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城社区网〗's Archiver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1-9-7 19:54

上海人的腔调与格调——《上海格调》前言

上海人的腔调与格调——《上海格调》前言
2011-8-10 15:09:44 来源:易文网 作者:淳子 伟立 [table][tr][td][img]http://www.ewen.cc/images/fenmian/9787532634255.jpg[/img]     一个人有没有腔调?

    在上海人的眼中,是门面、是店招、是商标、是外套……

    在上海人的嘴上,是评语、是判词、是口碑、是广告……

    在上海人的心里,是分水岭、是验钞机、是化学试纸、是交际评估的先导……

    一个人的格调高不高?

    在上海人的眼中、嘴上和心里,都是一道躲不开的风景,仰望、俯视、对瞧、自照,熙熙攘攘、芸芸众生都能一览无余。

    就像卞之琳的《断章》所言:“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今天,我们在这里议论格调,明天,人家在别处议论我们的格调,谁也逃不掉的。

    腔调是有没有的事,上海人是不能没有上海人的腔调的,那是上海人在某一段时间里,时尚流行的形象和做派的特征。

    格调是高不高的事,上海人是崇尚经典、讲究高雅的,大多低调奢华,骨子里却透着浓浓文人趣味的风范,那是上海人社会等级的标杆,只能通过个人教养、品位的提高体现出来。

    再没有其他的办法,可能提升你的社会地位和等级了,即使你嘴上说的上海方言,或者怀里揣着上海户籍,或者名片上挂满醒目的上海头衔,或者在上海银行里存着万贯家产。

    上海滩上的上海人很多,其中有本地土著的后裔,有开埠后移民的后代,也有改革开放各地来创业打拼的新上海人,还有外裔上海人(详见本书《阿拉上海人的中产梦》一文)。但是,上海滩上有腔调、有格调的上海人却不多,有些背影渐渐正在远去,许多老上海对着黄浦江水低声呼唤,归去来兮,上海的格调!

    腔调,本义是指一个人说话的声音、语气,自然可以引申为各人说话时,所反映出的一种语言形象。

    我们说话时,除了词汇、语法因素外,体现个人形象的主要因素是语音、表情及肢体动作。

    记得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曾经说过,听人家说话,55%取决于对方表情、动作的视觉效果、38%取决于对方语音、语调、语速等听觉效果、还有7%是词汇表达的意思。(大意如此,原话记不清楚了)。

    上海腔调,自然最好用上海方言,像个上海人。

    然而,上海方言是个“混血儿”,随着近代以来的开放和都市化,烙上了深深的海派胎记。

    兼收并蓄了全国各地方言和外来语特点的上海方言,真说起来可谓千人千面、万紫千红的。

    早年上海话的成分中,“苏州话最多,宁波话次之,本地土话又次之”(王昌年《大上海指南》1947年),其他地方如苏北、广东、山东等地的方言也多少都融合进来。加上这么多年西风渐入,各国外来语的输入,上海话讲起来,只要哪些成分凸显出来,就会有些腔调的不同,甚至档次的差异了。(可参见本书《“闲话”里头的那点骨气》一文)

    上海话语调里的灵魂,是保持吴语的那种儒雅温婉、低声清丽和矜持适宜,上海人就是说普通话,也是这番腔调,否则,就有失了上海腔调的危险。

    上海话里还混杂着一些行话、切口和下层社会的“白相话”,包含着一些戏谑性、庸俗性的词汇,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起来,腔调就有些粗俗低下了。

    上海腔调,不仅仅在于讲话带出的“腔”与“调”,也包含眉眼的表情是否亲善,手脚动作及坐立姿势是否文雅。更要紧的,当然是讲话时的仪态、风度、气派,应该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位等协调,这似乎就跟格调有些“搭界”了,与西装、香水或“头势”清爽不清爽,关系倒不太大。

    格调,本义是指一个人的风格或品格,有时,也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由此看来,上海人的格调,该有些优劣、高下的区别的。

    前几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保罗.福赛尔写过一本书,书名叫《CLASS》。在英语中, Class有阶级、阶层和等级的意思,也有品位、格调的含义,所以,中文翻译就将书名直接译作《格调》。

