传承了极具上海特色的传统历史文脉。上海是公认的时尚之都,然而真正的时尚也总是和文化、历史相联的。历史文化资源的魅力,不仅是见证城市历史的“年轮”,更蕴含了塑造城市特色的丰富“基因”,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如果说外滩的建筑、里弄中的石库门住宅是上海的文化根须,那么旧书店又何尝不是?当代任何一座豪宅,其价值都无法与一座古城堡相比,而一个旧书店的价值,或许可以让一个品牌旗舰店相形见绌。文化是城市之根、城市之魂。说到存量,一般意义上总理解为一种被闲置的固化资产,其实,文化才是最丰厚的“存量资产”。倘若没有了浦江两岸历史建筑,上海还会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名城,还会是独一无二的上海吗?而没有了旧书店的上海,其记忆中也必然多了残缺。
  以上海对历史文化之钟情,决不会愿意书店被“挤出”——不论其是旧书店还是新书店。相信旧书店面临的窘迫只是“暂时的困难”,而在全社会的关注下,上海旧书店终会书香长留。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