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城社区网〗's Archiver

老叟 发表于 2011-12-4 16:01

小众文化业态重生显上海气度

它们寄居在这座城市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它们是一部分人记忆中难以抹去的回忆,它们曾经游走在生存线的边缘,它们又在众人的留恋和帮助下“起死回生”……从雅庐书场到神奇照相馆,再到小朱书店,上海诞生了一个个在民间人气极高的文化传统业态,从而给人许多联想和记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花建认为,上海在鼓励文化的新兴业态的同时,也可以宽容文化的传统业态,为未来的文化创意、创新和创造,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尽管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民营书店、照相馆或者传统书场的变化,但折射出的是上海人国际胸襟的开阔和多元包容的气度。
  
[b]  小众文化业态频“重生”
[/b]  
  小朱书店,这个名字或许你以前没有听说过,但最近沪上各媒体的宣传一定让你对它有所了解。这个沪上最大的民营旧书店,最近传出即将关张的消息,立刻牵动了沪上众多爱书人之心。其后几天,书店每天顾客盈门,老板感动得热泪盈眶,坦言现状的销量是以前的十倍都不止。拥挤的书架,泛黄的书页,旧书店虽然没有豪华的设施,但给人的却是一种温情的所在。旧书店所展现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深度,更是对于文化传承的一种担当。
  
  一周以前,曾经在上海大学生中赫赫有名的广灵一路“神奇照相馆”宣布即将歇业。老板坦言,房租从4700元涨到12000元,运营成本过高,他不愿意把涨价的压力转嫁给顾客,只好选择解散员工歇业。但就在正式关门前几天,络绎不绝赶来的市民挤爆了小小的照相馆,生怕以后“再也拍不到这么好的照片了”。令人欣慰的是,“神奇照相馆”有了新去处,虹口区嘉兴街道主动“牵线搭桥”,邀请其作为虹口区文化扶持项目落户“音乐谷”。
  
  时间再退回几个月以前。今年7月,位于上海顺昌路315号的雅庐书场即将拆迁。这一有着91年历史的老书场曾经见证了评弹艺术在上海的兴起、繁盛、衰落与传承,虽然每场观众往往只有六七十人,但除了大年夜,老观众总能在雅庐书场喝上一杯热茶,听到熟悉的评话弹词,而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当下,听一场书的花费却只要5元。不过,雅庐书场最终依然有了好归宿,将入驻“新天地”,初步计划三个月免费演一次。
[b]  
  小众服务保留海派智慧密码
[/b]  
  民营的旧书店,虽然容量不大,却可以满足具有怀旧心态、兴趣别样的“小众”需求,少有规模化的产业效应,却多有情趣化的文化点缀;具有91年历史的老书场,虽然空间有限,席间多为白发人,少见黑发人,却也保留了老上海的一页风情,让人依稀窥见海派文化的一缕根脉……
  
  花建认为,民营书店、老式书场、个性化照相馆等业态,在非常小众化的服务中,会保留海派文化的许多智慧密码,让人们知道:在老旧的街巷里弄之间,在一臂距离的人情世故中,老式的文化娱乐和阅读方式,就是这样在传递着人际关系和文化信息。它们不但是出售图书、欣赏评弹、拍摄相片的商业机构,也是保留文化传统的人文空间,从而给人许多的联想和回忆。它们可以为未来的文化创意、创新和创造,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
  
[b]  伟大的创意城市是新旧综合体
[/b]  
  截至2011年11月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评选出29个创意城市,从苏格兰名城爱丁堡到日本产业重镇名古屋,从美国沙漠创意小镇到拉丁美洲的美食之都波帕扬,在各显神通的创意中,显出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包容遗产的传承与创意的开发,并且把新旧因素衔接起来。正如知名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勒所感叹的:“发挥创意并不意味着只关心新事物。伟大的成就往往是新旧的综合体,因此历史与创意得以相辅相成。”
  
  再来看上海。在这里,随着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潮流,许多旧的文化业态正在迅速地被淘汰,而新的文化形态奇迹般地成长起来。今天的上海拥有首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其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网络视听、数字阅读产业发展之快,在全国引领着蓬蓬勃勃的新潮流。
  
  而从小朱书店、神奇照相馆和雅庐书场的故事中,我们却看到了另一面的上海,一个鼓励文化的新兴业态,同时又对传统业态非常宽容的上海。花建表示,大都市文化生态的奇妙特点是:近亲繁殖往往会逐渐退化,远缘杂交才能繁育良种;单向度看家乡多受局限,多角度说上海才能新意叠出;陈陈相因往往让人兴味索然,转换视角会在刹那间迸发创新的火花。
  
  在密集交流的城市空间,我们可以从现代时尚文化形态跨入旧式小众文化,又可以从历史的回眸中再反省数字化、网络化潮流的日新月异,还可以用数字化手段复原当年的老旧书画和传统艺术,在多元包容中获得更多的交流交融和智慧启发,这正是国际化大都市最迷人的魅力之一。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