    福赛尔教授在书的开篇第一章中有几段话,对我们今天理解[url=http://www.ewen.cc/books/view.aspx?id=0202010000982484][color=#0000ff]上海格调[/color][/url]很有帮助,摘录如下:

    1、尽管绝大多数美国人感到,他们的确生活在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当中,他们甚至怀疑,正是对社会地位的种种顾虑,左右了置身其中的人们的言谈举止。

    2、美国的等级差别是如此复杂和微妙,以至于国外的访客常常会忽略那些细微的差异,或者有时甚至意识不到等级结构的存在。

    3、等级尤其应该成为一个严肃的美国话题。因为在这里,我们并没有一个世袭的头衔、地位和荣誉的体制可以从容展开分析,每一代人不得不重新界定等级体系。这个社会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社会都要变化得更快。

    4、尽管我们对政治和法律平等公开表示欣然接受,但就个人的感知和理解而言---其中的大部分很少表露---我们纵向地将事物进行分类,并坚持价值观上的差异至关重要……似乎,我们从内心深处需要的是差别,而不是聚作一团。差别和分离令我们兴趣盎然,融合则令人油然生厌。

    我觉得,这些看法似乎也迎合了今日上海的一些社会现象。

    上海社会不仅贫富差异在扩大,等级差异也在拉开,没有世袭的头衔、地位和荣誉,只有怅然怀旧的记忆和民国范儿的故事,像一面面镜子,反映出当代的“王子与贫儿”们,即许多富人和穷人们,都自惭形秽而手足无措了。
[/td][/tr][/table]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1-9-7 19:55

上海人的腔调与格调——《上海格调》前言
2011-8-10 15:09:44 来源:易文网 作者:淳子 伟立
     最困惑的是处于富人与穷人两极之间的“大多数”人,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却不清楚自己属于哪个社会等级?他们收入越多,疑虑也越大,事实分明在提示他们,花钱越多,并非档次等级提升得越快越高!

    外来的访客,也同样经常忽视上海人细微的言谈举止上的差异,意识不到格调层次差异的存在,盲目地模仿、追逐时尚流行的节拍,晕头转向地,身在上海而迷失了上海……

    上海高雅格调的根,深深扎在民国与三、四十年代那种趣味、风尚的美学精神里;这种上海格调的躯干,吸取的营养,主要来自本地民俗的土壤和太平洋吹来的海风;这种上海格调的枝叶,幽幽散发的都是稳重自信、典雅高贵的气息。

    上海格调是十分感性的,靠五官感觉,有时,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它的存在。

    格调反映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一招一式之中,真可谓“枝枝叶叶总关情”,平凡琐碎。“情调”所在,内里蕴藏着个人长年教养、气质和学识修炼的精华。

    一个人可能一天改变命运,也可能一夜暴富,但不可能一下子改变自己的格调。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全身上下都是名牌装束,大方出手、挥金如土的富豪款爷、那些身居高位号令百姓,附庸风雅收藏不菲的达官贵人,心理却还挣扎在卑下猥琐的窘境里,品位还停留在原始的贫困线上。

    过去讲“三代培养一个贵族”,高雅的格调就是一种贵族精神,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养成,除了环境的熏陶,要紧的是从细微处的讲究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高雅的风格。

    也许一个低垂的眼神;

    也许一声委婉的谢谢;

    也许一瓶旧日的花露水;

    也许一条很少有人走的小道……

    孤独的时候是那么不起眼,耐着寂寞,守着无聊,偏偏又不时闪烁清亮、飘逸幽香,使人久久难忘。

    这是一种上海格调的魅力,开放在一些人生的边上,散发出全部生命的芬芳……

    上海人的腔调,是形象;上海人的格调,是精神。

    我以为,上海人的腔调是横向的,不断发展前行,固步自封就会落伍;上海人的格调是纵向的,持续提升向上,有厚实的根底,也有开拓的空间,单纯地沉迷怀旧也会浮华迂腐。

    这些年,上海人的形象变化很大。

    过去外地人对上海人的形象的评价都不太高,“精明、骄傲、会盘算、能说会道、自由散漫、不厚道、排外、瞧不大起领导、缺少政治热情、没有集体观念、对人冷淡、吝啬、自私、赶时髦、浮滑、好标新立异、琐碎、市俗气……”(余秋雨:《上海人》)

