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东"东段陷"商业盆地" 老字号陆续搬离支马路冷清
曾经云集了诸多百年老字号、商业鼎盛的南京东路东段,如今却面临着老字号陆续关门、商业杂乱的无奈现状。就在近日,具有70多年历史的老介福商厦悄然关门,门前一片寂然。在此之前,中央商场、东海咖啡馆、德大西菜社等老字号都陆续搬离南京东路东段。如今,南京东路东段,这条连接外滩和河南中路、南京东路十字路口的过渡商街,留下来的老字号已寥寥无几,相比一头奢侈品云集的外滩商业区,另一头诸多高档一流商厦林立的河南中路、南京东路十字路口,这里正步入了“商业盆地”的尴尬。[b]老介福商厦悄然关门
[/b]
已有70多年历史的老介福商厦在几经变迁后,又再度面临调整。近日,记着来到位于南京东路河南中路路口、已变身为“外滩名店”的老介福商厦时,发现开业仅一年多的新商场已悄然关闭了,其主要是消防方面的原因。
刚刚开张仅一年多的新店就遭遇停业,除了消防原因,是否还有其它原因?有不少曾经光临过新店的顾客反映,除了几家餐饮店外,商场内的人气确实有些冷清,一楼进去有几个品牌看上去还比较高档。但从二楼开始,层高就很低,比较压抑,感觉不太好。
另一名顾客则表示,这家商场靠近南京东路的门口有几家商铺,有的店通过话筒“吆喝叫卖”,使得整个商场感觉“乱哄哄”。
南京东路上的老介福,是昔日上海滩响当当的大布店,各种面料应有尽有。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到老介福买布料都是一件相当“扎台型”的事情。2004年左右,老介福一楼的面料经营场所悄然缩减成一家单开间的真丝专卖店,面料经营被转至二楼。在外滩名店正式开业后不久,老介福又搬到了大楼的3层。这一次,该大楼暂停营业后,老介福不得不搬到大楼旁边弄堂内的一个临时营业点内。
6月2日晚,记者以顾客的身份走访了这个临时营业点,其面积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屋子里的布料和衣服非常少。一位工作人员正在看报,见到记者进来,他一抬眼问:“你啥事情?”记者回答:“我想定制西服。”这名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了记者一下,用反问的语气说:“你要定西服?你定什么西服啊?”记者解释道:“我想给我先生定制西服。”该工作人员说:“那你让他自己来!”说完便继续看报纸。
[b]留下来的老字号寥寥无几
[/b]
在南京东路东段,除老介福外,中央商场、东海咖啡馆、德大西菜社等老字号都陆续搬离南京东路东段,留下来的老字号已寥寥无几。
老上海人都知道,“朋街”女子服装商店曾经在服装界声名卓著,以缝制技艺高超、制作加工考究、造型设计美观而闻名。记者日前在南京东路东段来回走了两遍后,才发现“朋街”已搬至店铺的二楼,不起眼的店招很容易让人“擦肩而过”。
记者走上楼梯看到,二楼展示的服装以旗袍、唐装为主,当时店里没有一个客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一二层都是‘朋街’自己在经营,现在一楼借给别人了。”
[b] 附近支马路也逐渐“没落”
[/b]
不仅南京东路东段目前面临着定位尴尬的局面,附近一些支马路也同样存在这类似的问题,如宁波路、天津路等,其中最让人觉得惋惜的,就是香港路。
香港路虽然很短,而且路面比较狭窄,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路上的服装纺织在市民中有着很高的美誉,尤其是爱建的纺织品,很多老上海人都曾到香港路来定制过几套衣服。但如今,香港路纺织品市场似乎渐渐被淡忘了。尤其是年轻人,知道“爱建”的并不多,来逛香港路的就更少了。日前,记者来到香港路,发现马路两侧显得冷冷清清的,大部分门店都紧闭着,只有个别啤酒、饮料批发店正在营业。爱建纺织品公司的本部、零售部和西裤屋三家门店已关门了。
[b] “小时候很爱逛,现在怕逛”
[/b]
在如今的南京东路东段,为了吸引来来往往的客流,一些商家使出“浑身解数”:用话筒吆喝、放动感舞曲、挂出“停业清仓”牌子。记者昨日在采访中发现,该路段的多家店铺门口贴出了“紧急停业、全场一折”、“合同到期,最后三天大甩卖”等口号。还有一些“傍名牌”店,如一家商店从服饰风格、图案到店内装修都模仿了某知名服饰品牌。另一家模仿美国某知名马球男装品牌的店铺内,挂着“紧急停业”的标语,衣服都以1.5折的优惠甩卖。不过,对面一商店负责人说,这家店每天都在“紧急停业、清仓甩卖”。
“南京东路步行街那一段非常繁华,有很多大商场和品牌店。外滩也非常漂亮,顶级名牌店很多。但走到这一段时,就有很明显的落差感,一些小店的经营也不太规范,总感觉这里不是南京路。”一位从广州来的游客刘小姐表示。
从小住在南京东路附近、现在又在外滩一带上班的白领赵小姐颇为感慨:“在印象中,我小时候的南京东路东段格调是比较高雅的,比如有德大西菜社、东海咖啡馆。我爸爸妈妈恋爱的时候,去德大西菜社吃顿饭,就是很有面子的事情。那时候道路上人也多,熙熙攘攘的,但非常井然有序的感觉,不像现在,非常嘈杂,有的店铺一天到晚在打折、在吆喝。”对于这条街的变化,赵小姐说:“小时候很爱逛,现在很怕逛。”
定位问题,没办法! 我的翼风也没有了~~~
页:
[1]