    自然,余先生概括的是外地人贬义的看法,上海人的角度则不同,对此大多不屑一顾,我行我素的。

    改革开放的潮流,不断融合上海与外地的情感,“做可爱的上海人”的呼声,发自越来越多上海人的心底。特别是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以来,上海人的形象与时俱进,热情好客、宽容大气、见多识广、聪明机灵、典雅端丽、浪漫时尚等等特点,日益得到全国各地更多的认同。

    上海腔调,虽然大多只是讲话时表现出的一种形象,但是,讲究的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全靠平时做人修炼的功夫。

    如果光练一张嘴皮子,摆出一副腔调当滑稽表演,为赚几声鼓掌而“诱”腔“花”调,即使挂着清口的牌子,也难免会浊口,让人生厌的。

    [b]上海格调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弥散在大街小巷的每座楼房、每个角落,依赖这里生活的每个上海籍和非上海籍的市民发扬光大。[/b]

    上海格调与上海腔调,是两条纵横相交的坐标,箭头指向着市民文化素养攀登阶梯的方向,标注着上海文明的腾飞……

排骨汤 发表于 2011-9-7 22:40

无病呻吟,您老叫王子陪您格着,我围观

铜川路 发表于 2011-9-7 23:21

[quote]无病呻吟,您老叫王子陪您格着,我围观
[size=2][color=#999999]排骨汤 发表于 2011-9-7 22:40[/color] [url=http://jiacheng.sh.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64458&ptid=71744][img]http://jiacheng.sh.cn/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我只知道,北京城的老说法是 东富西贵  北穷南贱  北京人是这样住着的,天津咋样?

排骨汤 发表于 2011-9-7 23:51

天津是卫,就是驻兵保护首都的地方,还能咋样,据考证天津人的祖先大都来自安徽,因为明朝设卫的时候主要是安徽籍士兵驻防,为毛不是上海籍的士兵驻防涅??

jingcheng007 发表于 2011-9-8 00:37

真正有腔调与格调者,不会强调自己有腔调与格调的。是否有腔调与格调要靠别人来评价的。

小恶魔 发表于 2011-9-8 02:48

围观来了。。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1-9-8 09:21

[i=s]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11-9-8 13:11 编辑 [/i]

[quote]天津是卫,就是驻兵保护首都的地方,还能咋样,据考证天津人的祖先大都来自安徽,因为明朝设卫的时候主要是安徽籍士兵驻防,为毛不是上海籍的士兵驻防涅??
[size=2][color=#999999]排骨汤 发表于 2011-9-7 23:51[/color] [url=http://www.jiacheng.sh.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64466&ptid=71744][img]http://www.jiacheng.sh.cn/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安徽是朱元璋的家乡凤阳所在的省,明朝初年军队主要成分就是淮人,所谓淮人其实相当一部分是宋朝因靖康之难逃到江淮之间的中原人民,故在北方胡化的时候,江淮大地总算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原的华夏文化。明朝统一中国之后,朱元璋禁止北方人民穿胡服说胡语,以华夏衣冠礼仪和中原雅言为正。老的天津话应该是保留了不少江淮之音,江淮之音本来就是雅言和吴语的结合。如:热这个字,老天津话读ye,其实就是从淮语转变而来,而淮语读音则又是从雅言nie转变而来,nie的读音和吴语“热”的发音一致,因为吴语文读也是服从雅言读音的。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1-9-8 09:26

[quote]真正有腔调与格调者,不会强调自己有腔调与格调的。是否有腔调与格调要靠别人来评价的。
[size=2][color=#999999]jingcheng007 发表于 2011-9-8 00:37[/color] [url=http://www.jiacheng.sh.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64470&ptid=71744][img]http://www.jiacheng.sh.cn/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地方文化是靠人传承的。

我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是从新华路洋房里出来的,人家头势一直很清楚,皮鞋是三接头的,7月照样穿西装打领带,这就是腔调。

贫民窟出来的人,像我这样的,骨子就缺少这股与生俱来的气质。

所以,有些东西其实无需人家评判,以你的话为由来放低自我要求,那就是没有腔调的表现。

排骨汤 发表于 2011-9-8 10:14

[quote]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地方文化是靠人传承的。

我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是从新华路洋房里出来的,人家头势一直很清楚,皮鞋是三接头的,7月照样穿西装打领带,这就是腔调。

贫民窟出来的人,像我这样的,骨子就 ...
[size=2][color=#999999]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1-9-8 09:26[/color] [url=http://www.jiacheng.sh.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64506&ptid=71744][img]http://www.jiacheng.sh.cn/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男人,最重要的是责任心,肩膀能抗事,胸中能容人,7月照样穿西装打领带的,是房屋中介

qifan1029 发表于 2011-9-8 10:16

膜拜2位大神

排骨汤 发表于 2011-9-8 10:20

[quote]膜拜2位大神
[size=2][color=#999999]qifan1029 发表于 2011-9-8 10:16[/color] [url=http://www.jiacheng.sh.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64526&ptid=71744][img]http://www.jiacheng.sh.cn/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你来摇旗呐喊呀!马上就升到元老了

nikkicao 发表于 2011-9-8 10:21

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

hill 发表于 2011-9-8 10:23

一直好奇为什么老外夏天也要穿长袖衬衫,后来搞明白了:他们手上的毛太长了:lol

排骨汤 发表于 2011-9-8 10:24

我们就是要把老豆腐剥得赤裸裸的放到太阳下来晒,把他骨子里的小自负全都晒成豆腐干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1-9-8 10:27

天津话,其实是一种带有江淮味道的中原官话。中国人类学家李世瑜,在比较了天津话与周边方言的特点后,认为天津话是一个孤立的方言岛,提出了“天津方言岛”学说。即天津话不是由周边的方言演变而成,而是被周边相似方言包围的,像一个孤岛一样的独立的方言区。天津人是“燕王扫北”时从江苏、安徽移来的,因此天津话的来源于苏、皖。天津话与以宿州为中心的淮北地区的方言最接近,到了现代,尤其是随着推广普通话的进行,天津话已经开始靠近普通话,一些词语只在老人的口中能听到,年轻人很少使用。天津话近于凤阳音,又似徐州语,类同淮安言,最像宿州话。普通话带有r声母音节,在天津话里一般读成零声母,把辅音r换成了元音ī,例如“人”(ren)、“热”(re)、“肉”(rou)、“润”(run)等字,天津话却分别读成in、ie 、you、yun等。再如“用、泳、勇”等字,普通话读为yong,而天津话却读为rong;“让、嚷、壤、”等字,普通话读为rang,而天津话却读为yang。普通话zh、ch、sh这些卷舌声母的字,在天津话里有一部分被读成平舌声母的z、c、s,例如“展览”的“展”(zhan),天津话却读为zan ;“招考”的“招”(zhao),天津话却读为zao;“生产”(shengchan),天津话却读为sengcan;“上车”(shangche),天津话却读为sangce;“事由”的“事”(shi),天津话却读为si;“山脉”的“山”(shan),天津话却读为san等等。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天津话“齿音字”多。 这些都是存古的表现,详细资料可到百度百科和专业网站查找.

hill 发表于 2011-9-8 10:27

老外喷香水也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很多体味太重。
老外也反驳:中国人有种猪骚味,只是你们自己闻不到。

排骨汤 发表于 2011-9-8 10:30

[quote]老外喷香水也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很多体味太重。
老外也反驳:中国人有种猪骚味,只是你们自己闻不到。
[size=2][color=#999999]hill 发表于 2011-9-8 10:27[/color] [url=http://www.jiacheng.sh.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64533&ptid=71744][img]http://www.jiacheng.sh.cn/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我也喷香水,因为自己闻了也舒服

hill 发表于 2011-9-8 10:34

[i=s] 本帖最后由 hill 于 2011-9-8 10:38 编辑 [/i]

办公室淡淡的香水确实可以缓解压力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1-9-8 10:37

上面资料,排骨看看,对吧?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